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刘工昌

特斯拉衰了。

一则“特斯拉在华销量5月减半”的消息,让部分媒体一副打了鸡血的模样,打开百度搜索“特斯拉在华销量5月减半”的消息,百度为您找到相关结果约4,310,000个,主要是刹车失灵、自燃、撞车、销量腰斩、股价狂跌……简直一无是处。

但实际的情况是,特斯拉到现在仍未公布5月份销量,我们很难想象,就是这样一则还未得到确认的消息,竟会引得部分媒体那么狂欢。

这里有人会说,5月份的没公布,3月4月的该公布了,特斯拉的好看吗?

特斯拉销量下滑的真相

5月11日下午,乘联会发布2021年4月份全国乘用车市场分析报告。数据称特斯拉中国批发销量25845辆。尽管这个成绩比1、2月份要好,但对比3月份35478辆的批发销量,环比下滑了27.2%。

这应该是真的。要说的是,这与那个女车主在车展上痛斥特斯拉事件还没多大关系,因为那是4月底,真正影响可能是5月或以后,那么特斯拉4月销量出现如此波折的真正原因是什么呢?

首先是受疫情影响,汽车行业的芯片供应跟不上生产,包括特斯拉在内的很多公司都决定停产减产。2月,特斯拉在美国加州的一家工厂就因为零部件短缺而暂停运作。之前特斯拉就表示,芯片短缺可能会对今年的生产目标有所影响。知情人士称,有1万至2万辆汽车因缺少未知部件而密封保存,部分Model3和ModelY下线时仍然保留密封保存标签,意味着不可以交付给用户。

3月24日,特斯拉突然宣布涨价8000元。这次涨价的原因或许就是因为芯片的短缺。

正因为芯片短缺,全球汽车总收入减少了超600亿美元。芯片恢复正常供应可能还要半年。

3月底,特斯拉首席执行官埃隆·马斯克(ElonMusk)发文称,电池零部件短缺阻碍了特斯拉提高商用电动卡车Semi产能,但“明年这些限制将不那么严重”。

考恩公司(Cowen)分析师杰弗里·奥斯本(JeffreyOsborne)表示,考虑到“物流挑战、弗里蒙特停产两天以及零部件短缺”,他已将特斯拉第一季度销量预期从17.8万辆下调至17.2万辆。

这一问题在特斯拉国内工厂也出现了,四月特斯拉升级产线,停产了两周。知乎网民三鹿牛初乳说,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我给现在在特斯拉上班的前同事发微信求证了一下,确实停产了因为生产线改造升级还不止停了一次。当然Model3的生产线没停工,是出口了一万四,跟国内销量加起来就差不多两万。是Modely的生产线停工两周,产量减半。

在一季度财报中,特斯拉表示,通过快速转向新的微控制器,同时为新供应商生产的新芯片开发固件,解决了全球芯片供应短缺的问题。马斯克在业绩电话会上回应目前困扰汽车业的芯片短缺问题时表示:“在第一季度,我们经历了特斯拉面临过的最艰难供应链挑战。”

特斯拉需要最新一代的量产芯片主要在中国台湾和韩国生产,为了避免自己陷入“断供”的被动局面,特斯拉正在积极采取措施。

就是说,国外持续的疫情导致特斯拉零部件尤其是芯片供应出了问题,其产能自然下降。

但恰是这一这本来好理解的现象却被中国媒体过度放大为极不正常的现象,极力渲染,一副特斯拉末日来临的腔调。

中国车企拿走特斯拉腰斩的销量了吗?

实际情况呢?2021年年第一季度的全球新能源车销售榜单出炉了:

2021年一季度,全球汽车市场实现112.8万辆新能源汽车销量,特斯拉Model3和ModelY分别以126716,56064的销量列销量榜第1和第3位置。排名第二的是五菱MiniEV。

特斯拉品牌两个爆款车型相加销量占比为16%,2020年特斯拉累计销量达49.95万辆,占比15.99%。

三名之外,新能源车企的“中国军团”占了不少席位,看上去很不错。但是仔细分析,问题很大:

这张榜单的第四名开始就和前三名车型的季度销量出现了“断崖式”的差距。

第四名比亚迪汉EV第一季度仅销售了21354辆,不到第三名特斯拉ModelY的一半,而这是比亚迪唯一出现在榜单上的车型。

至于其他造车“新势力”和特斯拉的差距更大,蔚来、小鹏、理想、哪吒、零跑、威马、北汽新能源、几何等八家的销量加在一起才顶得上一个特斯拉。

在今年的1-4月份中,特斯拉全球累计销量为23.35万辆,同比增长110%,其中,Model3累计销量为14.9万辆,ModelY累计销量为6.87万辆,而ModeS与ModelX受换代和零件供应问题而产销有限,均不足万台。特斯拉是目前全球第一个月销量超过10万的电动车品牌,第一季度销量远超竞争对手,唯一达到特斯拉销量一半水平的是售价4000美元的廉价电动车品牌五菱宏光。

五菱MiniEV的续航仅170公里,是“老头乐”、电三轮的升级版。

中国媒体一遍遍津津乐道特斯拉在华销量腰斩,我们且不说这腰斩的数据是否属实,就说,即使腰斩,中国军团拿走了腰斩的量了吗?

