赴港上市已经成为了当下的一种潮流。

9月13日,中国最大的在线音频平台喜马拉雅向港交所提交了上市申请。如果此次比较顺利,那么喜马拉雅可能年内就有望登陆港交所了。

实际上,这并非喜马拉雅第一次提交上市申请。早在今年5月,喜马拉雅曾向SEC提交上市申请,拟在纽交所上市。7月有消息称,喜马拉雅放弃了赴美IPO的计划。8月喜马拉雅在香港注册了喜马拉雅控股公司,赴港上市正式提上日程。

实际上,这几年上市已经成为了一种潮流,尤其对于科技企业而言。

当下,喜马拉雅已经走到了一个十字路口,上市成为了其必经之路。作为国内最大的音频平台,喜马拉雅占据了国内近70%的市场,用户渗透率也达到了67%。

尽管市值占有率具有绝对的优势,但是喜马拉雅仍旧亏损。

根据喜马拉雅的招股书显示,2018年2020年喜马拉雅的营收分别为14.8亿元、26.97亿元、40.76亿元,净亏损则分别为7.55亿元、7.47亿元、5.39亿元。

换句话说,随着营收的快速增长,其亏损的幅度在减少,但是并不明显。其招股书还显示,今年上半年喜马拉雅营收为25.13亿元,同比增长56%,但亏损却达到了3.23亿元。

那么造成喜马拉雅亏损的原因是什么呢?

和大部分平台类型公司一样,其营业成本即是其最大的支出成本,其占比超过了50%。根据其招股书显示,喜马拉雅的营业成本的大头支出为作者收入分成以及购买版权。且当下喜马拉雅已经和140家出版商建立了合作。

招股书还显示,喜马拉雅最大的变现渠道就包括付费订阅、广告、直播,其中订阅付费以及广告占据了营收超80%。数据还显示,2018年至2020年,喜马拉雅的平均月活用户从为0.87亿增长至了2.15亿,今年上半年喜马拉雅的月活用户已经增长至2.62亿。

一边是快速增长的用户,另外一边却在继续亏损,喜马拉雅该如何解决好的盈利的问题呢?

喜马拉雅创始人兼联合CEO余建军曾经说过:“喜马拉雅打造的是一个‘大平台+小老板’模式,给每个人提供微创业机会,只需说出来,人人都能成为主播。未来,人人都能随时随地用听来获取信息、学习和娱乐。”

其另外一个创始人兼联合CEO陈小雨也曾经说过:“移动互联的时代下,音频具有唯一的伴随属性,可以发生在从早到晚所有双眼被占用的场景当中。”

所以,喜马拉雅的第一投资人创世伙伴资本创始合伙人周炜在接受采访时就表示:“我从不担心收入的问题,我始终认为,只要建立一个黏性足够的平台,收入就会自然就会来的”。

此外,他还认为,当下很多同类型的公司都在亏钱,等到未来可选项不多的时候,盈利自然就会发生。

我认为,当下从营收的角度,喜马拉雅依旧处于一个快速增长的阶段,且目前其应用场景比较广泛,未来相信随着可选项的变少,喜马拉雅的黏度自然会提高,到时候其在逐步解决好盈利问题就好了,但是前提是喜马拉雅必须持续生产优质的内容。

另外,除了其亏损的问题,其背后的战略投资者也是其一大亮点,根据招股书显示,腾讯、阅文、百度、小米、好未来、索尼音乐都是喜马拉雅的战略投资者,其主要的财务投资者还包括高盛、泛大西洋投资集团、挚信资本、兴旺投资、创世伙伴资本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