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车的困境不止芯片,还有电池。

当下,新能源车企最大的考验除了技术,更重要的就是交付量。最近,有消息称,特斯拉上海工厂今年前九个月的产量预计能达到30万辆,预计今年三季度将迎来交付的高峰期。

受此消息影响,连续两日上涨超2%,市值逼近8000亿美元。

近期,在2021年世界互联网大会上,特斯拉的CEO马斯克表示,已经在中国建立数据中心,所有中国产生的一切数据,都将完全储存在中国境内。不仅如此,他还强调这些数据不会转移到海外,仅有在采购进口零部件等极少数情况下,部分数据才会在获得相关批准后跨境传输。

目前,特斯拉实体服务中心已经在中国开设了111家,覆盖城市超过了58家。

实际上,特斯拉之所以能困境反转,上海超级工厂的建成以及量产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新能源车市场,这是全球任何一个汽车厂商都不能放弃的市场。

马斯克曾多次表示,未来特斯拉的对手很有可能会出现在中国。为此他还称要继续扩大在中国的投资。

那么,马斯克为什么要频繁地向我们示好?我认为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因为我们的市场足够的大。作为全球最大的新能源车消费市场,任何一家跨国车企都没有办法对中国市场说“NO”。

第二,新能源车最大的占比是动力电池,而动力电池全球第一的企业就在中国。数据显示,目前中国占据了全球动力电池市场超过40%的份额,而宁德时代就占据了29.9%的市场份额,另外排在第二和第三的分别为韩国的LG以及日本松下,其占比分别为24.5%、15%。换句话说,2020年每出售四辆电动车,就有一辆使用的是宁德时代的电池。

尽管这几年,特斯拉一直在电池领域有所布局,但是完全自给自足当下或者很长一段时间都是不可能的事情。

第三,未来特斯拉的主要竞争对手一定会在国内。虽然目前特斯拉自主研发的自动驾驶芯片等技术依然全球领先,但是面对国内造车新势力的步步紧逼,特斯拉重视中国市场也在情理之中。

当下,全球新能源产业链实际上已经由开始走向冷静,资本对于新能源的狂热也开始出现了退潮。尤其在今年芯片短缺的情况下,高盛预计今年汽车产量将为7500万辆,而此前预测为8300万辆。在这种情况下,今年新能源车企停产减产也并非什么稀奇事。

进入九月之后,“女股神”凯茜·伍德已经连续7次减持特斯拉的股份,总共套现约为3.3亿美元。尽管此前凯茜·伍德表示,长期看好特斯拉,未来特斯拉的目标价将达到3000美元。

综合而言,尽管新能源行业依旧处于大周期的启动位置,但是阶段性降温一个客观存在的现象,未来市场对于新能源车企的考量,依旧还会落在产量上,可能随着电池技术的突破,相关企业会得到市场的青睐,但是这种现象只会存在于个别新能源车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