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品 | © 探客Tanker

作者 | © 野俊

1、最严新规

4月23日,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公安部、商务部、文化和旅游部、国家税务总局、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及国家广播电视总局等七部门联合发布《网络直播营销管理办法(试行)》,自2021年5月25日起施行。

(图 / 摄图网,基于VRF协议)

《办法》明确了直播营销平台应当建立健全账号及直播营销功能注册注销、信息安全管理、营销行为规范、未成年人保护、消费者权益保护、个人信息保护、网络和数据安全管理等机制、措施。

针对直播营销行为,《办法》更是明确了8条红线。

至此,被称为“史上最严”的监管办法正式出台。有人拍手叫好、认为这是直播行业走向规范成熟的必需;有人忧心忡忡、表示直播行业的钱以后恐怕没那么好赚了。

2、直播风口

此时的直播带货,正处在高光时刻。

(图 / 摄图网,基于VRF协议)

今年五一,根据上海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共青团上海市委的最新消息,“带货一哥”李佳琦荣获2020年上海市青年五四奖章。

稍早,2月17日美国《时代》周刊最新公布的“下一代百大影响力人物榜”中,李佳琦赫然在列。

而4月的博鳌亚洲经济论坛,李佳琦走上前台,向人群深情鞠躬。

在五一假期,选择高铁出行的人们,大多都看到了李佳琦与新世相、天猫合作的纪录片《爆款中国》。

有关方面预测,2021年直播电商有望冲击2.5万亿元交易额,占到整个互联网电商总量的20%。峰瑞资本的李丰直接表示,直播电商是一个长期存在的真实需求,长期来看规模将达到数万亿,并且存在万亿级别的增长空间。

一边是万亿市场,一边是最严监管,历史就这样定格在2021年五月,整个行业仿佛走到了风口浪尖,赞誉与质疑环绕,机会与焦虑并生。

命运在奥林匹斯的山巅掷出骰子,直播行业接下来何去何从?

3、新技术周期

伏脉千里,草蛇灰线。

人类的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预测直播电商行业的下一步走势,不妨看一看加特纳曲线。

(图 / 加特纳曲线)

任何一个新技术、新事物,它的发展都会经历四个阶段:

1、诞生期,从无到有,暗暗生长。

2、期望过高期,人们一拥而上,资本和媒体轮番追捧,一时风光无两,但泡沫也开始滋生。

3、泡沫幻灭期,一番热捧之后,人们发现现实并没想象中那般美好,还有很多问题亟待解决,于是一哄而散、泡沫破裂、如坠冰谷。

4、稳步发展期,没有了外界的热捧,新事物开始缓慢而坚定地发展,逐渐走向成熟。

回顾移动互联网的历史,从千团大战到百播大战,从言必称“社交”到有项目必“发币”,从网约车大战到触目惊心的共享单车坟场……

眼看他起高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塌了,眼看他又浴火重生。

以上的期望曲线一次次重演。任何一个新兴行业都不可避免地出现泡沫,但是即便最终泡沫破裂,也依然走出了美团、快手、抖音和滴滴这样的公司,这些行业不仅没有花果凋零,最终反而都在受挫之后迎来了更长足的发展。

背后的原因是“监管”——监管的及时出台、在关键时刻的有效补位。

当行业乱象滋生,是监管让其重回正轨。当行业出现泡沫,是监管让其“软着陆”。

对于监管,创业者们往往爱恨交加,但又不得不承认,在无尽的非理性面前,监管是保险带,监管是防滑链,监管是安全绳。

对于整个互联网行业来说,野蛮生长的时代都已经结束,拥抱监管已是业界共识、大势所趋,无论腾讯、阿里、美团、滴滴或者字节跳动,大家都在以自己的方式和力量参与到市场秩序的构建中。

直播只是一个缩影,直播的规范化已是必然。

4、直播规范化时代

过去两年,直播带货狂飙突进,成了整个行业的香饽饽,一有商品要起量,商家第一个想到的都是能不能找李佳琦们带个货,直播带货无疑被寄予厚望。

但是,在创造一个又一个销售奇迹的同时,这个行业同样积累了很多必须面对的问题。

从货不对版到售后难,从服务体系不完善到各种质量问题,积弊已深,不可不除。

当最严监管终于落地,投机者的泡沫当然会破裂,乱象当然会被纠正,整个行业会有阵痛、也会有人看衰,这一点无须讳言。

但我们也一定坚信,用心做直播、认真做产品的人最终会得到犒赏,历经考验之后,前方将是一条更加稳定坚实的上扬曲线。

直播行业有泡沫不可怕,可怕的是泡沫不可控制地膨胀。

直播行业有监管更不可怕,这是整个行业回归理性、走向成熟规范的必需。

当5月25日,最严监管终于落地的那天,整个行业也将迎来新的契机、新的红利。

这个契机和红利可以被称为“好人赚钱”。

5、好人红利

峰瑞资本的李丰最早提出了这个概念: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正从增量转向存量,在增量时代,谁“快”谁大,在存量时代,谁“好”谁大。

因为互联网的普及,今天的用户见过世面了,已经开始成熟,每个品类都用过很多产品,懂产品,也知道什么是自己真正需要的好产品。

如果说,增量的时代拼的是谁足够快、谁先触达用户,那么存量时代拼的就是谁足够好、真正征服这些成熟用户的心。

在李丰看来,这个时代靠信息不对称赚钱越来越难,真正意义上做价值创造的“好人”更容易获得成功,这就是“好人挣钱”。这样的道理正在直播领域得到验证。

在直播领域,好人们是怎么做的?

