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4日,石药集团公布2021年一季度业绩。

2021年一季度,石药集团营业收入67.34亿元,同比增长9.9%;归母净利润14.72亿元,同比增长26.9%。

拉长周期来看,虽然石药集团营收持续增长,但增速为近5年新低。2017年—2021年,石药集团一季度营收增速分别为15.95%、26.03%、25.57%、11.51%、9.93%。

背后的原因是,在医保局的铁拳下,石药集团还没缓过劲来。

肿瘤业务独木难支

石药集团核心产品受医保和集采影响太大。

公司业务分为成药业务、原料产品业务和功能食品及其他业务,2021一季度营收分别为54.8亿元、9.13亿元和4.41亿元。

占总营收比重超过80%的成药业务,一直以来是公司增长主要引擎,但在医保和集采的影响下,表现略显疲软。

具体来看,公司成药业务中收入占比最大的是,神经系统疾病产品,一季度为17.95亿元,同比增速为8.5%。

由于核心产品恩必普受医保谈判大幅降价影响,虽然销量有所增加,但总销售额表现并不给力,同比增长8.75%,2020年同期增速为18.1%。

与此同时,另一核心大单品欧来宁销售额大幅下降33.8%。虽然新产品舒安灵收入增速较快达647.5%,但规模不大对业绩贡献有限。

除神经系统疾病产品外,公司成药业务第二大板块为抗肿瘤产品。2021年第一季度,石药集团肿瘤业务收入18.69亿元,同比增长20.4%。

拉长周期来看,肿瘤业务收入增速,其实也在断下式下滑。2020年一季度,公司肿瘤产品收入增速达53.7%。

目前公司肿瘤业务产品主要是化疗药物多美素、紫杉醇白蛋白克艾力和长效人粒细胞刺激因子津优力。

其中克艾力受集采影响,收入增速大幅放缓,仅有8.4%;津优力受恒瑞医药等公司竞品降价影响,市场份额丢失,收入增速放缓至2.3%;多美素虽然收入增速高达60.1%,但在两大引擎熄火的情况下,也难以一己之力带动肿瘤业务起飞。

除两大业务外,公司成药业务还包括抗感染产品、心脑血管产品、呼吸系统疾病产品、消化代疾病产品和其他领域治疗产品,收入分别为7.01亿元、7.19亿元1.07亿元、1.18亿元、1.71亿元。

受集采影响,抗感染产品收入减少9.6%,呼吸系统产品减少44%,消化代谢疾病产品减少9%,只有心脑血管产品收入增加23.5%和其他领域治疗产品增加23.7%。不过,两大板块业务收入规模都不大,因此对整体业绩贡献有限。

5.68亿研发300个项目,石药集团能否逆袭?

作为传统老牌药企,石药集团在创新能力方面,与新兴biotech们,还有一定差距。

在研发方面,石药集团倒不吝啬。2021年第一季度,公司研发费用达6.97亿元,同比增加21.7%,约占成药业务收入的12.6%。

不过,这些研发费用,均摊到公司在研产品上,似乎有点微不足道。

根据一季报,集团在研项目约300个,其中小分子创新药40余项、大分子创新药40余项,新型制剂20余项,主要聚焦于肿瘤、自身免疫、精神神经、消化和代谢、心脑血管系统及抗感染治疗领域。

显然,6.97亿元对应如此庞大的研发管线,创新力度很难跟上。

不过,对此公司较为乐观。在一季报中,石药集团预计,未来三年将上市新产品60余个,其中预计市场空间超过10亿元的重磅品种将不少于15个。

而纳米技术平台研发的米托蒽醌脂质体等产品,都是具有全球专利及极具市场价值的重磅产品。公司表示,这些产品上市,必将强力支撑集团未来的高质量增长。

但这仅仅只是预测。公司能否实现当下的目标,让我们继续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