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品 | © 探客Tanker

作者 | © 流浪法师

编辑 | © 冯羽

在经历2020年大洗牌后,自动驾驶行业的角逐已进入最终冲刺阶段。

在卡车自动驾驶领域,图森未来已经上市,智加科技也即将赴美上市。而在robotaxi(无人驾驶出租车)领域,头部玩家也已从封闭测试阶段迈向规划区运营阶段。

5月2日,百度Apollo在北京首钢冬奥园区开启全无人驾驶的robotaxi商业化试水。同时,小马智行、AutoX等企业也已在国内展开robotaxi的商业化运营。

“在拿掉安全员、获得运营许可后,接下来就看企业怎么把技术和服务相结合,做出好产品,然后降本增效。”一位接近百度Apollo的人士对「探客Tanker」表示。

实现部分区域商业化运营无疑是个好消息,但robotaxi企业还面临诸多难题——如何实现盈利、商业模式该怎样设计以及如何让公众接受robotaxi?

在经历技术开发等艰难阶段后,这些问题仍将困扰robotaxi。对robotaxi企业来说,解决这些问题既需要过硬的技术实力,也需要具备对商业模式的想象力和足以抵御风险的融资能力。

1、robotaxi上路

“每天来坐的人都不少,除了媒体和公司内部的人外,还有很多附近上班的人来体验。”百度robotaxi安全员郭涛(化名)对「探客Tanker」表示。据其透露,目前百度在亦庄园区投放的robotaxi车辆数量已接近百辆,而这个数字仍在持续增加中。

在郭涛看来,目前其所接待的乘客对robotaxi的接受度已经“非常高”,除却安全员的存在外,自动驾驶系统的稳定性也提高了乘客乘坐的安全感。

当前,百度的robotaxi已在亦庄及海淀区开放运营,用户需要在指定站点预约robotaxi,车辆运营时间为8:30-22:00,出于安全性考虑每辆车一次只接待两名乘客,而乘客的年龄也限制在18-60周岁,用户在乘车之前也需登记身份信息。

近日,「探客Tanker」在北京亦庄先后体验了百度及小马智行的robotaxi服务。当前,小马智行及百度的robotaxi均可通过其App预约,预约的流程与滴滴打车等软件的流程类似。

(图 / Apollo Go)

体验当天,「探客Tanker」从亦庄文化园地铁站外呼叫百度robotaxi,等待约十秒钟后App就显示已接单。约5分钟后,一辆林肯出现在眼前,该车辆贴着醒目的“Apollo”与“自动驾驶测试”标志,车顶上顶着激光雷达等设施。

根据流程,乘客上车之后,首先需要输入订单手机号码的后四位进行身份确认;确认身份无误后,需要系好安全带然后点击前排座椅后方显示屏上的“开始行程”,车辆便可进入自动驾驶模式。

在体验过程中,百度robotaxi的整体表现较为稳定。除刹车外,车辆的整体驾驶流畅程度均与普通驾驶员无异。据郭涛介绍,为了保证乘客的安全性,百度robotaxi的驾驶方式与普通驾驶员相比更为保守。在多数情况下自动驾驶程序会选择跟车驾驶,但若前车行驶速度过慢,系统也会预判安全性并决定是否超车。

在本次体验中,除红绿灯路口外,百度robotaxi并未出现急刹的情况,在面对行人及非机动车辆时自动驾驶系统的处理也较为平滑。此外,robotaxi的行驶速度也比「探客Tanker」预想得要快。据郭涛透露,在亦庄园区运营的robotaxi并未单独设置限速条件,robotaxi的限速与普通车辆的限速没有区别。

此次行程「探客Tanker」设置的终点为百度Apollo Park西门,全程共3.9公里,耗时约为15分钟。而据「探客Tanker」统计,行程中安全员干涉的次数仅有一次。在行程结束后,Apollo Go(百度robotaxi的运营App)显示行程花费39.28元,但因为有零折优惠券,「探客Tanker」并未支付车费。

