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8日,随着奥运圣火缓缓熄灭,第32届夏季奥运会在日本东京正式落幕。中国代表团以38枚金牌、32枚银牌、18枚铜牌的成绩圆满收官。

体育产业在我国处于初期阶段,主要靠政策推动,但我国人口基数大,因此体育产业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国家统计局、国家体育总局公布数据显示,2019年,全国体育产业总规模为2.95万亿元,比2018年增长10.9%。其中体育服务业发展势头增强,在体育产业中所占比重增加到67.7%,比上年提高2.9%。

日前,企查查数据研究院发布《2021年中国健身行业数据报告》,带大家了解近十年我国健身行业的发展现状,以及2020年新冠疫情的爆发对健身行业的影响。此外,我们从资本层面揭示当健身场景从线上到线下的进一步融合后,当前最热门的健身项目有哪些,哪些巨头已经抢滩布局?

一、中国健身行业现状:全民普及度低,疫情冲击线下门店

1、过去三年我国健身人口基本不足5%,经济发达地区情况较好

自2008年北京奥运会后,中国全民健身曾迎来热潮。从2009年确立“全民健身日”,到2012年“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写入党的十八大报告,再到2014年全民健身上升为国家战略……随着相关政策不断出台,我国全民健身公共基础设施日趋完善,全民健身活动蓬勃发展,全民健身事业步入发展快车道。

但一个国家、民族对于运动健身的热爱,需要长时间的沉淀。在经过奥运红利期之后,目前我国这一人口的增长速度又再次放缓。

数据显示,2018年底-2020年底,国内健身人口渗透率(不含港澳台)分别达到3.1%、4.9%和5.02%;同期美国健身人口渗透率分别达到20.3%、20.3%和15.2%。虽然健身人口逐年增长,但在我国的普及率仍然处于初级阶段。

健身人口和国家的经济水平有一定的关联。在经济发展逐步走上快车道的背景下,我国未来的健身人口渗透率也会进一步提高,未来2年将进入体育大赛密集期。2022年将进行北京冬奥会、卡塔尔世界杯等赛事,2023年将在国内举办足球亚洲杯,这些体育大赛的密集举办将提升国民体育运动热情,并持续拉动下游健身消费市场。

按城市分布来看,一线城市北上广深的渗透率均排名全国前五,其中北京达到12.12%,为全国最高。而全国19个一线、新一线城市健身会员数量均超过了40万。

2、疫情打压线下健身房,2020年注册量锐减五成

企查查数据显示,从过去10年我国“健身服务”相关企业的注册量来看,2011-2014年增长缓慢,2015年注册量首次突破1万家达到1.57万家。2019年为过去10年最高,注册量为5.46万家。

2020年疫情爆发,健身房属于人员密集且通风性较差的场所,因此受到了严格的人员管控。举办户外全民健身活动,还需当地疫情防控部门备案审批,不仅是管控聚集性健身活动,纳入体育赛事活动名录的项目也全部暂停。在此背景之下,2020年全年的注册量只有2.84万家,同比下降48%。

3、线上、智能健身快速崛起

《2020中国健身行业数据报告》显示,新冠肺炎疫情激活了人们的运动健身热情,国内参与健身的人群由2019年的6812万人增长至7029万人,健身人口渗透率为5.02% ,市场增长潜力巨大。国民对线上健身APP使用的增加,也为其发展提供了良机。

随着5G时代到来,移动短视频的普及,提升全民运动健身的关注度;而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圈层文化,使得运动健身成为一种社交货币,不断增强全民参与度;云端场景化健身不断降低居民运动门槛、增强专业性;同时,可穿戴等智能设备和运动监测相关平台,不断强化居民运动健身的兴趣和体验感。

与此同时,在国内健身行业不断重塑升级的背景下,进入新一轮蓬勃发展阶段,线上健身服务、居家健身服务等,以及与健身相关的智能设备和应用软件等兴起。同类型的对比下,提供线上健身服务的服务商无需人力、场地成本,而健身的种类、方式则更加丰富多样,其价格优势也使得使用软件健身的趋势愈发明显。疫情的影响,使得这一趋势更加明显。

二、2016-2017年为投融资高峰期,“线上健身”成资本热门

1、 运动健身赛道融资超300起,披露金额633亿

企查查数据显示,从2007年起至今,我国健身行业共发生522起投融资事件,涉及企业304家,披露的总金额超过633亿人民币。从过去十年的投融资趋势来看,企查查数据显示,2015、2016年是运动健身行业的投融资高峰期,分别发生120起、113起投融资事件,这两年也是互联网行业投融资的高峰期。

2017年之后,投资机构普遍更为审慎,运动健身行业也不例外,该年发生91起投融资事件,2018年运动健身投融资事件68起,2019年运动健身投融资事件34起;2020年投融资事件22起。截至8月18日,2021年共发生运动健身投融资事件10起。

2、2021年健身赛道融资事件达10起,主要以中后期融资为主

企查查数据显示,2021年(截至8月19日),运动健身赛道共发生10起投融资事件,披露总金额超过46.8亿元。其中天使轮1起,没有A轮融资,B轮融资2起,C轮融资1起,E轮及以后2起,战略投资4起。可以发现,今年运动健身赛道的投融资,多以后期融资为主。