6月2日,国内几家新造车都公布了自己的5月份销量。

蔚来5月交付了6711台车,同比增长了95.3%,毕竟有三款车在售,但是环比4月的7102台,出现了5.5%的下降,而且是连续两个月环比下降了。

理想汽车5月交付了4323台车,同比增长了101.3%,环比却下降了22%。要知道理想汽车3月的数据是4900台,4月是5539台,所以5月下滑也很明显。

看清楚没有,其实5月大家都在跌,前面已说过,特斯拉下跌主要是不可抗拒的疫情导致的全球芯片,它不断在自我调整,中国厂商呢,我们至今不清楚他们销量下降的真实原因,问题是,当特斯拉经过调整,供应链各环节都恢复正常后,中国厂商真的有能力和它竞争?

上海车展舆情的反转

4月19日上午,上海国际汽车工业展览会特斯拉展台,一身穿印有特斯拉标志、写着“刹车失灵”白色T恤的女子,大喊“特斯拉刹车失灵”,随后被工作人员带走。

下午,特斯拉发布情况说明称,该女子“为此前2月发生的河南安阳超速违章事故车主”,并称该车主“不接受任何形式的第三方检测”,随后,特斯拉副总裁陶琳回应称,该女子“坚持要高额的赔偿”,“特斯拉不可能妥协”。

4月20日上午,上海警方发布通告称,张某(女,32岁)和李某(女,31岁)因与该品牌公司有消费纠纷,于当日到车展现场表达不满。目前,张某因扰乱公共秩序被处以行政拘留五日,李某因扰乱公共秩序被处以行政警告。

4月20日下午,郑州市市监局发声,称曾着手处理该投诉件,但特斯拉汽车销售服务(郑州)有限公司因担心数据被当事人用来炒作宣传造成不良影响,拒绝提供相关数据。因双方分歧较大,未能达成一致意见。

4月20日晚间,特斯拉官方深夜发布致歉信,表示成立专门处理小组进行专事专办,尽全力满足车主诉求。

4月21日,特斯拉连续第三日深夜发布公告,特斯拉称,愿意全力配合,提供事发前半小时的车辆原始数据给第三方鉴定机构或政府指定的技术监管部门或者消费者本人,特斯拉将承担鉴定产生的全部费用。

尽管如此在此期间,舆论普遍偏向于同情、支持张女士,国家权威媒体也曾发文指责特斯拉的“霸道”。

4月22日,特斯拉对外发布了车主车辆发生事故前1分钟的数据。

舆情开始发生反转。那份数据显示,在车辆发生事故前的30分钟内,驾驶员正常驾驶车辆,有超过40次踩下制动踏板的记录,同时车辆有多次时速超过100km/h和多次刹停的情况发生。在驾驶员最后一次踩下制动踏板时,车辆时速为118.5千米每小时。而且,驾驶员踩下制动踏板后,车速持续降低,发生碰撞前,车速降低至48.5千米每小时。且在车辆发生事故前的30分钟内,驾驶员正常驾驶车辆,有超过40次踩下制动踏板的记录。车辆有多次超过100千米每小时和多次刹停的情况发生。

特斯拉官方对此数据的解读为:张女士的车辆在踩下制动踏板前的车速为118.5km/h,制动期间ABS正常工作,前撞预警及自动紧急制动功能启动并发挥了作用,并在事故发生前成功将车速降低至48.5km/h,未见车辆制动系统异常。

至少,业内人士对此数据的解读是比较客观的:虽然特斯拉公布的数据,显示刹车系统、以及ABS等等参与了工作,但在缺乏刹车踏板行程数据等更多数据的情况下,难以判断特斯拉的刹车是否存在所谓“失灵”、或性能较差的情况,相关部门的介入以及第三方的检测依然是关键所在。

