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财姥爷 编辑:小市妹

  本周还是硬科技题材的表演时间,从光伏和锂电池到工业母机、氢能源、钠锂子电池、hit电池等,虽然很多行业离现实相距甚远,而且涨幅已经非常惊人,但仍然没有停下来的迹象。

  题材大热,各种支持炒作的逻辑也并非没有道理,比如业绩向好、政策支持、产业趋势等,听起来确实让人蠢蠢欲动。

  事实上,面对火热行情的时候,不仅投资者容易失去理智,券商研究员也可能头脑发热。

  追涨杀跌,专业研究机构似乎比普通投资者更加“专业”。

  就在上个月,这波科技股行情的总龙头宁德时代仍是市场焦点,股价继续高歌猛进,市值在2年内已经上涨了8倍以上。

  7月30日,中信证券发表了一篇研报,维持宁德时代买入评级,目标价754元/股,而当天的收盘价只有550块,看着还有接近40%的增幅。而8月以来,在锂电池行业继续大涨的背景下,宁德时代似乎有些涨不动了,而且已经跌了将近10%。

宁德时代月线图 来源:同花顺

  中信更被网友吐槽的,是对贵州茅台的推荐。

  今年2月份,正是白酒股的高光时刻,白酒指数2年时间内已经涨了6倍,行业龙头贵州茅台在2年内涨幅超过5倍,股价已经越过2500元,市值超过3万亿,成为A股市场风光无限的股王。

  把时间拉长,当时的贵州茅台,在6年时间内涨幅已经超过50倍,估值已经高达70倍以上。

  这个时候,仍然有很多研究机构和专业投资者在唱多茅台,似乎天空才是茅台的极限。

  2月10日,中信发布研报,对贵州茅台给出了3000元的目标价,而当天的收盘价格是2581.71元,在那之后,中信先后4次给出了目标价3000元且维持“买入”的评级。

  但是,这并没有改变茅台见顶下跌之势。2月10日之后,贵州茅台已经下跌超过35%,市值从高位蒸发超过1.2万亿,大致蒸发了一个招商银行、五个格力电器或者五个万科。

  而中信2月1日推荐时的收盘价,几乎就是茅台当前的历史最高价格。

贵州茅台月线图 来源:同花顺

  此前,中信证券4月30日还对牧原股份做出了预测评级,认为这家养猪行业龙头公司成本控制行业领先,出栏量预计高增,长期具有较好的成长性,并且给出了2021年16倍PE,目标价145元,维持“买入”的评级。

  当时牧原股价79元,最近3年的涨幅已经超过10倍,但是PE只有14倍,好像并不贵,距离中信给出的目标价也还有接近翻倍的空间。

  4月30日以来,牧原的股价跌幅超过了45%,近乎腰斩,研究员们似乎忽略了猪周期助涨助跌的强大威力。

牧原股份月线图 来源:同花顺

  事实上,在猪周期的影响下,牧原股份在经历了最近2年的业绩暴涨之后,今年中报业绩开始大幅下滑,二季度业绩更是同比环比双双腰斩。

  中信证券的研报频频失策,网友的调侃也越发肆无忌惮:

  “中信反着买,别墅靠大海!”

  “中信出品必是曾经精品”

  ……

  堂堂券业老大,似乎成了市场反向指标。

  客观来讲,券商在如此高的位置唱多这些头部上市公司,可能也有不得已的苦衷,或者被投资者误读的地方。

  首先,券商和上市公司的关系非常微妙,其IPO和再融资等投行业务,都需要从上市公司处获得资源。也就是说,上市公司是买方,券商是卖方。在市场生态中,作为买方的上市公司特别是知名上市公司,显然是更强势的一方。

  所以我们可以发现,中国的券商研报几乎只唱多、不唱空,主要提示机会,很少提示风险,因为券商为了自己的业务发展,很难给自己的金主难堪。如果哪家上市公司不入券商分析师的法眼,通常的做法是忽略它而不是唱空它。

  从这个角度上看,券商研报很少覆盖的公司,可能在它们看来都没有什么投资价值,而券商极力唱多的公司,虽然是市场公认的好公司,也难免出现估值过高的瑕疵。

  其次,券商研报之所很少唱空,是因为中国资本市场缺乏足够的上市公司做空机制,投资者主要是通过做多来赚钱。

  以目前A股的融资融券数据来看,两市累计的融资余额达到了17058亿,而融券只有1647亿,还不到前者的十分之一。

▲数据来源:同花顺

  至于那些达不到两融50万门槛的投资者,更是完全没有做空渠道。这样的投资群体,在A股中是绝大多数。

  既然做空盈利的机会很少,那么出看空的研报,价值似乎也不大。

  此外,券商给出的预测很多时候可能都是基于公司长期价值的预测,它们忽略掉的是估值的波动,看重的是业绩长期持续稳定的成长性。

  毕竟,在存量经济时代,市场激烈极其激烈,头部公司的业绩稳定性是非常重要的投资价值。

  比如中信给宁德时代的目标价,就是2023年的目标价,原话大致是:基于宁德时代的高成长性,给予公司2023年65倍PE估值,对应市值17550亿元。

  客观来讲,2023年宁德时代到这个市值并非不可能,包括贵州茅台牧原股份这样的公司,从长期角度来讲,中信给出的目标位也并非逻辑荒诞的结论。

  但是大多数投资者并没有足够耐心,只要在这之后股价出现大幅下跌,券商研报就难免受到市场嘲笑。

  抛开这些结论性的东西,券商研报的真正价值,在于相对翔实的数据和完整的逻辑。

  作为金融研究机构,大型券商的研究资源,肯定远非普通投资者能比。当然,要从券商研报中获益,还需要自己有一定的专业能力和投资逻辑,才能去伪存真,为己所用。券商研报的服务群体,本来就是专业投资者。

  比这些海量的研报信息重要的,其实还是投资的基本常识,即投资市场充满不确定性,没有人能完全准确预测未来走势,概率、周期、估值回归、风险收益比和收益预期的意识,比任何预测更有价值。

  事实上,即使再好的公司,如果估值过高,也不算风险收益比特别好的时候。因为即使公司长期业绩上涨,但是估值很难长期维持高位,估值回归的压力最终也会对市值提升造成制约。而如果估值回归在业绩上涨之前到来,市值就会面临大幅下跌的风险。

  在这个时候,你如果是长期投资者,而且收益要求不高,高估值的好公司也未尝不可以投资,但是如果你非常在乎短期收益,或者对长期收益要求比较高,这时候肯定不是好时机了。

  理解了券商研报的逻辑和投资上的基本常识,你可能对中信成为“反向指标”现象会有更客观的认识。

  总之,在投资这件事情上,主要还是靠自己。

  免责声明

  本文涉及有关上市公司的内容,为作者依据上市公司根据其法定义务公开披露的信息(包括但不限于临时公告、定期报告和官方互动平台等)作出的个人分析与判断;文中的信息或意见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商业建议,市值观察不对因采纳本文而产生的任何行动承担任何责任。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