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张溪 来源 狮城厦大人

我与刘先生相识,缘于时任厦门市长洪永世先生,眨眼之间已有二十余载。感恩刘先生对后辈的关心与厚爱,我们从相识到相知,彼此之间成了跨辈份的挚友。因此,我有幸邀请刘先生到厦门大学访问,受到时任校长朱崇实教授的热烈欢迎。彼时,朱校长亲自敦聘刘先生为名誉教授。而刘先生与厦门的缘分则更为久远。

——新加坡厦门大学校友会会长 蓝伟光

人物名片

刘太格(Liu Thai Ker)博士 新加坡规划之父和新加坡现代卓越城市的规划人。历任新加坡建屋发展局(Housing & Development Board)局长、市区重建局(Urban Redevelopment Authority)局长和总规划师。除了新加坡的项目,刘博士还受邀在世界各地50多个城市完成建筑设计和城市规划项目,其中40多个城市在中国,所有项目的规模介于几十万人与两千万人之间。刘博士同时担任新加坡宜居城市中心咨询委员会首任主席长达12年,直至2020年6月期满。

在墨睿设计事务所,我们见到了传说中的“新加坡规划之父”刘太格先生。这位曾受到邓小平等几代中国国家领导人接见的规划大师,虽已年逾八旬,满头银发,却依然思维敏捷、过目不忘。谈到故乡福建,他也难掩深深情怀。

01

书香世家 中西合璧

刘太格, 1938年出生于英属马来亚麻坡,祖籍福建省泉州市永春县湖洋镇。祖父母在永春结为连理,并生育了9个子女,长子即为他的父亲——“南洋画派”先驱画家刘抗先生。

图|新加坡“南洋画派”先驱画家刘抗先生作品

来源|新加坡国家美术馆

作为家中虎年出生的长子,父亲给他起名为太格(即“老虎”的英文tiger的音译),同时“太”代表身份最高,“格”又散发着“格物致知”等儒家思想的气韵——可谓结合了东西方文化的精髓。

不仅如此,他的弟弟妹妹的名字也都带着父亲对中华文化深深的理解以及华侨的家国情怀:刘太格二弟生于日本侵犯马来西亚之年,父亲取名为“煌”,意为“火烧天皇”;三弟出生时,日本已战败,则名为天亮了的“亮”;四弟名为“加特”,则是法语数字“四“(Quatre)的音译,以纪念父亲留法的四年岁月。而最小、最受宠的妹妹,则名为“道纯”,实打实的千金(即“千”的英文thousand的音译)。

图|刘太格先生与父母合影

来源|刘太格先生

刘太格祖父母均出生于书香世家。祖父福建永春的老宅前右侧,便是家中书房。而外祖父家则位于福州著名的“三坊七巷”,与林则徐互为邻居。刘太格小时候,在新加坡家中,祖父每天都会用闽南话大声朗诵当日报纸,无一日休息。

图|中国福州市三坊七巷
来源|知乎

由于儿时深受诸多下南洋的大学教授启蒙,刘太格在历史、地理、文学、数学、科学等学科上均功底不俗。自幼受中华艺术和文化氛围熏陶,刘太格不仅对书法、绘画有着浓厚的兴趣,还有着强烈的华人身份认同感。

中学毕业后,刘太格去澳大利亚留学。由于家贫,为了省钱,刘太格曾坐一个月的货轮到珀斯,再乘三、四天火车至悉尼半工半读,一住就是7年。直至申请到美国耶鲁大学的奖学金,他才第一次坐飞机回家探亲。两个星期后,再一次登上货轮——目的地为洛杉矶,然后继续辗转途经旧金山、纽约,直至耶鲁,一住又是6年。这13年中,为了解西方人的思维方式,掌握道地的英文,他坚持每周有6天只与当地人打交道。启蒙阶段有着纯正中华文化的熏陶,成年后又有优秀西方文化的滋养——可以说,刘太格学贯中西并非偶然,这也成就了他独一无二的设计理念。

02

设计理念:现代、地方、民族

“这辈子许多巧遇,都是老天爷的安排。”刘太格回忆自己的设计生涯时说到。儿时的他一心以为自己会像父亲一样成为书画家,哪怕17岁去悉尼读建筑学,也只是为了学习一门技能,毕业后帮助父母改善家境。直到大学的第四年,他深刻认识到建筑行业对人类、尤其是对当时落后新加坡的潜在贡献,才放弃了做画家的念头,专攻建筑,并以“11年内最佳学生”的优异成绩毕业。去耶鲁深造后,他转攻规划。机缘巧合下,刘太格认识了一位著名的交通专家教授,深得其对交通规划的悉心指点,最终成为建筑、规划双人才,并取得了三年内最佳学生的奖牌。

