仅凭资本助力野蛮生长的每日优鲜,正在走下坡路。

花朵财经原创

2014年11月,每日优鲜正式成立,彼时叮咚买菜还尚未诞生。

然而画风一变,来到2021年6月9日,每日优鲜、叮咚买菜却同时递交了赴美上市招股书。且作为2017年5月才上线的后来者,叮咚买菜开始吊打每日优鲜。

无论从营收规模还是从GMV交易规模来看,曾傲视群雄的每日优鲜,早已没有了当年大哥的模样,甚至还失去了和昔日小弟平起平坐的资本。

事实证明,江山代有才人出,但见新人笑,总有旧人哭。

被挤下冠军王座

时间回到2014年,曾在联想集团供职十余年的徐正,选择了下海创立每日优鲜。

凭借在联想集团任职,负责全国零售大客户,从4个人的团队一直干到管理全国范围内2000多人团队的经验,且将年均营业收入推至40多亿元的规模光环加身,徐正刚成立每日优鲜,便获得了众多资本的青睐。

2014年12月,每日优鲜获光信资本、元璟资本500万美元天使轮融资;2015年5月,每日优鲜又获得了腾讯领投的1000万美元A轮融资;到2020年,公司甚至还获得了青岛市政府引导的20亿人民币战略投资。

企查查资料显示,截至2020年12月9日,每日优鲜累计融资历程多达11次,其中投资方不乏腾讯、联想、保利、中金、高盛等国内外知名资本的身影。

当然了,有了资本的加持,每日优鲜的发展速度可是相当的快。

早在2018年上半年,每日优鲜在生鲜电商行业的用户规模占比就突破了50%,并且连续4个季度领跑行业。

然而谁也不曾料到,这竟成为了每日优鲜史上最高光的时刻。

据艾瑞咨询统计,2018至2020年,全国生鲜电商市场集中度出现了严重的下滑。生鲜电商CR5市场集中度从63.1%下滑到了49.9%。

另有数据表明,截至2021年4月,每日优鲜月活跃用户排行被挤到了行业老三的位置。并且与一众排在每日优鲜后面的竞争对手盒马、叮咚买菜、美团优选相比,每日优鲜的月活跃用户数,并不具备明显的差距优势。

屡次被后辈吊打

从招股书上看,时至今日,每日优鲜的颓势已十分显然。

2018至2020年,每日优鲜的净营收分别为35.47亿元、60.01亿元和61.30亿元。不难看出,每日优鲜近年的营收增速难掩凋零。

反观同一时期的叮咚买菜,公司业绩表现则尤其亮眼。2019至2020年,叮咚买菜的净营收分别达到38.80亿元和113.36亿元,同比增速高达192.16%。

对了,作为后来居上的叮咚买菜,在GMV方面同样吊打每日优鲜。

2018至2020年,每日优鲜实现的GMV分别为47.26亿元、75.97亿元和76.15亿元;叮咚买菜实现的GMV分别为7.42亿元、47.10亿元和130.32亿元。

身为前辈,今却屡次被后辈吊打,不知此刻每日优鲜该作何感想呢?

更为讽刺的是,从已披露的数据来看,每日优鲜的融资烧钱力度一点都不弱于竞争对手,但却还是难逃被竞争对手超越。

据艾瑞咨询统计,截至2021年4月,每日优鲜无论是融资次数,或是融资金额,均稳居行业第一,公司累计融资次数和金额分别多达11次和142.71亿元。

在资本的加持下,每日优鲜烧起钱来也是十分疯狂的。

在仅有数据披露的2018至2020年,每日优鲜的净亏损金额分别高达22.32亿元、29.09亿元和16.49亿元。短短三年时间,烧掉近70亿元,可想而知,这是有多么的豪放不羁。

当然了,相对来说,近三年来每日优鲜净亏损金额在大幅度收窄。不过,面对一个如此烧钱,但却始终不敌竞争对手的主,资本还愿意继续相信它吗?

融资能力减弱

花朵财经注意到,每日优鲜在完成E轮融资后,便出现了一次融资断裂期。在2018年9月6日至2020年5月21日的将近2年时间里,每日优鲜并无任何的融资动向。

纵向对比分析可以发现,这显得十分的异常。因为自2014年成立以来,每日优鲜每年至少保有一次的融资记录,高峰期甚至一年融资三次。

那么问题来了,每日优鲜最近三年净亏损金额的大幅收窄,是否因同时期的融资不畅所致?

招股书资料显示,2018至2021年一季度,每日优鲜筹资活动带来的净现金额分别为39.73亿元、-0.82亿元、22.75亿元和15.90亿元,累计筹资77.56亿元。

反观同时期的叮咚买菜,2019至2021年一季度,叮咚买菜筹资活动带来的现金净额分别为16.76亿元、36.57亿元和42.86亿元,累计融资金额达到96.19亿元。

很显然的一点是,每日优鲜的融资能力正在下降,并且开始落后于竞争对手。按照目前的亏损状况,再加上融资能力减弱,每日优鲜若不尽快打破困境,经营或很难持续。

值得一提的是,在2020年12月9日,每日优鲜获得了青岛市政府引导基金组成联合投资主体的20亿元战略投资款。一般情况下,企业在什么时间才会引入地方政府的战略投资呢?

这一答案是显而易见的,即在企业陷入濒临倒闭破产的危机关头。

谈起危机感,每日优鲜也已有了强烈的预感。在招股书中,公司承认自成立以来,每年都因经营活动产生净亏损和负现金流,未来可能无法实现或维持盈利能力。

巨额亏损,加之融资能力减弱,甚至还无法保证将来盈利,如此看来,每日优鲜又还能坚挺多久?

以史为鉴,在百舸竞帆的惨烈竞争下,生鲜电商阵亡的名单并不在少数,一大批项目不是已经栽倒,就是在栽倒的路上。作为昔日的生鲜电商之首,走到今天这一步,实在是难掩预感不妙的残酷现实。

消费者投诉居高不下

对了,还有一个问题,此前每日优鲜可是占尽了先发优势,并且融资烧钱实力可甩同行几条街的,但到最后怎么还是被后来者给超越了?

花朵财经注意到,每日优鲜虽在同行的竞争中被挤下了神坛,不过其在消费者投诉量上却始终高烧不退。

电诉宝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底,每日优鲜继续稳居生鲜电商投诉榜的第一位。其中内容多涉及商品质量差、虚假促销、退款难等问题。

在商品质量问题上,消费者反馈,每日优鲜平台售卖过期面包;鸡胸肉疑似合成肉;甚至还出现出现售卖假货的行为。

最近的5月25日,每日优鲜上海第二分公司还被检测出了销售的“豇豆”倍硫磷检测值为0.54mg/kg,超出标准10倍之余(标准规定不大于0.05mg);灭蝇胺检测值为2.4mg/kg,超出标准4.8倍(标准规定不大于0.5mg/kg)。

除此之外,每日优鲜此前还曾多次因食品安全问题被深圳、北京、江苏等各地市场监督管理部门通报。2020年,在电诉宝的评级榜中,每日优鲜多次被评定为“不建议下单”。

眼看着一家屡屡突破食品安全底线的生鲜电商平台,消费者又怎可能继续为其买单?并且,市场还存在着众多的可代替竞品公司。

对于一个竞争异常激烈的生鲜电商市场而言,现今比拼的也许不仅只有资本,还理应存有消费者服务。很明显的一点便是,此前仅凭资本助力野蛮生长的每日优鲜,此刻正在走下坡路,未来充满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