其实这个事情一开始就并不难,由第三方进行检测并出具检测报告就可以了,但是张女士以“不信任第三方检测机构”为由一直拒绝车辆检测。

当特斯拉公布最后“一分钟车程”后,这位维权车主的做法是,首先其丈夫表示,并不认可特斯拉的这一行为,并称特斯拉公开行车数据,侵犯个人隐私。后来站车顶维权女士又在社交平台发文称,截止到目前为止,仍然没有收到特斯拉提供的完整的原始后台行车数据。关于特斯拉提出的第三方检测,女车主表示,实际上目前国内还没有针对这种带有自动驾驶功能的智能汽车的检测标准和法规。女车主强调道,特斯拉在车展之后提供的数据,经过和其它车友的数据对比以及行业专家的分析,缺少了重要的项目参数,确定是不完整的。

就是说,人家要去检测,你不检;人家公布数据你又不相信。相反还声称人家公布的数据侵犯了你的个人隐私,那么究竟怎样你才满意呢?

与维权车主的针锋相对

4月28日,特斯拉发微博长文,展示了与维权女沟通交涉的全过程,特斯拉在这部分突出了张女士的“泼妇形象”,包括打横幅、给车上封条、声称只接受“刹车失灵”的鉴定结果、假称怀孕三个月后被警方调查否定等,并且指出此次事件系有人在背后策划。

不仅如此,5月6日下午,张女士一纸诉状将特斯(北京)有限公司、特斯(上海)有限公司及特斯拉全球副总裁陶琳告上法庭,没想到起诉的不是“刹车失灵”,而是名誉侵权。

对此特斯拉做出如下回应:

我们注意到,上海车展“维权”张女士向特斯拉及我司陶琳女士提起诉讼。

我们一直以产品质量问题为重点,全力推动车辆进行相关部门指定或监督下的第三方权威机构的检测事宜,争取帮助张女士尽快回归正常生活。

但截至目前,张女士一直不同意接受相关部门指定或监督下的有资质的第三方检测。

事故发生时驾驶员是张女士的父亲,但其父亲本人并未出面说明当时的驾驶情况。张女士在事故发生时据其描述“正在车上玩手机”,截至目前,关于我们“刹车失灵”的指控为张女士口头描述,未有相关第三方认可的有效证据。

近2个月以来,我们始终与张女士积极沟通,真诚希望帮助其解决问题,政府有关部门也进行过多次调解,但在多方竭尽所能之下,张女士至今仍未同意分析车辆上的EDR数据以找出真相。

当前,为全体特斯拉车主提供更好的服务是我们工作的重中之重。

关于张女士提起的诉讼,我们会依法应诉。相信法律一定会给出一个公平公正的判决。

同时,我们也会继续全力推动车辆检测事宜,给所有关注该事件的公众一个交代。

这里有几个细节要说。

女车主对媒体声称,“我是眼睁睁看着车辆因‘刹车失灵’直接撞上前面车辆,最后撞在水泥防护栏上停下来的。特斯拉所说的车辆存在超速和违章仅是他们单方面的说辞,交警并没有这么下定论。我父亲是拥有35年驾龄的老司机,最基本的交通规则还是懂的,更不会拿一家人的生命开玩笑。”

但特斯拉公布的车载数据显示,在驾驶员最后一次踩下制动踏板时,车辆时速为118.5千米每小时。而且,驾驶员踩下制动踏板后,车速持续降低,发生碰撞前,车速降低至48.5千米每小时。

这位女士凭的是她对父亲的印象,特斯拉公布的是车辆行驶时的原始数据,谁在说谎?一查便知。可是我们的媒体对这个基本事实根本不屑于查证。

而对于特斯拉反馈的“事发时车主在副驾驶上玩手机”一说,她表示,在听到父亲大喊一声‘刹车失灵’前,她确实是在玩手机。

“但在听到我父亲大喊‘刹车失灵’后,我就看到我父亲踩了两脚刹车后,车辆并没有制动,而是依然像子弹一样向前冲去。”她表示。

有媒体报道,事故发生时她坐在前排副驾驶的位置,而且自己也承认正在玩手机。如果我们还原当时的现场,当一个人在车上专注的玩手机时,如果突然听到一声“刹车失灵”的叫声,通常会怎样?