图|刘太格先生与贝聿铭先生在纽约合影

来源|刘太格先生

在耶鲁,刘太格怀着“为民族争气,为自己争气”之心,拼命读书。以顶尖成绩毕业后,他被系主任推荐到著名建筑大师贝聿铭先生的工作室(位于纽约)工作。在那里,他亲历各国顶级建筑师如何推敲项目细节,并多次与贝聿铭先生在建筑、规划、设计等多个维度进行沟通,由此慢慢形成了属于自己的独特设计理念,即现代、地方、民族。

刘太格认为,建筑设计最为首要的是现代化——用现代科技、材料,符合现代人的审美观。今天的古迹就是当年的“现代建筑”。他做建筑是要打造未来的古迹,而不是拙劣地模仿过去,也不是为了创新而创新。然而,现代建筑又不能摒弃地方特色。生活习惯、气候特色、民族文化等都是独一无二的,应该体现在当地建筑中。

图|中国故宫博物院

来源|知乎

另外,中国的建筑文化与西方有一定差异,在中国做建筑就要体现中国的文化。比如中国人注意阴阳协调,基层建筑是直线、刚的,顶层就是曲线、柔的。 “阴阳协调、刚柔并济”这个理念也体现在他为INSEAD欧洲工商管理学院新加坡校区的入口设计上,最初的直线入口总是让人觉得缺了些什么。刘太格将其中一条线改成曲线后,观感大不一样,因此得到学校高层的大力赞扬。

图|INSEAD(欧洲工商管理学院)新加坡校区实景

来源|新加坡墨睿设计事务所

03

规划大师的家国情怀

在贝聿铭工作室工作了几年之后,刘太格开始思考:既然我已经有了足够的知识和能力,什么时候才能将自己的本领回馈给新加坡呢?正当此时,新加坡建屋发展局(Housing & Development Board,简称HDB)的总规划师到访美国,两人聊了一杯咖啡的时间后,刘太格欣然接受了HDB的邀约。因为他了解贫穷落后的新加坡建国不久,百废待兴;同时,他又预见,新加坡的公共住宅政策将会是多么的优越,实现这一政策将会如何巨幅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返新后,刘太格深入研究了西方的卫星城镇体系,并根据新加坡的城市现状进行了适当调整,使得新加坡的新镇规划在实践程度能达到理论上的要求。

图|新加坡碧山新镇HDB公共住宅

来源|新加坡墨睿设计事务所

1960年,新加坡仅有160万人口,且75%的人都居住在棚户区。曾有人夸张地说:闭眼走在新加坡,都可以通过铺天盖地的污水气味来确定是否到了新加坡河岸。1969年,刘太格回到新加坡并对公共住宅的卫星镇规划进行优化。而到1985年,所有的新加坡公民和永久居民都有房子住,棚户区正式退出历史。

图|新加坡达士岭摩天组屋(HDB公共住宅)

来源|新加坡《联合早报》

仅25年,新加坡就完成了从“落后城市”到“现代都市”的蜕变,实践了“居者有其屋”的愿景。1989年,刘太格被正式任命为市区重建局(Urban Redevelopment Authority)局长与总规划师,进一步优化新加坡的城市规划概念方案、践行让新加坡成为功能完善、环境优美的“花园城市”的理念。

图|新加坡滨海湾风光

来源|网络

04

割舍不去的闽地情缘

1978年,邓小平应邀出访新加坡,刘太格被委派向邓小平介绍新加坡的规划。此后,邓小平数次提到,要借鉴“新加坡的经验”。不久后,刘太格受邀执掌福州中心城区规划项目,包括扩建、道路系统梳理以及中央商务区的设计规划等。刘太格说服当时的政府,保留了“三坊七巷”及其系列的福州传统建筑风格,给福州城留下了如今位列世界遗产预备名单、国家5A级景区的文化遗产。

图|中国福州市传统建筑

来源|网络

中心城区规划结束后,时任福州市委书记的习近平总书记非常欣赏这个项目,大力赞赏刘太格对于项目时间和质量的控制,邀请他继续负责福州机场的规划和设计。刘太格邀请了新加坡樟宜机场的专家们,一起将福州长乐机场设计成当时的世界一流机场——外部有着当地传统风格,内部采光、流线设计则充满现代化与人性化。

