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将获得今年诺贝尔经济学奖?

北京时间10月11日17:45,诺贝尔经济学奖将揭晓,这是每年最后一个揭晓的诺贝尔奖项。

从1901年第一次发诺贝尔奖开始,至今已经走过120年。

除了世界大战中断的几年,每年都要发放大量的奖金,而且未来还要越发越多——按照阿尔弗雷德·诺贝尔的遗嘱要求,奖金要相当于“大学教授20年的薪水”。

诺贝尔到底多有钱,发奖发到今天奖金还没发完?

诞生记:一份差点无效的遗嘱

“请将我的财产变做基金,每年用这个基金的利息作为奖金,奖励那些在前一年为人类做出卓越贡献的人。”100多年前,瑞典化学家诺贝尔立下遗嘱,设立诺贝尔奖。

虽然在今天,人们认同诺贝尔奖是科学界的权威奖项,但在百年之前,它却遭受非议,差点夭折。

在诺贝尔遗嘱公布之初,瑞典舆论一片谴责之声,诺贝尔也因为没把巨额遗产捐赠给瑞典,而被贴上了“不爱国”的标签。

好在经过诺贝尔遗嘱执行人的不懈努力,瑞典国王终于在1898年宣布诺贝尔遗嘱生效,瑞典国会后来也通过了诺贝尔基金会章程。

在1901年的12月10日,也就是诺贝尔逝世5周年的纪念日,颁发了首次诺贝尔奖。

发家史:“巨额”奖金

为什么发不完?

最初,诺贝尔的遗产只有3100万瑞典克朗。

从1901年至今,诺奖发放的奖金总额早已远超这个数字,但却仍有钱发放,这要归功于投资理财。

按照阿尔弗雷德·诺贝尔的遗嘱,基金只能投资“安全证券”,如银行存款和债券,导致产生的利息都跑不赢通胀。

1901年,诺贝尔奖的单项奖金为15万瑞典克朗,折合成今天的货币相当于872.25万瑞典克朗。

然而,这笔钱可谓“出道即巅峰”,从第二年开始,诺奖逐年缩水。在此后的90年里,诺贝尔奖的金额都远低于这个数目。

在1901年以后的大部分年份,诺奖金额都只有第一年的30%到40%。

加上战争、政府加税等因素,基金会的钱越来越少,诺贝尔奖的奖金在1923年一度缩水至114935克朗。

重大转折点出现在1953年,当年有免除税等利好,基金会还被瑞典政府批准允许自由投资股市和不动产领域,债券和有抵押贷款,投资策略从保守转向积极。

诺贝尔基金会把资产交给许多著名的国际基金机构管理,其中一个管理人就是福斯特·佛莱斯(Foster Friess),有机构把他评为“二十世纪最伟大的投资者之一”。

他创立于1986年的白兰地基金(Brandywine Fund),在他于2001年把公司转卖给AMG之前,获得1000%以上的累计收益,当时他的客户不光有诺贝尔基金会,还包括专门给基金们评级的晨星集团的养老金账户。

诺贝尔的奖金终于在1991年出现扭转。当年,诺贝尔奖金额达到600万瑞典克朗,约合今天的883万瑞典克朗,在时隔近90年后,第一次恢复到与第一笔奖金基本持平的金额。

此后,诺贝尔奖奖金日渐丰厚,一直保持着每年800万瑞典克朗以上的标准。直到2020年,又提升到1000万瑞典克朗。

并且,为了能够长期实现足够的回报,为诺贝尔奖的发放提供财务基础,诺贝尔基金会的资产管理要充分考虑金融市场的风险。

基金会认为,目标实现跑赢通胀之后,达到3.5%的年化收益率,就可以覆盖诺奖未来的开销。

为此,诺贝尔基金会还进一步规定了各类资产的具体分布要求:

股票类,55%的目标持仓比例,以及-15%到+10%的调整范围;固定收益类,10%的目标持仓比例,以及-10%到+45%的调整范围;房地产类,10%的目标持仓比例,以及-10%到+10%的调整范围;另类资产类,25%的目标持仓比例,以及-20%到+20%的调整范围。

规定了这么详细的原则,那么究竟持仓组合是怎么样的呢?

我们可以看看截至2018年底的诺贝尔基金的投资组合:

44%投资于股票基金和股票指数期权;9%投资于房地产基金;15%投资于固定收益资产;33%投资于另类资产;另外还有-1.5%的货币损失。

股票类投资的风险相对较大,诺贝尔基金的股标类投资均匀地分布在各个股票市场上,包括瑞典股票市场,其他欧洲股票市场、美国股票市场、新兴国家股票市场等。

当然,只要是投资就会有风险。在2008年的金融危机中,该诺贝尔基金会当年投资总收益跌幅达到19%。

不过,用诺贝尔基金会的说法,只要基金会能获得每年不低于3.5%的投资收益,诺贝尔奖依然能持续发放下去。

而拿到“巨额”奖金后,有不少得奖者把钱花在后续的科研上,还有人把奖金捐出去。

当然,也有科学家选择了“买买买”。英国细胞生物学家保罗•纳斯在获奖后,决定买一台高档摩托车。

经济学家弗兰科•莫迪利安尼把部分奖金用来升级他的帆船。1993年医学奖得主之一的菲利普•夏普则买了一间有百年历史的房屋,他直言,奖金实在是诺奖美好的一部分。

成长录:得奖者为何越来越“大器晚成”?

从1901年至今,诺贝尔奖已有近120年的历史,累计颁发597次,共有919位个人和24个组织获得过诺贝尔奖,54次授予女性。

其中,年龄最大的获奖者是2019年化学奖得主之一——被誉为“锂电池之父”的美国科学家古迪纳夫,当时他已97岁。

面对这份“迟来的”荣耀,古迪纳夫表示:“活到97岁,你可以做任何事情。能获得诺贝尔奖,我感到既荣幸又受宠若惊。”

从上世纪五十年代一直到现在,在传统自然科学领域中有一个有趣的趋势——诺贝尔奖得主获奖时的年龄越来越大。

对此,诺贝尔博物馆的高级主管古斯塔夫•卡尔斯特兰德曾解释,一百年前,全世界只有大约一千名物理学家,而今天,这个数字已经上涨到约一百万。

科学家也许在年轻时就取得重大发现。但是,成就突出的科学家成千上万,而且诺贝尔奖委员会对科学成果的可靠性要求越来越高,所以可能要等很多年才有可能获奖。


文章综合自:网易财经、中国新闻网、Vista世界派、财经早餐、新京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