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联社(上海,记者 潘婷)讯,6月2日,在《2019-2020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蓝皮书》发布会上,全国政协委员、上海新金融研究院理事长屠光绍表示,经过了前两个阶段的发展,即将出台的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十四五规划标志着3.0版的正式启动。

进入3.0版后,面临的发展任务和发展阶段不同以往,挑战更多,其意义也变得更加重要。尤其是现在全球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在这个层面上来看,加快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建设有助于改变全球经济和金融的版图和格局。

接下来,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要更加突出三个重点。首先,通过制度建设,对金融中心能级提升起到支撑作用;其次要抓住金融科技的发展契机;最后,上海要实现深度开放,提升定价能力,配置国际金融资源。

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即将进入3.0版

屠光绍介绍称,上述蓝皮书从2006年始编,至今已有15年,体现了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动态性。通过蓝皮书可以看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功能不断完善、影响不断扩大,对整体的资源配置、完善我国金融体系的作用也在不断强化。

他认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建设分三个阶段,是客观的历史发展过程。目前为止,已经经过了1.0版、2.0版两个阶段,接来下,要进入第三阶段,即所谓的3.0版。

据他介绍,早在1992年,党的十四大正式提出加快上海“三个中心”建设,“三个中心”的其中之一就是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屠光绍表示,所谓金融中心,指的是金融资源的需求侧和供给侧集聚。

屠光绍指出,由于金融资源的概念在不断更换,因此上海国际金融中心也在不断地“打补丁”,这是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内容和特征,随着技术进步、随着金融自身的革命,很多资源发生了变化。

过去,大家普遍认为有形的金融机构集聚,有形的金融市场,就是金融中心。但现在的金融资源,更多超出了所谓传统的金融资源的意义。新的要素已经进入,形成了所谓的全球金融科技中心。

经过十几年的努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基本框架搭建成功,包括金融市场体系,金融机构体系,金融业务体系,金融生态。2009年,国务院出台19号文件,对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战略目标、原则、要求、具体任务等作出了完整部署,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阶段进入2.0版。

目前来看,2.0版的阶段性任务已经基本完成,新的发展还需要加快建设上海国际金融中心,所以开始进入3.0版。据上海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总经济师陶昌盛透露,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十四五规划即将出台。在屠光绍看来,这标志着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3.0版的启动。

他认为,进入3.0版之后,面临的发展任务和发展阶段与以往不同,意义也变得更为重要,当然也将迎来很多挑战。但是,3.0版的实施一定会助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冲刺全球顶级金融中心。

据了解,2020年底发布的《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目标与发展建议》指出,到2035年,上海要基本建成引领亚洲辐射全球、以开放的现代化金融市场体系为核心、以全球人民币资产配置中心为标志、与纽约和伦敦并驾齐驱的顶级全球金融中心。

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助力改变全球经济格局

在明确建设的新阶段后,屠光绍认为,要认识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战略意义。第一是对上海的意义。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建设地在上海,对上海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新发展阶段,在构建新发展格局当中,上海要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他表示,除了“四大中心”,上海还提出要建设“全球科创中心”,提出了“五型经济”;同时,上海明确提出,要建设成为国内大循环中心节点和国内国际双循环战略链接。总而言之,上海要在新的发展格局当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靠的就是这“五个中心”建设的推进,尤其是金融中心。

第二是对国家的意义。金融中心在完善国家金融体系方面意义重大,为此要从国家层面做出战略部署。屠光绍说道,金融中心建设的重点之一就是金融市场体系。完善金融体系最重要的是发展直接融资,建设以资本市场为核心的金融市场体系,围绕资本市场和金融市场体系,一定会带来金融机构的集聚。

从管理的层面来看,通过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形成资金的价格,通过市场传导到金融机构,金融机构以此进行资产配置和资金管理。因此,没有金融市场体系,就没有金融管理制度,金融机构的生存发展不可持续。

第三是对全球的意义。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建设会改变全球金融格局。目前,全球金融格局,金融体系,金融治理仍以美国为首。但全球经济格局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出现了一些新趋势。新兴市场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力已超三分之二,在全球的影响力提升。作为经济最强劲的,又是新兴经济体最集中的一个地区,亚洲也应有自己的全球顶级金融中心。

屠光绍认为,中国作为新兴经济体的代表,又是亚洲最大的市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建设有助于改变全球经济和金融的版图和格局。在全球金融格局变化方面,上海国际金融中心一定会起到积极作用。所以,从上海、从全国、从全球来看,加快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都有其重要意义。

制度供给、金融科技支撑,上海要实现深度开放

屠光绍表示,接下来,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要突出三个重点。

首先是制度供给。通过制度建设,支撑金融中心能级提升。目前,金融市场制度不断完善,但是,若干重大制度,特别是按照市场化、法制化和国际化要求的一些重大制度,还需要加快建设。

其次,运用好金融科技。金融科技一定会对上海国际金融中心起到重要支撑作用,因此要抓住其发展契机。

第三要深度开放。《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目标与发展建议》指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最大短板是国际化程度不够。国际化涉及到金融开放,也需要担心开放过程中的金融风险。屠光绍指出,深度开放是上海下一步很重要的任务。“既要开放又要防范风险,这是一个较高的任务要求,因此对外开放的过程必须循序渐进。”

在对外开放的过程中,如何做到由点及面?对此,上海市人民政府参事、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教授吴大器建议联动发展,要实现上海自贸区、临港新片区、浦东新区和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有机联动。

在加强国际金融资源配置方面,屠光绍强调,国际化程度不够是上海的短板。他称,一个国际金融中心,如果连一家外国的上市公司都没有,这就说明它在培植国际金融资源上是有缺陷的。

为此,他强调,上海建设国际金融中心要配置国际金融资源。而国际金融资源配置有多种方式,一方面是国外资本进入,另一方面是上海的资本市场定价。

而国际金融中心的核心是定价权之争。“没有国际定价能力,如何配置国际资源?”屠光绍指出,从这个意义来讲,必须要深度开放。

而深层次开放的核心是制度开放,包括规则开放,管理开放,标准开放。“只有开放,才能配置国际金融资源,形成国际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