(图 / Apollo Go)

据「探客Tanker」测算,本次行程百度robotaxi显示的价格略高于滴滴专车。但考量到配置安全员及运营车辆本就是豪华轿车,这一收费标准也较为合理。

在体验完百度的robotaxi后,「探客Tanker」又通过小马智行App预约了前往地铁站的robotaxi。

与百度的全开放运营不同,小马智行的robotaxi服务并未向全体公众开放。用户在预约robotaxi时需填写问卷以获得邀请码,而激活robotaxi也需要小马智行发出的邀请码。在该问卷中,除了个人信息及robotaxi的介绍外,小马智行也设置了用户心理价格等问题。显然,在robotaxi应该如何制定收费标准这件事情上,小马智行比百度更为保守。

小马智行采用的是雷克萨斯的SUV车型,运营车辆的车身也有自动驾驶测试等字样。据小马智行此前透露,该自动驾驶车辆在感知硬件方面配置了4个激光雷达、4个毫米波雷达和7颗摄像头,包含一个探测距离200m的长焦摄像头,一个150m的中距离摄像头以及4个环绕车身的广角摄像头,同时还单独布置了一个红绿灯摄像头,车辆可依靠这些硬件对周围环境进行感知识别。

在响应速度上,小马智行的robotaxi与百度无异,而在整体的乘坐体验中,小马智行的robotaxi也与Apollo相差不大。但让「探客Tanker」印象深刻的是,在将要到达终点时,车辆前方出现一辆疾驰闯红灯的电瓶车,这时车辆发生了一次急刹车,而据安全员透露,此次急刹车是自动驾驶系统自身的指令,安全员并未干预。

此外,与百度robotaxi不同的是,在行程结束后小马智行的App并未显示行程金额。这意味着,虽然已获得商业化运营的许可,但百度和小马智行在收费模式及收费额度上均未给出实际答案。

2、成本居高不下

虽然robotaxi已实现小范围运营,但规模落地常态化的时间线仍未可知。

“robotaxi若想安全高效大规模商业化,仍需企业和政府之间的协调,在政策和法规方面还需要进一步探索。”新能源汽车企业内部人士李政对「探客Tanker」表示。

当前,随着自动驾驶技术日渐成熟,各地政府对robotaxi的重视程度也日益提升,这给了robotaxi企业更多施展拳脚的机会。

今年4月,《北京市智能网联汽车政策先行区总体实施方案》正式出台,方案共提出五大主要任务措施,确立了政策先行区自动驾驶管理的顶层设计框架。

此前,深圳曾发布关于《深圳经济特区智能网联汽车管理条例(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的公告,运用经济特区立法权,对智能网联汽车全链条实施立法,为智能网联汽车创新发展扫清法律障碍。

“国内的自动驾驶政策由于行业技术发展和政府的努力,给了robotaxi极大的空间去发展,当前robotaxi在国内已获得很多的政策支持,政策不再是制约robotaxi发展的因素。”一位接近小马智行的人士对「探客Tanker」表示。

在政策逐步开放后,robotaxi的布局速度也在加快。当前,百度、小马智行和AutoX等企业已着手开始robotaxi运营的大规模投放。

公开信息显示,除了北京,目前百度的robotaxi也已在长沙、沧州及广州等城市常态化运营,而小马智行和AutoX的robotaxi服务也在三亚、深圳等城市落地开花。

据百度副总裁、自动驾驶技术部总经理王云鹏此前透露,百度robotaxi计划在未来三年内落地30个城市、3000辆robotaxi。

(图 / 摄图网,基于VRF协议)

