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胡语彤

编辑/大风

资本们又将目光瞄准了宠物赛道。

近日,宠物品牌未卡VETRESKA正式官宣鹿晗作为其品牌的全球代言人。天眼查APP显示,未卡去年还曾获得2000万美元的B轮融资,而今年4月又获博资佳信的B轮融资。

一家卖着猫草、猫爬架的宠物生活品牌,都能获亿万融资,这究竟是为什么?

观察了下最近宠物市场的动态,发现不止未卡一家,还有RedDog红瑞生物、小佩宠物、宠物家Pet’em等多家宠物品牌融资事件被频繁曝出。

当宠物被“人”化

一切的起因,都在于宠物的角色与定义正在发生转变,换句话说,宠物正在被“人”化。

当代社会,宠物们充当着人们情感寄托的角色,被视作家人般的存在,铲屎官们能从宠物身上获得心灵慰藉。

想象一下,每天下班后,拖着疲惫身躯的你回到家中,一坨毛茸茸的“小可爱”不知从哪向你飞奔而来,蹭着你的大腿期待着抚摸,短短的一瞬间就令整个人被治愈,这便是所有铲屎官们的乐趣所在。

铲屎官们一步步将宠物们捧上了“毛孩子”的宝座。

纵观历史轨迹,人类最早驯养犬类的用途可能是狩猎、放牧,甚至祭祀和食用,而逐步演化成导盲、搜救及陪伴等作用。其中,宠物狗更侧重陪伴属性。在饲养过程中,铲屎官们便心甘情愿掏空腰包,为宠物的衣食住行买单。

当它们出现护食、啃咬等行为,狗子们也得上“学”,在宠物学校里会有专门的驯养师进行纠正行为训练;

当出现毛发拖地、指甲太长的情况,狗子们又得上宠物店美美容;

当出现狗狗身体出现了问题,甚至能用上拔罐的中医治疗手段……

由此,宠物经济应运而生。

薅铲屎官的“毛”

宠物市场,也远比想象之中要赚钱。

据艾瑞咨询《2021中国宠物消费趋势白皮书》(下称“白皮书”)显示,2020年中国宠物市场规模接近3000亿元,未来三年宠物行业将继续保持平稳增长,复合增速预计达14.3%,2023年行业规模将达到4456亿元。

北京商报曾报道过,有商家每天只需处理两只宠物“身后事”,一年便能净赚50多万。从遗体美容、祷告再到火化埋葬,这些商家提供殡葬“一条龙”服务,而其标价却令人咋舌,仅一块宠物墓地就需要动辄上万元。

这其中的暴利也超乎想象,报道中某位店家透露,店铺与宠物医院的合作火化费为300元,而对外的售价则在上千元,高出成本价三四倍有余。再加上别的收费项目,这其中的利润可想而知了。

宠物行业的另一条细分赛道——宠物医疗也有利可图。

据国联证券研报显示,给宠物看一次病平均花费在500元左右,光是诊断和检查都在百元以上,如果涉及到手术项目,则需要花费5000元以上。

有宠物博主曾爆料,光是宠物医院的标价就能有大几百的差距。一个核磁共振项目,在某家私立宠物医院能达到3000至4000元的价位,而在省级医院则不到一千。

一家正准备在A股上市的福贝宠物,根据其招股书显示,高达42.51%的毛利率,也让这家国产宠物食品消费品牌赚得盆满钵满。

如此看来,铲屎官的“毛”,确实有很多可薅。

国货品牌的机会来了?

就在去年,全国城镇宠物猫狗的数量已经突破了1亿大关。

伴随着我国宠物行业进入有序增长的成熟稳定期,而尚未诞生头部宠物企业,资本们都愿意尝试突围。

国内宠物市场起步晚,且行业集中度低,按照华安证券研究所的报告显示,2020年行业CR5为22.5%,远远低于美国、日本水平,且上中下游的“玩家”众多,若能突围成功便将获得更多的市场份额。

行业规模大,且没有寡头企业,资本望着铲屎官的钱包红了眼。

据不完全统计,仅2021年上半年,宠物赛道上融资事件多达27起。其中,以宠物食品为主战场,相继吸引了IDG资本、红杉资本、经纬中国等知名投资机构。

此外,据欧睿数据显示,2010年以来,玛氏、雀巢等国际宠物食品巨头在中国市场份额持续下滑,玛氏市占率由超过20%下滑至11.4%,而雀巢由接近10%下滑至2.2%。种种迹象表明,国外品牌在中国正在“遇冷”,国内宠物厂商迎来拐点。

因国货性价比高、能满足绝大多数铲屎官的基本需求,加之国人的民族自信提升,越来越多人选择了国货。

而且,国内宠物行业仍有较大下沉市场还未渗透,《白皮书》中一、二线城市的养宠家庭渗透率达39.1%,而三到五线仅为12.3%,仍有一定差距。因下沉市场人口基数大,养宠数量增加,未来的低线城市也是宠物商家们的必争之地。

而宠物行业的快速增长,同时暴露了国内宠物市场不成熟的问题,产品质量、美容医疗事故、行业证件不齐全、厂商有无资质等行业乱象频出。国内厂商如何在此背景下,打响品牌知名度,同时保证产品质量与优质服务,都是不小的考验。

国产宠物品牌能否突围,仍是未知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