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周 苏

2020年12月24日,华融化学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华融化学”)向深交所递交的创业板IPO申请并获受理,现因更新财务资料,IPO审核暂处于中止状态。

梳理其招股书,《商务财经》发现华融化学报告期内的研发投入不及同行、公司独立性或存疑、招股书也与其他的官方公开信息披露存在数据差异。

研发投入不及同行且独立性存疑

华融化学成立于2000年9月7日,是一家致力于高品质氢氧化钾绿色循环综合利用的企业,主要产品为高品质氢氧化钾。

据招股书,华融化学2017年至2020年1-6月营业收入分别为80,506.39万元、96,631.59万元、103,393.17万元、46,159.40万元;同期净利润分别为618.18万元、7,447.32万元、9,932.49万元、3,839.73万元。

报告期内,华融化学还进行了2次现金分红。2018年和2019年,分别分红3.8亿元、1亿元,累计分红4.8亿元。

但是,技术研发和专利技术是支撑企业盈利能力提升的重要因素之一,而华融化学在报告期内的研发投入却不及同行,未来的持续盈利能力或有待观察。

报告期内,华融化学的研发费用分别为13.74万元、833.50万元、1573.82万元、522.65万元,占当期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为0.02%、0.86%、1.52%、1.13%;而同期可比上市公司的研发费用率分别达1.66%、1.74%、2.17%、3.17%,要远高于华融化学。

截至招股书签署日,华融化学共拥有专利23项,其中的5项发明专利均为受让所得。而“一种利用电石渣与烟道气反应制备轻质碳酸钙的方法”(下称“专利1”)专利的转让过程值得关注。

专利文献显示,专利1的申请日为2016年10月17日,发明人为罗小容、张天兰、魏东、唐冲、王杰等人,专利权人为上海新增鼎网络技术有限公司(下称“新增鼎网络”)(实控人控制的其他企业)。

5位发明人中,罗小容、唐冲均为华融化学的核心技术人员,专利1申请期间均在华融化学任职,而该专利自申请日至今其专利权人也已更换了“两茬”。

截至目前,新希望化工投资有限公司(下称“新希望化工”)持有发行人95.50%的股权,为发行人的控股股东;刘永好通过新希望投资集团及新希望集团持有新希望化工100%的股权,间接控制华融化学95.50%的股份,为公司的实际控制人。

招股书披露,为满足上海新增鼎工业科技有限公司(下称“新增鼎工业”)拓展业务需要,经新希望化工协调,新增鼎工业于2016年申请了包括专利1在内的4项专利权,而新增鼎工业基于企业内部管理需要,2018年5月将上述专利转让给新增鼎网络。

之后在2020年3月20日,华融化学与新增鼎网络签署《专利转让合同》,约定新增鼎网络将上述专利权无偿转让给华融化学。

华融化学对此表示,其对上述专利的设计、维护、工艺开发等方面开展了大量前期工作,为该等专利的实际所有者,新增鼎工业、新增鼎网络仅为该等专利的名义所有者,未实际拥有该等专利。

除此之外,新增鼎工业为上海新增鼎资产管理有限公司的全资子公司、华融化学实控人控制的公司,但并未被列入关联方名单,而其经营范围包括化工原料及产品的销售,与华融化学也有一定的重合,是否存在信批遗漏和涉嫌同业竞争或值得关注。

此前,于2021年4月14日决议注销的成都新增鼎化工技术有限公司(新增鼎工业控股),经营范围也包括了销售化工原料及产品。

招股书与其他官方信息披露存异

据招股书,华融化学此次拟募集资金5亿元用于降风险促转型改造项目(一期)(下称“项目1”)、消毒卫生用品扩能技改项目(下称“项目2”)、智慧供应链与智能工厂平台项目及补充流动资金。

而深交所官网信息公示,此次IPO,华融化学预计融资6.8111亿元,比招股书披露的金额要多1.8111亿元。为何两份官方信息显示的预计融资金额存在差异,令人不解。

(图片来自深交所官网)

除此之外,华融化学募投项目与其环境影响报告书内容出现了差异。

据招股书,项目1投资总额为11,830.00万元,项目建设期为18个月。项目建成后,产品规模为4万吨/年饮用水级次氯酸钠、2万吨/年试剂级盐酸、0.2万吨/年电子级盐酸、2万吨/年聚合氯化铝(折固)、0.2万吨/年硫酸钾(食品级、试剂级)、0.5万吨/年电子级氢氧化钾、0.5万吨/年粉末氢氧化钾和0.4万吨/年三氯化铁,氢氧化钾液碱产能可增加至6万吨/年。

但在建设内容和新增产能相同的情况下,华融化学项目1环境影响报告书显示的投资金额为23,635万元,预计2020年3月开工,2021年12月投入使用,共计22个月;与招股书相比,环境影响报告书中的投资金额要多11,805万元,建设周期也长了4个月。

截至目前,华融化学处于财务资料更新状态,上述招股书与公开资料信息批露数据存在差异的问题还需华融化学及其保荐机构进一步解释说明,对此《商务财经》将继续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