9月中企在全球IPO募资总额创近16个月新低,但市场上依旧不乏亮点,比如中国能建吸并葛洲坝完成A+H上市、“小酒馆第一股”海伦司登陆港股表现不俗、医药股新星继续闪耀科创板和港市……

文丨BT财经 Han

9月中企IPO并未迎来“金九”,约429亿元的总募资额较去年同期的1126亿元缩水超六成;环比来看,和8月的1072亿元相比也呈断崖式下跌。

三大市场(A股、港股、美股)中,中企赴美IPO 8月“抱蛋”归零后,9月继续交白卷。9月中企赴港上市共4宗,这个数量和8月的3宗一样“低位运行”。

不过9月新股上市仍有看点,比如吸并葛洲坝、从而完成上市的中国能建(601868.SH)让不少投资人开始关注这一全新的上市模式,“小酒馆第一股”海伦司(09869.HK)上市后表现不俗,又有一波医药股在科创板和港股上市,募资额在50亿元以上的IPO也有2宗……接下来BT财经就与你一起走近9月中企全球IPO详情。

概览:9月中企IPO募资总额录得近十六个月新低

  • 44家中企IPO,91%集中在A股

9月共有44家中企在A股、港股市场IPO(注:本文的统计包含吸并上市但没有新募资的中国能建),连续第二个月没有中企以任何形式赴美IPO。这一数字较8月的43起IPO仅略高1起,依然是年内的低点。

不过和8月的数量少、但在中国电信(601728.SH)“巨无霸”支撑下募资总金额高达千亿元以上不同的是,9月中企全球IPO呈现数量和总募资额双低。BT财经整理发现,44起IPO对应募资总额约为429亿元,这一数字是2020年6月以来共十六个月的最低点。

再来分市场看,9月IPO的这44家中企中,有40家选择在A股上市(沪深主板8家、科创板和创业板分别为10家和22家),港股4家,美股0家。较上月相比,沪深主板和科创板的IPO数量各下降2家,创业板新发数量再增4家,港股中企IPO数增加1家。不过从募资总额来看,上述四个市场几乎“平分秋色”,尽管港市新股数量上只有4家,但贡献了26%的总募资额;沪深主板、科创板、创业板募资额占比分别为21%、32%和21%。

下面我们逐一透视拆解——

A股9月共有40起IPO,这一数量和8月刚好持平,但募资总额316亿元大大低于8月的953亿元。再细分来看,A股沪深主板、科创板和创业板IPO募资总额分别为88亿元、139亿元和89亿元。缺乏超大型IPO吸金是9月募资总额“掉队”的重要因素之一,备受瞩目的中国能建的A股市值虽然突破千亿元,但吸并上市的方式不涉及新募资(下文会详解),募资最高的个股为科创板上市的时代电气(688187.SH,IPO总募资76亿元)。“双创板”的热度出现分化,科创板的总募资额依然维持在130亿元以上,但创业板的9月总募资额回落至100亿元以下。

美股方面,中企连续第二个月没有任何形式的赴美上市。不过我们在8月的盘点中已经发现,有部分中国企业重启了赴美上市的计划,这样的势头在9月得以延续,月末有消息释出称吉利汽车(00175.HK)相关联、隶属于沃尔沃旗下的电动车品牌极星(Polestar)与特殊目的收购公司(SPAC)Gores Guggenheim已签署合并协议,预计将在纳斯达克借壳上市,该只SPAC代码也将对应修改为“PSNY”,文末将带来更详细的介绍。

港市9月中企IPO为4起,略大于8月的3起、但远小于7月的20起,募资总金额114亿元和8月的119亿元也基本持平。募资额最大的为东莞农商银行(09889.HK)约合人民币75亿元,其次为海伦司的超20亿元,接下来是两只生物医药板块个股堃博医疗(02216.HK)和创胜集团(06628.HK)。

从上表不难看出,本月IPO募资总额第一梯队的为时代电气和东莞农商银行,均在人民币70亿元以上;化工板块的维远股份(600955.SH)独占第二梯队募资约41亿元;除了上述三者,募资总额在10亿元以上的还有6只新股,基本组成了第三梯队。

  • 中信、中金再获“承销王”

BT财经整理发现,9月共有23家机构参与了A股IPO主承销,较8个月增加2家。行业龙头中信证券以7件(含联合主承销1件)再成为主承销件数最多的机构,远高于第二名中信建投、中金公司、国金证券、安信证券的3件,其中最大的一单为其与中泰证券联合主承销的维远股份。

从募资额来看,中金公司又一次拔得头筹成为“募资王”,这主要是其吃下了时代电气、中铁特货(01213.HK)等“大单”。

拐点之后:岁末反弹可期吗?