在今年的10起投融资中,线下健身房、健身工作室相关项目有三家,其中超级猩猩、乐刻运动均为与传统健身房差异较大的新型健身房。而居家健身、移动健身APP等有五家,其中行业头部品牌Keep、Fiture均获得了数亿美元的融资。

值得一提的是,爱动健身同样获得过亿人民币C轮融资,该融资由小米科技领投、顺为资本等跟投,据悉,本轮融资将用于团体课运营、夯实内容研发等。截止目前,爱动已完成六轮融资。日前,爱动健身宣布成为小米生态链成员,将接入小米智能全屋硬件生态链中。

总体而言,2021运动健身赛道投融资的趋势十分明显。线下新型健身房以及居家健身、移动健身服务供应商成为资本起来的主流。

3、北上广深投融资事件数目超50%,Keep吸金超40亿

企查查数据显示,在2007-2021年的运动健身投融资事件中,北京的投融资事件数量最多,达到198起,上海以114起位列第二,这也是唯一两个超过100起投融资事件的城市。四个一线城市北上广深均排名前五位。总体而言,经济较为发达的城市投融资的数目也处理领先的位置。

4、运动健身融资金额TOP3项目:Keep、威尔仕健身、Fiture

从运动健身品牌的融资总金额来看,企查查数据显示,“Keep”以40.65亿元摘得魁首。威尔仕健身以30亿元排名第二、Fiture以25.87亿元排名第三。

5、运动健身融资次数TOP3项目:Keep、金史密斯、超级猩猩

企查查数据显示,投融资事件数目中,Keep同样以8起位列第一,金史密斯、超级猩猩并列第二位。作为今年异军突起的黑马,超级猩猩同Keep一样,在今年完成了E轮融资,披露金额为数亿元人民币。

三、巨头入局频繁,健身镜成热门

1、Fiture健身镜率先卡位,吸引了数十家资本入局

在运动健身赛道近年来趋于成熟、稳定的背景下,资本的走向昭示了市场的趋势。从今年的中国市场看,健身镜是最新加入竞争行列的一类产品。其中有代表性的即是半年内连续完成3轮共计近1亿美元融资的Fiture,成为国内最早上线健身智能镜产品的初创公司,率先卡位。

Fiture是一个家庭科技健身服务商,定位家用健身,用硬件+技术(AI)+内容+服务的方式,全链条创造家用高端健身体验。从Fiture的投资名单看,企查查数据显示,共有10家以上的投资机构已经入局,且几乎都是头部机构,可见当下资本对于这个领域的押注,可以预见的是,如同美国市场上已被证明过的Peloton的智能单车、Mirror和Tonal开创的智能镜子等类型产品,接下来还会在中国不断涌现。而在Fiture融资的历程中,多次出现了腾讯的影子。

2、腾讯、百度入局健身镜

除腾讯参投Fiture之外,无独有偶,企查查数据显示,今年6月百度公开「智能镜子的控制方法、设备和存储介质」专利,涉及人工智能技术领域,具体实现方案为:在确定摄像头的当前拍摄图像中存在目标对象的情况下,根据当前拍摄图像,建立目标对象的三维模型,并根据三维模型,确定目标对象的身体部位的当前状态信息,并在智能镜子上显示当前拍摄图像,以及控制智能镜子输出当前状态信息。

与传统健身器械的对比,健身镜以丰富的内容承载和较小的占用空间,在中产家庭掀起消费新风潮,这也是Fiture将魔镜适用用户数量估计为1.22亿户中产阶级的原因之一。

3、小米、华为青睐健身手环

除了热门的健身镜外,华为、小米等巨头也均在运动健身赛道频频布局。4月,华为发布了升级版的华为手环6 Pro,支持96种运动模式,包括11种专业运动模式和85种自定义模式,运动过程中采集的数据可获得疲劳程度、最大摄氧量、训练压力等评价指标,为用户提供科学健身指导。

6月,华为与莫比健身合作推出智能单车,通过华为运动健康碰联的方式,可以实现设备与手机数据的即时互联,还可以与华为手环手表等华为穿戴设备进行数据互通,同时还搭配智能课程方案。

在爱动健身获得过亿人民币C轮融资中,小米科技为领投机构。本轮融资将用于团体课运营、夯实内容研发等。截止目前,爱动已完成六轮融资。爱动健身成为小米生态链成员,将接入小米智能全屋硬件生态链中。

而在2月,小米加速布局健身内容领域,公司投资爱动健身,目前持股4%。爱动健身主打线下自研发团体课程,也有线上视频课程和直播课程。5月,小米与北京体育大学在北京小米科技园签署战略框架合作协议,双方拟后续在运动健康领域展开深度合作。同时,小米公布穿戴内容生态,在科普内容方面与潮汐睡眠、冉冉运动康复、云麦等达成合作。

从智能健身开始,越来越多的互联网科技巨头传来入局健身领域的信号。

来源:企查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