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半导体产能持续短缺,芯片的缺货潮愈演愈烈,已经呈现了不可收拾的势头。

01

全球芯片持续性短缺,行业供需端严重失衡

全球芯片持续供不应求的现状进而引发国内外晶圆厂开启新一轮扩产周期。

5月17日,据报道,意法半导体继1月1日涨价之后再次发出涨价通知,鉴于半导体需求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供给短缺,公司所有产品线从6月1日起开始涨价。

5月26日,小米高级副总裁卢伟冰在演讲中表示,全球缺芯状况将影响未来一年,今年三季度很可能是芯片荒最严重的一季。

全球芯片持续紧缺,背后最主要的原因是下游传统消费电子、可穿戴智能设备、PC、汽车电子、工控等需求全面爆发,自去年下半年以来,一众手机厂商就开始加大备货数量,电子产品的需求激增导致芯片的需求也在增加,特别是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回温,成为芯片短缺的主要因素。

相较于燃油车,新能源汽车对芯片的需求更大,随着汽车电动化、智能化的发展,新能源汽车中采用的芯片会越来越多,对芯片的需求亦日益旺盛。有关数据显示,目前新能源汽车的芯片需求是传统汽车的3~4倍。而2020年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达到了130万辆,增幅近8%,今年的销量增幅很可能超过30%达到180万辆。

激增的芯片需求限制了代工厂接受新订单的能力,若芯片产能始终不能满足需求,将会导致行业供需失衡。而解决芯片产业供需端失衡唯一办法便是扩大芯片生产,半导体产业的扩展迫在眉睫。

02

新一轮扩产周期开启,半导体产业正式扩展

面对晶圆产能不足,芯片涨价的背景,全球晶圆厂开启大规模扩产周期,因为这是弯道超车的最好时机。

台积电、三星、英特尔等国际厂商纷纷推出数百亿美元每年的扩产投资计划,中芯国际、长江存储、合肥长鑫也在持续扩产。

中芯国际2021-2023年资本开支预计将由40亿美元逐年提升至60亿美元,在2020年末启动了中芯京城500亿投资项目,一二期产能均为10万片/月;今年3月进一步宣布投资153亿元在深圳扩产,产能10万片/月。

根据产业调研,长江存储近期128层NAND芯片良率爬升到85%以上,近期已开始试产192层NAND芯片,一期工厂产能在今年内会超过10万片/月,二期工厂也已于2020年开建,预计2022年产能将进一步增长50%。

合肥长鑫二期工厂近期已启动招标,四季度将开始设备搬入,预计产能将在2020年末实现4万片/月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至6万片/月。

此外,各国也愈发重视半导体发展,据报道,近日美国国会参议员正在谈判达成一项芯片发展计划,指望在今后5年内大力促进美国半导体芯片的生产和研究。而韩国和日本也相继发布了激励半导体产业的相关政策,以上各国的种种行为都说明它们誓夺半导体高地的决心。

(资料来源:满投财经根据公开资料整理)

尽管各国不断将重心和资源倾注到半导体行业中,在不远的未来芯片将迎来扩产潮,但在芯片产能缺货的现在,谁将会是最大的受益者呢?

03

芯片正式迎来扩产潮,谁将会是最大受益者?

在目前国际形势错综复杂的情况下,许多厂商被禁止向中国出口特定芯片,这就导致不少国内家电厂商转而使用国产芯片,这也是国产芯片厂商迎来的快速发展的良机。

(图片来源:富途牛牛)

以中国大陆芯片工艺最强的公司中芯国际为例,尽管去年刚刚完成了14纳米工艺制式芯片的量产,市占率不足5%,但随着中国半导体市场占比从2007年的7%提升到2020年的50%成为全球最大的芯片市场后,中芯国际来自中国本土客户的收入复合增长率率高达20%,2019年中芯国际来自中国本土客户收入高达18.3亿美元。

此外,从市场层面上看,虽然目前芯片工艺仍然落后于世界先进水平,但14纳米工艺制式芯片仍然能够满足国内许多企业的需求。此外,随着国内疫情减缓,产业链受疫情影响不明显,下半年晶圆厂招标有望加速。而且中国半导体销售额增速远超全球半导体销售额增速,半导体行业持续回暖,疫情无碍景气周期上行的大趋势,下半年国产设备商有望加速获得订单。

因此,随着芯片扩产潮的正式来临,市场将会重新激活芯片炒作热情,芯片制造相关产业会再次引起市场关注,如上游设备制造商锐科激光300747)、硅片材料提供商中环股份002129)和下游国产设计商中科曙光603019)都值得投资者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