2017年,刘太格再次与福州合作,通过“星座城市“的理念,把大福州的周边城市(包括长乐、福清、平潭等)当作功能相对完善和独立的城市组合在一起,与福州中心城区形成城市群。这个方案,既保留了福州美丽的山水和海岸线,又保证了各区块应有的功能性,同时依然结合原有的城市风格,不会进行不可调和的改动。此外,刘太格还在他祖父母的老家——永春设计了科技馆、规划馆、幼儿园、岵山平面布局等项目。刘太格将清水祖师的祖籍地——岵山打造成“建筑物制绘的山水画”,在调整对称布局的同时,增加了清水祖师祠堂、显灵处、钟鼓楼,更在不破坏山体的前提下,增加了平缓的梯级,保证当地的老年人也可以走到山顶,进行休闲娱乐等活动。

图|中国泉州市永春县清水祖师故里文化园区效果图

来源|新加坡墨睿设计事务所

怀揣对故土的深厚眷恋,刘太格将保护闽南传统文化、建筑及自然环境融入到他设计的方方面面。八十年代中期,在厦门岛做建设规划时,有一些观点认为,破烂古建筑是城市的羞耻,应拆除。刘太格则说,“这个‘破烂’的部分就是今后旅游业的金矿。你们若要拆掉它,就相当于把旅游业的金矿推到海里去”, 最终保住了厦门岛内的大批古建筑。

图|中国厦门市思明西路天一楼

来源|网络

另外是治理厦门筼筜湖。筼筜湖曾经又脏又臭,经刘太格建议、治理好水质后,才有了今日筼筜湖的美景。

图|中国厦门市筼筜湖规划设计方案模型

来源|刘太格先生

近年,他还免费为新加坡(福建)医疗服务中心提供建筑设计。该中心位于厦门前埔,外表富有南洋风情及闽南骑楼建筑特色,内里布局流畅、设备齐全,被中国卫生部评为“中国的诊疗所范本之一”。

图|福建(厦门)—新加坡友好医疗服务中心

来源|新加坡墨睿设计事务所

而在漳州,刘太格也提出了在海上填出一个圆形岛屿的设想,这就是今天太极岛(厦门湾双鱼岛)的前身。搭乘飞机经过厦门湾南岸,向下俯瞰,这个中国首个大型离岸式人工岛,就仿佛相互嬉戏的一对“海豚”镶嵌在翡翠般的海面上,也成为漳州的一大旅游特色。

另据《厦大校友通讯》报道,2009年8月9日,母校在颂恩楼举行仪式敦聘刘太格博士为名誉教授,并由校长朱崇实向刘太格博士颁发名誉教授聘书。新加坡驻厦门总领事馆总领事郑美乐、厦门大学新加坡校友会会长蓝伟光、厦门市人民政府外事办公室主任陈爱京及母校相关部处等领导均出席。朱崇实校长在致辞中说,新加坡犹如一副精致的山水画,充分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而刘太格博士就是新加坡成功规划最重要的贡献者;厦门被认为是中国最美城市之一,也得益于刘博士当年的指导和建议。朱崇实校长希望刘博士多分享城市规划先进理论和经验。刘太格博士自小就听闻厦门大学在南洋的盛名,他表示将尽力支持母校与新加坡在建筑规划界的交流与合作,通过在厦大的教学和研究,与其他老师们多沟通合作,共同为母校建筑规划专业的发展和完善作出贡献。

图|刘太格先生(左)与新加坡厦门大学校友会会长蓝伟光讨论延安膜谷项目
来源|蓝伟光会长

本次接受访问时,刘太格博士大力赞扬厦门大学的建筑风格。他认为厦大的建筑布局与周围的空间配置得非常好,很大气,很简练,不繁琐,希望厦大的学子好好珍惜校园的特色。

图|厦门大学建南大会堂
来源|厦门大学官方网站

05

后记

虽已八旬高龄,刘太格先生还坚持亲自往返中国,现场踏勘,与项目方见面。他深切热爱自己的建筑规划设计工作,怀抱着家国情怀和深深的使命感。“我把自己当做‘城市的仆人’,为城市的市民和土地服务。” 刘太格先生笑说。

图|厦门大学新加坡校友会秘书长刘智源(左)、本文作者厦大07软件校友张溪(中)与刘太格先生合影

来源|刘智源秘书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