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滴滴再度卷入舆论漩涡,这一次更是引来了官媒的发声。5 月 7 日,新华社刊文指出 " 一些网约车平台利用其相对垄断地位,以提高服务费率等手段,从司机和乘客身上攫取高额利益,造成平台和用户之间的关系失衡。" 矛头直指滴滴。

实际上,滴滴“抽成过高”、“抽成规则不透明”的问题早就饱受诟病,直接导致司机不断流失,“跑不动”的司机纷纷逃离滴滴,导致其平台上的司机数量急剧减少。

在最火爆的时期,滴滴曾号称旗下有3000万私家车司机,但自从“顺风车”事件爆发后,滴滴遭受了重创。这也被董事长程维间接印证了,在去年北京召开的民营企业家座谈会上,程维公开表示,2019年在滴滴平台获得收入的网约车司机为1166万人。这个数字与3000万的数量相比已经是直接腰斩,下降了六成多。

而更雪上加霜的是,一系列的内忧外患更是让其增长无力,司机的大量流失,直接影响了滴滴的商业生态,让这个出行巨兽迎来了至暗时刻。

监管重拳出击,“黑车”大限已至

从顺风车事件开始,网约车行业就已经变天,整个网约车行业进入强监管时代,合规政策不断趋严。准入、监管、整顿的紧箍咒继续收紧。

5月14日上午,包括交通运输部、中央网信办、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等在内的8部门对滴滴等进行了联合约谈,其中抽成比例高、分配机制不公开透明、随意调整计价规则等涉嫌侵害从业人员合法权益等行为全部上榜。

实际上,早在2018年,网约车市场就迎来了一场大清洗。交通运输部联合公安部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网络预约出租汽车和私人小客车合乘安全管理的紧急通知》,强调有关部门需对现有网约车和私人小客车合乘服务的驾驶员进行一次全面清理,意味着大批“黑车”司机已经被淘汰。

就在滴滴发布报告,宣布今年五一期间,用户打车出行量上涨的同时,全国各地也早就陆续掀起了严查无证“黑车”的风暴。滴滴旗下的花小猪首当其冲,多次因为“黑车”问题被天津、深圳、青岛、郑州、南京、北京等地相关部门约谈、叫停。甚至曝出花小猪在全国的合规率为15%,而在东莞,这个数字仅为13%左右的消息,让人跌破眼镜。

按照这个严打的节奏,“黑车”必然大限将至。掐指一算,倘若滴滴把旗下所有“无证”司机彻底肃清,至少要少几百万司机,损失不可估量。

熬不住的司机,上演“大逃亡”

外患之下,再添内忧。这一次,更大的争议来自司机方。最大的不满来自于高抽成的问题。据新华社记者调查,多位网约车司机表示,最近平台对司机的抽成比例明显越来越高,少则20%至25%,经常会在35%左右,最高甚至达到50%的超高比例,这意味着乘客付款的一半都归平台所有。面对高比例抽成,让不少司机抱怨:

“这不是抽佣而是抽血。”

相对于呼风唤雨的滴滴,司机处于天然弱势地位。很多司机起早贪黑,身体上吃不消还不算,付出和回报还远不成正比,引起罢工和抗议是预料之中的事。

除此之外,横在路上的众多绊脚石,也让大量“熬不住”的司机加速逃离滴滴。比如要求运营车辆售价要在12万以上,对很多靠开网约车糊口的司机来说,花10几万买车载客,条件非常不友好;在规定车辆的行程上,也有很多不合理的规定,特别是超过60万行程的车不能继续在滴滴上接单,这就意味着,一辆车能接的单已经被设了上限,车还会严重贬值。不光如此,司机还要缴纳各种保险等费用,更是进一步增加了司机的负担。

程维曾表示:2019年我们总共带动就业1360万,这个群体里面有12%是退役军人,有21%是家里面唯一的收入来源,有6.7%是建档立卡的贫困人员。由此看来,滴滴的种种“骚操作”,不仅遭到司机倒戈,而且有悖于民生诉求。

出行生态受挑战,滴滴难以加油

对于平台型企业滴滴来说,司机对其生态的作用举足轻重,司机不仅是出行服务的提供者,直接影响到用户的体验,更撑起了滴滴的订单和流水。司机的大量流失,后期增长无力,让滴滴的出行的生态面临挑战。

目前,滴滴旗下有网约车、出租车、公交、货运等业务,入局代驾、跑腿、金融、保险等领域,为扩张更大出行版图,5年前还布局了能源业务。值得注意的是,滴滴今年对能源业务进行了加码,甚至还将小桔加油改名为滴滴加油,想图个好彩头。

然而,如今的滴滴,已经不再处于躺赢的“红利期”,司机数量反哺给加油站创造的价值在下降。

并且近些年来行业对手层出不穷,发展迅速,盘子就那么大,车的数量就那么多,势必造成此消彼长的局面,滴滴的份额将会被分食,司机也会被抢夺。据天眼查数据显示,我国目前有超过2000家从事网约车相关业务的企业。其中,57%的网约车相关企业成立于5年之内。从地区分布来看,数量排在前三的是广东、北京和上海,而这些地区恰恰都是滴滴的腹地。

一边坐享垄断红利,一边用高抽佣榨取司机,多行不义的滴滴,终于还是成为众矢之的,遭到了反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