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我国第一只开放式基金成立。随后,基金产品如同雨后春笋一般。

到现在为止,按时间算是23年时间。根据基金业协会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6月30日,公募基金市场中共有8320只基金,合计资产净值23万亿,自然人投资账户数也超过6亿。

那么问题来了,面对数目庞大的8300多只基金产品,该如何选择?

01

全市场共有8320只基金

在回答这个问题前,我们需要认清两个现实。

第一,选基金很难。

截至2021年上半年末,沪深两市有4300多家上市公司。而同期,基金市场中却有8300多只基金。

基金数量比沪深两市上市公司数量,高出近1倍。相比选股,选基金的难度只高不低。同时,基金产品的形式也纷繁复杂。比如,主动基金、被动指数基金之分;股票型基金、债券型基金、混合型基金、货币基金等类型;投资风格也有很大差异,比如蓝筹、价值、成长、中小盘、量化等等。

第二,公募基金里存在着二八现象。

如果从长期业绩回报来看,各类公募基金指数长期表现优异。

Wind数据显示,从2004年1月1日-2020年12月31日,普通股票型基金指数、偏股混合型基金指数和平衡混合型基金指数,分别上涨1432.41%、1079.51%和620.12%。

但是,想获得这样靓眼的长期回报,并非想当然的随意选个基金就行。

事实上,公募基金市场存在着二八分化现象,少数基金跨越牛熊、长期业绩给力,大多数收益好的基金也比较集中。

02

从4个角度看如何选基金

很多新接触基金的小白,可能会看短期的业绩榜单来选基,或者选市场上的热门基金。

需要注意的是,短期业绩过于片面,如果只看短期业绩,很可能选中“运气类”的基金,持续性未必好。以2008年-2017年的年度冠军基金为统计样本,数据显示,10只冠军基金中,大部分基金次年业绩不如当年夺冠时业绩。

因此,在选基金的时候,应该尽可能全面衡量短、中、长期业绩。分析时,还要重点看看基金经理维度。

我们从4个方面,跟大家聊聊如何选基金。

第一,基金产品方面。

挑选基金之时,先要看看产品本身的一些情况。如果基金是运作时间较长的老基金,就可以把基金的短、中、长期业绩表现,跟基金业绩比较基准或者同期宽基指数进行比对。在比对时,时间区间以跨越牛熊考验为宜;如果是成立不久的基金,以基金经理管理时间较长的基金为依据;注意基金经理的任职区间。

先看业绩与同期基准的比对,通常基金公司官网、代销平台,都可以下载基金最新一期的基金季报。

比如2021年基金二季报,在业绩部分就可以看到下图,需要重点关注三个红色方框的数据。以某偏股混合型基金为例,基金业绩持续跑赢业绩基准,超额收益不断累积。

另外,还可以通过对比基金跟沪深300等大盘指数的区间走势、年度业绩表现等,来了解基金产品的短、中、长期业绩表现。这些数据,通常在很多基金销售机构就可以轻松对比。

通过数据,可以看出基金过往业绩是否超越同期基准、大盘指数表现,帮助判断基金过往业绩好是偶然/阶段性运气,还是基金经理管理能力强,持续优秀。

第二,基金经理方面。

在筛选基金经理时,需要我们重点分析基金经理的投资策略,以及从业时间、长期年化收益率等。

先看基金经理的投资理念、投资策略。我们可以在网上或者其它渠道搜集基金经理历史上发表的投资观点,尤其是他关于自己怎么做投资、投资特点的总结。再根据所管基金的持仓信息、中长期业绩判断基金经理是否知行合一,是否中长期业绩优秀。

如果基金经理说的和做的基本一致,而且长期业绩表现优异,就属于知行合一、靠谱的基金经理。额外的,在观察基金经理的业绩时,注意代表作基金业绩与整体业绩兼顾。看基金经理是少数几只表现好,还是整体业绩都不错。具体基金经理怎么选,在上节课已经详细介绍过了,错过的同学可以回看下。

第三、历史收益率方面。

这跟买股票一样的逻辑,并不是只看价格便宜就能买,也不是只看业绩好就能买。很多人买基金,都是找去年收益好的买,结果第二年基本都不怎么样,甚至排名还会垫底。

基金这种情况很普遍,一时的冠军年年都有,一直的冠军基本没有。也不是完全没有,曾经的私募神话,徐翔的泽熙,连续很多年都排在收益榜前几位,连续好几年年化收益接近翻倍,这已经是神级现象,不过徐翔已经进去了。

其余十年以上的基金,公募私募都算,年化收益能够达到20%以上已经是第一梯队。年化收益15%以上都算非常优秀。那些半年,一年翻倍的基金,大多数都是昙花一现,基本没有可持续性。为什么?

因为高收益对应着高风险,高收益基本都是由高风险得来的。各位去看一下基金排行榜,排名靠前,收益很高的基金,大多都是采取很激进的策略,持仓一般都很集中。这种策略收益高,回撤也很大,那些高收益回撤小的,基本就是年限太短,风险还没有充分体现而已。例如这两年重仓抓住一两个大牛股,基金收益就会很高,但这是不可持续的。

从另一方面想,要真有这么牛逼的人物,他会愿意帮别人挣钱吗?他有个几万块钱,很快就能赚到几个亿,几百亿身家,根本不需要帮别人挣钱。另外,真有很牛的基金经理,特别是私募基金,一般都是不需要到处宣传去募集资金的,想买还得有关系,不然有钱都买不进去。

话说回来,大资金买基金,追求的是稳健收益,稳中求进,而优秀的基金经理,追求的也是稳中求进,所以并不会有很高的收益,基本上能够长期跑赢指数就算优秀了。而很多优秀的基金,由于风控做的好,收益反而很难排到排行榜前几位,他们大部分时候都是排在中上游的水平。

这跟炒股票是一样的道理,一时的高收益未必是真高手,在控制好回撤的基础上实现中高收益,才是真正的高手。可见选择一个基金,并不只是考虑收益问题,还需要考虑风险控制的问题,最主要考虑基金回撤的问题。

第四、基金流动性方面。

选择一个基金,除非你对基金经理非常了解,才可以选择规模小一些的基金,如果你对基金经理缺乏相应的了解,那就要尽量选择规模大一些的基金。

那些规模太小的基金,很容易出现流动性问题,一旦市场剧烈波动,抗风险能力就会很差,稍微有一两个大户赎回,就很容易出现无法及时赎回的问题,从而造成较大亏损。

如果你本身就是大户,几百万,千万的投入,更加不能买盘子太小的基金。其实很多收益很高的基金,盘子一般都不大,因为小盘基金只能博高收益才能快速做大。如果一直是一个小盘基金,基金经理其实赚不到什么钱,靠那点管理费很难养活一个基金管理团队。

为了追逐利益,基金经理更容易采取激进策略,把收益做高,收益高了,买入的人就多,基金规模大了,基金经理也就能赚笔大的。但这种高风险带来的高收益基本都不能持久。所以买过去高收益基金的,后面大概率都是去当接盘侠。

反正小盘基金本来就赚不到什么钱,不如搏一搏,单车变摩托。小盘基金还走稳健路线就是死路一条,因为时间耗不起,这有点像囚徒效应。所以看到小盘基金,有很高收益的,这种也要警惕。很多时候,并不是没有风险,而是你没有看到而已。

买主动性基金还有被拿去搞市值管理,左手倒右手的风险,毕竟除了你自己,别人未必能够真正为你的资金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