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海底捞公布2021年上半年业绩预告,即其预计实现收入200亿元(未标注,均为人民币),增长约104%,取得净利润约0.8亿元至1亿元,而上年同期亏损9.65亿元。

可在海底捞公布这份看似不错的成绩单后,其股价接连两日(7月26日、27日、28日)下挫。其中在27日,海底捞盘中跌至29港元/股,为年内最低点。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2月16日,海底捞股价一度攀升至85.8港元/股,创上市以来的历史最高纪录。然而,不足半年,其股价现不足30港元/股,下跌65%,市值蒸发超3000亿港元。

2021年上半年最多盈利1亿元:不及去年一半

翻看2020年海底捞业绩情况,在这一年中,其录得收入286亿元,实现净利润3.09亿元,较上年同期的23.47亿元下降86.8%。

柒财经注意到,去年因疫情的原因,消费场所被实施限制。作为餐饮行业中知名的火锅品牌,海底捞受到影响自不必说。所以,2020年上半年亏损近10亿元,于其而言比较特殊。

不过,2019年上半年,海底捞实现净利润为9.12亿元。而2021年上半年,海底捞最多1亿元的净利润,不足前者的九分之一,且不及去年(受到疫情的影响)的一半。

此外,在2016年至2019年,海底捞取得收入分别为78.08亿元、106.4亿元、169.7亿元、265.6亿元,对应净利润分别为9.78亿元、11.94亿元、16.5亿元、23.5亿元。

从中可看出,尽管海底捞2021年上半年取得收入超过2016年、2017年以及2018年每个单年,不过其净利润却分别远低于这三年。

值得注意的是,海底捞在2021年上半年业绩预告中提到,虽然报告期内实现由亏转盈,但业绩未能达到公司管理层的预期,这反映内部管理、运营需要改正。

且海底捞于2020年下半年及2021年上半年新开较多门店,相关支出增加,而这些门店达到首次盈亏平衡并实现现金投资回报的时间长于往期。此外,海外门店运营仍受到疫情的影响。

疯狂开店:去年赶超2018年、2019年总和

事实上,对于海底捞扩张开店,创始人张勇有过反思。今年6月股东大会上,他表示,曾在2020年6月判断疫情会在9月结束,但现新加坡等店受到影响无法开业。

“我对趋势的判断错了,去年6月,我进一步作出扩店的计划,现在看确实是盲目。当我意识到问题的时候已经是今年1月份,等做出反应的时候是3月份了。”张勇直言道。

柒财经了解到,2020年这一年,海底捞新开门店544家,超过了2018年、2019年两年新开店的总和,至去年年底,其全球门店共达1298家。

即便2020年受到疫情冲击,海底捞新开门店数创造新高。对于此,有观点认为,这次扩张实则是张勇想来一场“抄底行动”,无非是想借着疫情租金低,来降低扩张成本。

可世事难料。如张勇所言,部分海外店现仍受到疫情冲击。而且尽管租金成本在下降,但其他成本随着大规模开店仍在上升。

最直观的影响还是在员工身上。2020年财报显示,海底捞的员工成本从2019年的79.9亿元增长至96.8亿元,占收入比重对应从30.1%升至33.8%。

另外,2020年这年,海底捞折旧及摊销成本达30.33亿元,较上年同期18.91亿元增长60.4%。

同期(2020年),海底捞财务成本达到4.46亿元,同比增长88.2%,主要是由于业务扩张,导致租赁负债利息增加及银行借款利息增加。

更进一步来讲,2020年财报显示,截至去年底,流动性负债中,海底捞银行借款37.21亿元,而上年末仅有1.22亿元。另租赁负债从2019年末的7.33亿元增加至10.6亿元。

再者,2020年底,海底捞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26.8亿元,较2019年底略有上升,可比2018年末的41.19亿元已有大幅的下降。

以海底捞扩张策略来看,其账面上的资金很难提供支持,所以从银行借款成为理所当然,这导致其财务压力也在增加。

创始人:稳定就冲锋,不稳定就稳定事

事实上,对于海底捞的业绩表现,张勇也很是坦然。据媒体报道,在前述股东大会上,对于业绩能否持续增长,其称,“我作为海底捞最大的股东,我是不抱有希望的。”

在他看来,企业是组织,和人一样有生命力。今年好,不一定明年好。今年不好,不一定明年不好。盲目扩张肯定会发生的,一旦整合好现在的门店,我还会扩张。

“稳定了我就冲锋,不稳定了我就稳定,稳定下来就再冲锋。”对于张勇而言,他反感海底捞被神话,投资需要理性,要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