但由于成本因素,百度、小马智行等企业想在短时间内盈利依旧不现实。

“现在robotaxi的试运营车辆基本都是豪华车型,加上车装的激光雷达等配件,一辆robotaxi的成本接近一百万元。”李政说。

“Robotaxi的价格基本是普通乘用车的两倍,一般消费者无法承担,只能卖给运营公司,运营公司拿来跑无人出租可以赚钱收回成本。”AutoX创始人CEO肖健雄此前曾对「探客Tanker」表示。对于robotaxi企业而言,在经历了前期高成本的研发投入后,车辆投放的过程依旧是一场“烧钱大战”。

为了解决成本问题,与车企合作成为robotaxi企业的共识。据李政介绍,在现阶段robotaxi的运营情况下,企业需要向车企采购成品乘用车再进行后期的自动驾驶改造,但如果robotaxi企业和车企合作,实现自动驾驶软件的前装量产,则意味着省去改装成本。与车企合作量产自动驾驶,似乎是robotaxi规模化的唯一路径。

“当robotaxi的每年折旧成本低于普通驾驶员的成本,robotaxi的模式就在财务方面较普通网约车有了优势。”他说。

在规避装车成本的同时,自动驾驶软件套装的成本也在下降。王云鹏此前就曾表示,百度Apollo robotaxi的自动驾驶套件每一代的成本都会较前一代下降30%-50%。而随着装车数量的增加,自动驾驶套件的成本也会进一步摊平。

而小马智行CEO彭军此前也曾公开表示,随着自动驾驶硬件成本的下降,小马智行自动驾驶产品的成本也会降低,自动驾驶车辆将逐步替代传统私家车。“未来的商业模式中,我们一方面会与车企合作,另一方面也会与出行平台合作,形成一个完整的生态链。”

而李政也认为,在当下盈利并不应该是robotaxi企业的唯一目标,在商业化的早期阶段,如何将技术转化为自身的服务能力,把技术与服务相结合做出好产品才是最重要的。

3、robotaxi或将改变出行方式

在百度等企业开启robotaxi商业化运营的当下,滴滴等互联网巨头也对robotaxi市场野心勃勃。但从行业发展来看,robotaxi这一市场仍处于萌芽阶段,而其蕴藏的市场潜力仍待爆发。

据麦肯锡公司预测,中国可能是全球最大的自动驾驶市场,到2030年,自动驾驶汽车总销售额将达2300亿美元,基于自动驾驶的出行服务订单金额将达2600亿美元。市场调研机构艾瑞咨询预计,到2022年L1至L5级别全球自动驾驶渗透率将达到50%以上,2030年全球自动驾驶渗透率则将增加至70%。

(图 / 摄图网,基于VRF协议)

与第三方机构相比,来自从业者的观点更大胆一些。肖健雄曾公开表示,如果把目前中国的网约车市场完全替代掉,那么robotaxi将是一个6万亿美元的市场。特斯拉CEO马斯克则表示一辆robotaxi每英里的成本可能不到0.18美元,远低于UBer传统拼车服务的平均成本(每英里1-2美元)。此外,robotaxi可将电动汽车的基本效用提高5倍。

与市场规模相比,robotaxi所带来的行业变革也是巨头扎堆入场的原因之一。一位自动驾驶工程师对「探客Tanker」表示,随着自动驾驶技术的成熟,“卖车赚钱”的规则将被改写为“卖服务赚钱”。“如果robotaxi的商业模式取得成功,就有可能从根本上改变整个社会的出行方式,用户不再需要买车以满足自己的出行需求。”他说。

而在当下的市场环境中,robotaxi企业的真正对手已不是彼此,而是传统网约车等出行服务平台。当robotaxi的运营成本与网约车持平时,出行领域的天平就将完全向robotaxi倾斜。

对于处在商业化运营阶段初期的robotaxi企业而言,这显然是一个宏大的愿景,而他们仍需解决诸多难题。

未来,如何大规模投放、如何将自身技术转化为服务以及如何进行精细化运营都将是市场给出的重要考验。

*文中题图及未署名配图来自:探客Tanker图库,摄:流浪法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