我想一个普通人通常下意识的动作是瞪大双眼注视前方,看究竟发生了什么,这应该是下意识的动作。

而这位女士的描述有两个动作:“我是眼睁睁看着车辆因‘刹车失灵’直接撞上前面车辆,最后撞在水泥防护栏上停下来的。”

“但在听到我父亲大喊‘刹车失灵’后,我就看到我父亲踩了两脚刹车后,车辆并没有制动,而是依然像子弹一样向前冲去。”

这两个动作肯定不会同时发生,如果先有第一个动作,肯定不会有第二个动作。如果要想同时都有,只能是先有第二个动作,再有第一个动作。

也就是说,一个专心玩手机的人,在突然听到一声“刹车失灵”后,不是有些惊慌的抬头望前面究竟发生了什么,而是非常冷静的低头看驾驶员究竟是不是真的踩不住刹车了。一边专注玩手机,一边还能保持如此理性,很难想象,这就是那位当着全国观众爬到车顶大闹、对着特斯拉不依不饶的女人。

一个事故发生时正在玩手机,对整个事故前后经过近乎一无所知的观众,在万众瞩目的车展上摇身一变,声色俱厉,成了一个深受其害的主角。

为此,有网友评价,戏入深了,都忘了自己是在演戏了。

假如特斯拉离开

2020年10月,据Electrek报道,特斯拉解散了其在美国总部的核心公关团队。特斯拉在欧洲和亚洲部分市场还保留一些负责公关的团队,但该部门的全球核心团队已在美国宣布解散。

2020年12月,特斯拉对外事务副总裁陶琳表示:“我们确实不想在营销和公关上花费时间精力。我们希望把资源用在真正能带来价值改变的事情。比如研发制造真正过硬的产品,为客户提供优秀的服务。时间最终会证明一切。”

对于国内的自媒体,特斯拉也并没有太多好感。

在上海车展维权事件期间,陶琳在采访时也表示,“我们不会砸大量的广告费用去做公关,尤其自媒体是一个更加经济化的运作模式,我们是不会花钱去在自媒体上做投放的。”

相对于公关所代表的“软”,特斯拉更喜欢来“硬”的。马斯克曾表示“其他公司把钱花在广告和操纵公众舆论上,特斯拉则专注于产品。”

不仅不讨好媒体,特斯拉还专门设立法务部公共账号针对媒体,特斯拉法务部微博的简介,“独立思考,明辨是非”。这似乎暗示,特斯拉要公开用法律手段维护公司声誉了。

据自媒体“五千年的兔子”反映,早在5月29日,他就收到了当时还没有加V的“特斯拉法务部”的私信。

特斯拉还在下面评论称,“互联网不是法外之地”。

互联网不是法外之地,是不是那么熟悉?

这话常用来面对某起影响极大的事件或案例被披露,网上很多人对结果质疑、猜测甚至充满发泄和不满时,政府相关人员拿这话来说。有意思的是,这次特斯拉照搬政府言论指责自媒体时,爱国网民坚决反对特斯拉。

为此有网民评论称,特斯拉在用自己的头铁,死磕过去那个不合理的市场规则:凭什么车主每年要花一笔看不到的钱,供养那些无事生非的媒体老师;凭什么让车主用更高的成本,换取一些听都没听过的各类颁奖。特斯拉用法务代替公关也是一类创新,可以不讲我的好话,但是也不要凭空污蔑,毕竟保持个性和锐利的基本权利,还是要靠法律。

在中国电动车深陷骗补风波消费者对国产电动车极不信赖之际,特斯拉横空出世,几乎以一己之力,搅动了死水一潭的整个中国新能源车市场,这条鲶鱼的出现也使得原本奄奄一息的新能源池塘再次焕发生机。八大金刚应运而生,玩的风生水起。

这条鲶鱼已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问题是,特斯拉离开中国,真的就是网民自己新能源车的天下了?

2015年某市对新能源车企业的补贴是一辆最多补贴60万元。一辆补贴两辆汉兰达。于是,新能源车有了一门独到的生意——左手卖右手。A公司制造新能源车,卖给关联方的B公司,价格当然A公司自己说了算,愉快地赚到补贴。骗补就是那么容易,结果就是骗补很普遍。

2016年,财政部等四部委对93家主要新能源车企业进行了专项检查,其中就有72家骗钱,骗补车辆总计达到76,374辆,涉及金额共92.707亿元,平均一辆车骗12万元。

一个以骗补为生的行业,短短两年真的就脱胎换骨了?政府在新能源补贴退坡的预期中再引入特斯拉这样的外部竞争,就是要让自主品牌从温室里惊坐起。

倒逼自主品牌电动汽车技术发展。带动电动汽车相关产业链的发展。特斯拉直接、间接的供应商在130家左右,包括动力总成系统、电驱系统、充电、底盘、车身、其他构件、中控系统、内饰和外饰等9部分。以特斯拉每周3000辆,一个月1.2万,每辆Model3载电量为60/75kWh来计算,如果特斯拉上海工厂满负荷生产,每月需要电池0.8GWh左右。

假如特斯拉离开,电动汽车这些相对完整的产业链都准备良好了吗?都能自主供应自主生产了?都真正具备了网民政府所期望的与国外一线同行抗衡的实力?由此带来的巨大产销失衡员工失业谁来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