  • 二八分化趋势淡化

9月中企IPO吸金的“二八效应”(80%的资金集中在前20%的大盘公司)并不明显——前20%的公司(9家)募得资金占据全月的65%,“二八”特征淡化,吸金龙头缺席。

在这些公司上市背后有哪些资本分享了IPO盛宴?迎来募资额年内低点后,岁末的反弹值得期待吗?BT财经选取了如下典型案例,与你继续分析探讨。

  • 中国能建:吸并上市后A+H估值现分化

虽然没有新募资吸金,但本月通过吸并葛洲坝(600068.SH)上市的中国能建可谓“无冕之王”。什么是“吸并上市”?据此前葛洲坝的公告,此前的4月9日,中国能建换股吸收合并葛洲坝事项在公司年度股东大会上审议并通过,据此葛洲坝也在当时向上交所提出退市申请。

简化来说,葛洲坝的上市实体原本是中国能建的孙公司,此次被中国能建吸收后,全部资产、负债、合同、业务等将由中国能建承接,而后者也将内资股转换为A股上市。原来葛洲坝的股东将会按照1:4.4337的比例,将葛洲坝股票转换为中国能建的股票,相当于100%中签新股。《长沙晚报》等媒体报道称,9月13日葛洲坝终止上市的最后一天“股民不慌、券商还看好”。

从目前的股价和上述换算比例来看,如果投资者在葛洲坝终止上市时的9.93元购入,那其目前(截至10月8日收盘)依旧录得浮盈。但市场颇为关注的是,中国能建A股和H股股指出现较为严重的分化,其中A股对应市值超1100亿元,而H股市值不足500亿港元(合约420亿元),未来这一分化会否弥合仍有待观察。整合了多元业务的这一巨型企业能否利用上市公司融资优势再创业绩辉煌,BT财经也与读者一同拭目以待。

  • 时代电气:国资控股的IGBT厂商

本月另一“吸金大户”为国资背景的时代电气,该公司全称株洲中车时代电气股份有限公司,是隶属于国资委的中车集团通过中国中车间接控制的实体。公司不仅是轨道交通牵引系统龙头,也是国内功率半导体领域的佼佼者,关注该领域的投资者不妨继续留意其后续表现。

  • 海伦司:“小酒馆第一股”表现不俗背后

港股上市的国内小酒馆连锁品牌海伦司表现不俗,尽管市盈率已经高达300倍以上、远超消费类同业均值,但从截至10月8日的数据来看,公司撑住了这样的高估值,其近300亿港元的市值甚至比奈雪的茶(02150.HK)还要高出近100亿港元。

不过海伦司的发展历程几乎没引入过外部资本,惟一一次融资是上市前的一笔3300万美元融资,领投方为黑蚁资本,中金公司跟投。而且,此轮融资是其在非公开市场的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融资。目前公司控制权仍在创始人、行政总裁和控股股东之一的徐炳忠手里。

  • 医药股闪耀:新星还是流星?

生物医药领域的新股继续在港市和科创板闪耀,不过它们究竟是新星还是流星?

我们先来看登陆港股的两只医疗股:堃博医疗和创胜集团。二者分别募资近13亿元和5亿元,它们也有不少共同点:亏损流血上市、明星资本云集、上市首日破发。

专注于介入呼吸病学产品开发的堃博医疗2020年净亏损4880万美元,此前完成四轮融资吸引了启明创投、清池资本、百度资本等,尽管上市前获得曾获11.13倍认购,但首日跌幅近20%。创胜集团则是一家核心产品为抗肿瘤候选药的生物制药公司,除了最大的机构股东礼来亚洲,还吸引了淡马锡、高瓴、红杉、中信建投、招商局、碧桂园、新世界发展、卡塔尔投资局等明星资本的加持,但上市当日开盘就直线下跌,早盘暴跌超20%。

港市医药新股为何频频面临“上市即巅峰”的尴尬局面?不少观点将之归咎于港市大环境不佳。反观在科创板上市的抗肿瘤药物供应商上海谊众(688091.SH)、试剂和药械制造商博拓生物(688767.SH)上市首日都录得不错的涨幅。

生物医药板块“流血上市”的新股大多面临开发支出高昂、回报周期长、试错成本高的挑战,成者一飞冲天,败者灰飞烟灭,关注该领域的读者还应结合研发领域特征、融资市场环境、产品盈利前景等多方面因素综合判断、做出明智决策。

  • 说好的“利好”:会在岁末如约而至吗?

此前不少明星个股取消赴美上市,不少市场观点认为下半年这些企业或将来到香港融资,港市有望迎来繁荣。但眼看下半年已经过去一半,理想中的盛况似乎还未到来,中概股却依然在诸多不确定性的裹挟下震荡下跌。

美股方面,除了此前盘点提及的部分个股重启赴美上市,9月还有消息称电动汽车品牌“极星”将要以SPAC形式登陆纳斯达克。该品牌目前已经实现交付,未来描绘的增长曲线是2021年交付2.9万台、2025年达到29万台。背靠吉利和沃尔沃的该品牌能否在资本市场大放异彩,已经吸引了不少目光。

岁末中概股IPO潮流将涌向何方、资本二级市场又将如何演绎,BT财经仍将与你继续共同关注。

欢迎关注【BT财经】,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版权所有,禁止私自转载!如涉及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