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朵财经原创

1959年出生于安徽望江的陈奇星,毕业后分配到安徽省安庆毛纺厂,随后担任办公室副主任。这是一个接触体制内人脉的好位置,很快,陈奇星就升为安庆市经济贸易委员会宣传干部,在那个年代,隐隐也有些政治明星的势头了。

可是,决定一个人命运的,更多是历史的进程。

改革春风吹,南下大潮起。

陈奇星也是不甘寂寞的,于是南下深圳粤海实业公司担任部门经理。今天炙手可热的深圳南山区,当时还只是深圳边缘的荒凉区域,不过,这块区域为陈奇星提供了熟悉深圳产业的跳板,并给了他发掘商机的平台。

这就够了。

陈奇星先是与陈龙发合伙创办了深圳菲菱科思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之后,陈奇星又敏锐地发现手机行业的机会,于是创办了今天大名鼎鼎的长盈精密。随着长盈精密的发展壮大,陈奇星越来越把主要精力放在长盈精密上,菲菱科思则主要由陈龙发负责。

再后来,长盈精密上市,智能手机行业风起云涌,陈奇星的财富一路飘到了100多亿元。

你以为陈奇星的财富之路就这样结束了?那真是太拿衣服了。

近年来,电子烟迅速抢占传统卷烟的市场,并将客户群体扩展到并不吸食卷烟的人群。而烟为什么专卖?因为它是暴利。

但电子烟目前处于监管的空白地带,到底要不要按烟草管理、税收是不是参照烟草处理,都还没有明确。但是,利润已经是滚滚而来。

以长盈精密生产手机配件的能力,转过去做电子烟的烟杆和组装,那真是太简单。调研会上有介绍说,只此一项,一年进账可达10亿元。

而陈奇星的发家事迹还真是对得起他的名字,奔跑在财富增值的快车道上,曾经投资的菲菱科思也没闲着,在陈龙发的经营下,默默地带给陈奇星睡后财富。

相比陈奇星的声名显赫,陈龙发则低调地有些过分。1965年出生的陈龙发,比陈奇星只小六岁,但在无线电通信领域却是行家出身。毕业于合肥工业大学无线电技术专业,24岁的陈龙发进入安徽省安庆市无线电一厂电器分厂,5年时间一路做到副厂长,应该说是一个懂技术的人才。下海大潮开始,陈龙发来到深圳市明日粤海高分子材料有限公司,逐渐做到总经理助理。

陈龙发与陈奇星,在创业热土深圳,既是同乡,又是同一粤海集团,一同出来创业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尽管陈奇星后来把重心转移到长盈精密,但从人事安排上,陈奇星似乎仍对菲菱科思有不小的话语权。

例如,长盈精密曾经的董事会秘书助理李玉,转而成为菲菱科思副总经理、董事会秘书,随后升为董事。舒姗是陈奇星的关联人,担任长盈鑫投资公司投资部助理,同时担任菲菱科思董事。江安全是菲菱科思的创业元老,与陈奇星、陈龙发都熟,江安全的哥哥江安宁则担任过长盈投资办公室主任。这些人要说完全不听长盈精密陈奇星的话,估计没人信。不过,菲菱科思表示,这些高管均是独立行使职权,并不代表长盈精密利益。

因此,陈奇星安排高国亮负责长盈精密上市,高国亮则送给发审委员韩建旻2万美元,赶在长盈精密上会前夕,又送给发审委员孙小波10万元,这事,菲菱科思在回顾创始人时也就不提了。

尽管如此,陈奇星在表面退出菲菱科思以回避关联关系时,通过股权腾挪,让自己的女儿陈曦、妻子宣润兰、妹妹陈美玲、外甥女舒姗,仍然持有菲菱科思大量股权。那么,要说长盈精密陈奇星对菲菱科思没有影响,显然不太合理。

除了与长盈精密和海鹏信电子的关联影响。菲菱科思还有哪些问题需要解决?

首先是大客户依赖。从2019到2020年,菲菱科思的第一大供应商是新华三,其中2020年采购金额接近1亿元。新华三生产芯片吗?不生产,只是代为采购,先由新华三与芯片品牌商直接协商采购份额和采购价格,菲菱科思不参与芯片价格谈判,新华三谈好价格采购后,再转卖给菲菱科思。

这个过程看起来有点奇怪?但如果知道新华三是菲菱科思的第一大客户,也就不奇怪了,毕竟,客户说的都对。菲菱科思主要以OEM方式生产和销售55系列交换机提供给新华三,2020年,菲菱科思对新华三的销售金额达到12.11亿元,而在2018年,来自新华三的销售收入占到菲菱科思营业收入的85%,2019年,这个比例进一步上升到88%。那么,新华三的要求菲菱科思敢不听吗?

在这个过程中,菲菱科思其实高度绑定在新华三的战车上,重要零部件自己不参与,全凭新华三说了算,新华三提供核心零部件,菲菱科思加工成产品,再回卖给新华三,看起来,菲菱科思只是在赚一个加工的辛苦钱?

依靠单一供应商与客户,确实可以少动脑筋,但是一旦这个大客户崩塌,影响也是灾难性的。

新华三是紫光股份子公司,进入2021年,紫光股份可谓暴雷频出。2021年1月,紫光集团16紫光01债券未能按期偿付本息,总金额3.1125亿元,这当然只是冰山一角,据悉,紫光集团有息债务将近1600亿。如果3亿都还不上,那1600亿怎么办?随后一直到盛夏,紫光集团多只关联债券出现违约。中诚信已将紫光集团信用等级从AAA下调到C,债权人徽商银行以紫光集团不能清偿到期债务、资产不足以清偿全部债务申请法院对紫光集团进行破产重整。

在这一背景下,菲菱科思上市募集资金,主要是想扩大交换机产能,给新华三做配套服务,风险也太大了吧?

如果紫光股份的债务问题波及子公司新华三,那么菲菱科思的客户、关键零部件采购都可能出问题,扩大的产能很可能只是带来大幅亏损。

那为什么菲菱科思只能赚点加工费呢?这就涉及到菲菱科思的第二个问题,研发薄弱。

在菲菱科思的披露中,研发技术人员占到员工人数的两成。即1314名员工中,296人从事研发技术,看起来好多啊。但是,菲菱科思本科及以上学历的员工只有65人,考虑到其他部门也有本科生,那么研发部门里相当数量的员工学历是比较低的。这样的员工,能做出什么研发来呢?

也就难怪菲菱科思的毛利率大幅低于同行可比公司,不肯投入研发,技术含量比不过同行,当然只能赚点加工费的辛苦钱了。经营不理想,传导下来,菲菱科思的资产负债率比同行高出20个点。

可能对陈龙发来说,加工费是一个容易的钱,客户是现成的,零部件客户准备好,东西送过来之后,招一帮廉价工人就可以开始生产了,赚来的差价都是自己的,快捷又省心。

那么现在,眼看大客户摇摇欲坠,自身研发实力又不足,陈龙发思来想去,就剩上市圈钱这一条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