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中国茶行业逐步进入品牌化、标准化的发展时代,中茶股份、澜沧古茶、八马茶叶等多家茶叶企业相继公开了招股说明书,试图敲开资本市场的大门。

虽然最新的消息显示,澜沧古茶突然撤回了IPO材料,但是,茶行业正在迎来资本化浪潮,已经成为业内外的共识。

作为茶行业的新兴品牌,小罐茶坚持以消费品思维为核心的底层逻辑,做品牌化、标准化的产品,从而在九年的时间里,从一个新兴品牌崛起为领导品牌。

只有标准化产品才能成为规模,才有可能形成品牌

与白酒行业一样,中国茶文化也拥有几千年的历史,茶品类非常丰富,然而在资源丰富的茶故乡中,一直没有诞生出特别优秀的茶品牌。

小罐茶之所以能够快速地从品牌林立的茶市场中脱颖而出,成为大众知晓的领导品牌,本质上是因为其对茶的认知不同。

“我们把中国茶分为三种,即‘柴米油盐酱醋茶’的茶、‘琴棋书画诗酒茶’的茶以及‘烟酒茶’的茶。”梅江指出,柴米油盐酱醋茶,是“农产品”的茶,多是茶厂或当地居民买来吃茶的消费形态,品牌很难在这种模式中产生;琴棋书画诗酒茶,是“文化产品”的茶,讲究稀缺性,这种模式中也难做出品牌,以往的中国茶多是前两者思路。“基于这样的认知,小罐茶选择用‘消费品思维’做茶,做‘消费品’的烟酒茶,做品牌化、标准化的产品。”

为了消化中国茶的复杂性,小罐茶整合茶行业优势资源,联手国家制茶大师、非遗制茶技艺传承人,在传承传统工艺基础上,小罐茶以统一等级、统一价格、统一规格的方式,为消费者建立好茶认知和选择标准。创新的“小罐”形态极大降低了消费者的决策成本,买茶、喝茶变得更简单便捷,小罐茶的品牌化尝试初见成效。

据悉,传统中国茶多以茶山茶园为基础,沿着祖祖辈辈的经验做下去,很难做出符合不同人群、满足不同场景需求的品牌出来。

为此,小罐茶选择了“倒做逻辑”即反向操作、纵向整合。经过2016年一整年的下游市场验证后,从2017年开始,小罐茶在中游生产端投资建设集茶叶研发、检测检验、智能立体仓储、全自动分装及科学物流为一体的黄山中央智能工厂,最大化得做到无人或少人操作,提高生产运营效率。

2018年,在上游种植端,小罐茶计划在每个核心品类建设生态茶园,目前已完成凤庆、安溪、休宁等地的茶园建设,通过集约化、生态化种植,使得茶叶原料更符合品质标准。

高品质的茶产品依托于原料种植和制作工艺两大核心要素,基于科学做茶原则,小罐茶专门设立“茶叶工业装备中心”和“茶叶研发中心”两大研发中心,聚集百余位茶学专业毕业生、外部专家团队,共同创新研发智能生产加工设备和高辨识度茶产品,进一步奠定小罐茶核心竞争力。

对此,梅江表示:“只有标准化产品才能成为规模,才有可能形成品牌。”全产业链标准化建设成型,进一步巩固了小罐茶品牌化发展的“护城河”。

将全面推动“多品牌多产品线”布局

据中茶协统计,2020年中国茶叶产量达到298万吨,农业产值达到2600亿元;内销总量突破220万吨,销售额逼近2900亿元;全产业链规模估计将达6500亿元。

不过,中国茶业依然处于大而不强、大而不精、大而不彰的市场格局之中。我国茶园面积约占世界茶园面积的75%,但产量约占45%,是世界前八产茶国家中单产最低的,产出效率比较低。

然而,小罐茶通过标准化的产品,以及品牌化的营销思路,不仅提高了产出效率,也为打造“大而强、大而精、大而彰”的茶企提供新的发展思路。

众所周知,“小罐茶”高端中国茶品牌是小罐茶公司进入茶行业探索的第一条道路。目前“小罐茶”品牌产品线布局已非常丰富,除经典金罐系列外,还延伸出高端鉴赏系列、畅享系列和针对年轻用户的时尚彩罐系列。形态上既有经典的小罐装,也有满足自饮需求的多泡装,同时也有配套器具为消费者提供完整的解决方案。

经过九年探索,小罐茶在产品创新研发、标准化、工业化生产、上游资源整合等各方面均取得了阶段性成果。未来,小罐茶将全面推动“多品牌多产品线”布局,满足不同消费群体在各个场景下的需求。

小罐茶认为,茶对于世界有三种业态:第一种是以中国原叶茶为代表的消费品,第二种是以日本茶饮料为代表的快消品,第三种是以茶饮店为代表的服务业态。未来,小罐茶会围绕这三个业态做出不同的探索。

梅江表示:“小罐茶聚焦在整个茶行业的决心是不变的,茶行业有非常多的可能性,我们会密集推出针对不同人群、不同需求、不同场景的4-5个子品牌,助力中国茶品牌走入更多人的生活中,成为更多人更好的日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