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益医疗四年三闯IPO,背后疑点不少。

花朵财经原创

吴志敏1987年开始在上海医用诊察仪器厂宁波分厂工作,这是一家国有公司, 8年时间吴志敏一路做到技术厂长。1995年吴志敏开始担任鄞县医用高分子器件厂厂长,尽管后来被注销,但这家器件厂是吴志敏创业的开始。1998年,吴志敏又注册成立宁波天益医疗器械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天益医疗),主要生产输血、液管等医疗器械产品。

除了工作与创业经历,吴志敏的父母不幸患病,据说也推动他从事血液器械产品。吴志敏19岁的时候,父亲患上尿毒症,当时血液透析器械全部来自进口,透析费用昂贵,吴志敏当年工资300元,在那个年代属于较高者,依旧付不起透析费用。2003年,吴志敏的母亲也患上尿毒症,此时吴志敏创业后家资颇丰,不仅有能力负担费用,还要求旗下公司从事透析产品研发。天益医疗的“体外循环血路”价格只是进口的1/6,因而在国产类产品中迅速占领了较大的份额。不过,吴志敏的母亲并非靠新产品治疗成功,而是经过换肾后康复出院。这一残酷的事实似乎告诉人们,要避免人生的悲剧,很多时候得靠钱。

或许正是有这一深刻经历,吴志敏在带领天益医疗三次冲击上市过程中的诸多行为,也就可以理解了。

2017年,天益医疗冲刺上交所主板,失败后,2020年抓住科创板的机会再度申请,这一次天益医疗成功地走到了注册阶段,但又因迟迟未获注册许可而撤回,随即转投创业板。2019年,吴志敏、吴斌父子进行了大额分红,2019年净利润6320万元,吴家父子让天益医疗分红6300万元,其中5700万元进了自己的腰包。此时天益医疗负债率一路走高,但吴志敏、吴斌仍坚持分红,转身却要向市场募资5.1亿元。这期间,天益医疗在研发投入上每年平均不足1500万元,吴志敏、吴斌一次就分走四年的研发经费,可见家人的生病经历,并未如吴志敏所宣扬的那样,推动他把医疗研发作为终身事业,相反,却是把充实自身腰包放在第一位。

除此之外,天益医疗带给外界的还有更多疑点。

客户销售存疑,财务数据异常

天益医疗2015年对宁波安博营业收入只有2852万元,2017年增长到5365万元;上海费森尤斯2015年给天益医疗创造销售收入457万元,2017年猛增到1193万元;来自百特医疗的销售收入2015年只有537万元,2017年达到1086万元。与此同时,天益医疗的应收账款周转次数从37次/年下降到15次/年,这就给人的印象是虚增应收账款同时虚增收入。由于这一质疑,天益医疗2018年申报IPO折戟,如今天益医疗提供的招股说明书里,宁波汉博2018年销售额4565万元低于2017年水平,随着宁波汉博改为NeoMed直接采购,销售额再度增长到6489万元;百特医疗的销售收入2018年只是勉强超过2017年水平的一半,2020年甚至不在前五大客户名单中,这就更让人觉得之前天益医疗申报上市时的招股说明书颇多不实之处。那么,现在的招股说明书是否就没有虚假呢?

考虑到吴志敏、吴斌父子控制天益医疗90%以上股份,基本可以做到一言堂,这种可能性不能排除。事实上,2017年至2020年,天益医疗毛利率分别为42%、35%、39%、43%,毛利率何以一度走低又忽然走高?天益医疗的主要产品体外循环血路2017年毛利率接近36%,2018年下降为27%,2019年又上升为29%,2020年小幅上升至接近30%,毛利率波动如此剧烈,天益医疗并未给出令人信服的解释。

这其中宁波汉博尤其引人怀疑。根据公开信息,天益医疗主要通过宁波汉博进入美国,流程是天益医疗销售给宁波汉博,宁波汉博报关出口后销售给Synecco Ltd.,Synecco Ltd.再销售给NeoMed,2019年开始改为NeoMed直接采购,但天益医疗产品实力并不强、规模上看只是小公司,如何与国外医药企业搭上线的?天益医疗与宁波汉博之间究竟是什么关系?科创板上市委曾对此进行问询,但天益医疗未做回答,而是选择了放弃科创板、转投创业板。

员工与研发实力弱

2020年底,天益医疗员工1090名,其中研发人员111人,但是,从学历组成上看,大学及以上学历人数仅67人。即使这67人均从事研发,也意味着研发人员中还有44人在大专及以下。

而我国高新企业评定要求,大专及以上学历占职工总数30%以上,研发人员占职工总数10%以上。显然天益医疗并未达标。

从产品上看,天益医疗的核心产品是体外循环血路,这只是透析设备的耗材。对于核心的透析设备,天益医疗甚至连尝试都没有。天益医疗所谓从事血液透析设备研发的感人宣传,怎么看都有点虚假。

如此看来,天益医疗只是招聘低学历员工从事耗材生产,以此降低成本,再通过经销渠道进入医院获取利润,赚取的不过是廉价劳工的差价,完全谈不上高科技。那么天益医疗冲刺科创板的失败也就十分自然,转身投向创业板也不过是套现欲望的直接反映,不带一丝高科技的遮掩。

带量采购压力将至

耗材带量采购的影响逐渐显现,贵州黔南州的带量采购结果显示,体外循环血路价格的降幅平均在40%左右,山东和福建泉州的带量采购结果显示,一体式吸氧管平均降价70%以上。

体外循环血路和一体式吸氧管均为天益医疗的主要产品,尽管天益医疗称,在上述区域并未有较多的销售额,因此影响很小。但作为一种趋势,如果耗材带量采购全面推行,那么天益医疗显然会面临重大考验。

在体外循环血路、一体式吸氧管国产竞争者中,天益医疗并非行业第一名,因此在带量采购来临时,天益医疗面临的局面将会是:不降价,就出局。

或许,这个风险才是天益医疗着急上市的原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