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创版日报》(上海,记者 博罗)讯,2021世界人工智能大会(WAIC)今日拉开帷幕。商汤科技联合创始人、CEO徐立,在题为《人工智能创新新范式 - 机器的猜想》的开幕演讲中提到,人工智能的突破将能够有规律地拓展人类的认知边界。

他认为,过去的经验归纳、推理演绎,还是现在利用大数据和仿真模拟,通常意义上的四种科研创新范式都有着既定的模式,但“人类历史上很多颠覆性的科学创新和重大突破,都是反共识的、不可预测的”。

而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在于人类对未知世界的认知局限。但在今天的人工智能时代,机器也可以进行猜想,有望帮助我们更早地发现科学规律的本质,更快地探索和发现未知,这正是人工智能所带来的创新的新范式。

随着通用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AI算法已经不完全依赖于标注的大数据,但对于巨大未知可能性的探索则必须要借助于大型算力。

徐立表示,商汤前瞻打造的SenseCore AI大装置将强力推动“机器猜想”。生命科学、材料科学、医药领域等基础学科,将最先受益于“机器猜想”,进入科学创新的新范式。产业应用可以逐步验证“机器猜想”的边界,帮助我们更加审慎地推进新技术的场景落地,逐步尝试出新技术的合理应用边界。

以自动驾驶的发展为例,从无人泊车,到封闭园区的无人接驳,再到开放道路的自动驾驶,就是一个通过应用数据定义技术的使用边界和规范的过程,从而逐步做到技术的可控发展,更好地推动产业的进步。在更多巨大状态空间的决策应用中,如智能交通灯控制,通过利用视觉感知和AI智能决策,能在固定片区内将人均等待时间缩短20分钟,突破了传统模式的边界。

人工智能的创新来源于对过往认知的颠覆,因此行业应用中的伦理治理问题就愈发重要。“以人为本、技术可控、可持续”是国际上具有广泛共识的技术伦理治理框架,但在不同的发展阶段,需要三者的平衡发展。

对此,徐立倡导行业社会要秉承“发展”的人工智能伦理观,其一是在谈论伦理治理时,我们要考虑普惠发展的目标,即用人工智能技术推动社会进步;其二是在先进技术落地的同时,要考虑行业变革的快速性,针对不同的发展阶段,找出不同治理框架下的发展平衡。

徐立最后表示,“机器的猜想”扮演的是砸在牛顿头上的苹果的角色,而上海市包容、开放和创新的气质,给了这个苹果最好的土壤,使它能够找出更多的创新的成果,发展普惠、可持续的人工智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