在同事看来,李佳琦几乎是史上最严苛无情的选品官,对品控的要求到了魔鬼般的地步。

早在2019年11月,他就破天荒地在美ONE成立qc质检团队,对产品的资质报告、合法合规和舆情口碑一一审查。

安全永远是第一标准,有新的牌子找上门,李佳琦甚至带着团队去产品原料和配方出产地溯源,刨根问底。

产品筛选往往经过四个环节:招商初筛、选品会、李佳琦一锤定音及最终质检,入选率只有5%左右。李佳琦每天与10个招商团队对接,最终可能只有20-25件“侥幸”入选。

否决,否决,李佳琦不停地否决,令同事苦不堪言。他直言不讳地对合作品牌提出各种意见,哪怕得罪人也在所不惜。

他几乎每件商品都亲身试用:“直播间里的女孩子们都是我的好朋友、好姐妹啊,我得为她们负责。”

李佳琦为什么这么认真,这么死磕?

过去的几年里,人们看到他收获了1.5亿粉丝,成为直播带货行业的焦点,成为引进上海的特殊人才。

但是人们常常忽略了,李佳琦一年365天直播389场,有时一场直播中连续试用380支口红,平均每天休息4、5小时,已经试用超过10万件美妆产品,打爆美妆品牌近十个、产品上百个。

什么是好人赚钱?这就是。

和自己死磕,和产品死磕,和合作商死磕,在整个行业的外部监管到来前,他的团队就已经处在最严谨细致的管控流程中。甚至他本人,也主动参与到直播电商化妆品质控合规的研讨中,参与到相关办法的制定中。

这样的团队不可能惧怕监管,他们对自我的严苛只会比监管的尺度更高。

6、心在远方

李佳琦为何要对自己这么狠?这当然不是自虐和作秀。

一个人去承受同行不可理解的枷锁,往往是因为心里有更大的。

“我是在做一件好的事,有争议也不怕。直播带货不能只有一个李佳琦,众人拾柴火焰高,国货卖得好了,各方都受益。”李佳琦曾在接受《经济观察报》的采访时如是说。

原来他心里更大的事情,是国货品牌的爆款崛起。

在前段时间刷屏的纪录片《爆款中国》中,我们曾看到这样沉痛的回忆:

“我们把玻尿酸做到世界第一大,居然会被贴上垃圾、三无标签。”

“参加国际展会,老外指着我们的中文logo说,这不是日文吗?这是日本品牌?你们中国人怎么会原创设计?”

“2017年开始每天晚上忙到十一二点,但产品却无人问津,吃了无数闭门羹,连一个机会都没有,我才意识到,国货天然不信任。”

”前辈说,你为什么不注册外国商标,再进口中国,会很好卖。“

你对这样的场景一定不陌生。曾几何时,国货在人们的心中还是山寨低价的象征,是西方大牌的平替,买不起国际大牌了,才会想到国货品牌。

但是今天,伴随着供应链的升级和技术的发展,国货的品质早已今非昔比,我们的工厂早已可以生产不逊于任何西方品牌的产品。

只是很多时候,人们的偏见误解太多,刻板印象太深,一时难于扭转。

峰瑞资本的李丰曾说,国货要想品牌崛起,一是文化自信,二是品质自信。

现在看来,这一代人对于中华文化漫长历史长河的精髓,已经有了理所当然的认同和骄傲。

国货品牌迫切需要的,是重建消费者的品质信心,就像老一代对张小泉剪刀、大白兔、百雀羚和同仁堂的信心一样。

在国货崛起的壮阔诗章中,无论优秀的产品人、品牌人,还是李佳琦这样的营销人,最终都会主动拥抱监管、对自己更狠、对品质更严、对消费者更诚。

因为他们知道,这样的规范提出对于信任的建立至关重要,人无信不立,品无信不传,这样一份信心和信任才是眼下最弥足珍贵的东西。

这是铺满每一个城市广告位,都未必买得到的。

7、终极考验

综上,对于蓬勃发展的直播电商来说,真正的隐患从来不是规范和监管,而恰恰是上述野蛮投机者的贪婪短视一次次伤了消费者的心,让国货品牌的“品质自信”迟迟无法建立。

当监管落地的时候,投机者的红利当然告终,但是对那些用心做产品、用心研究市场、用心严选品质和用心讲给用户听的人来说,大时代才刚刚开始。

严格监管将进一步营造诚信文化,成为品质自信的制度基础。于是信任红利也来了,消费者恢复对直播带货安全可靠的信心。

常言道,风口过去才知道谁是猪,大浪过去才知道谁在裸泳,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

(图 / 摄图网,基于VRF协议)

5月8日-10日,李佳琦将和人民日报、央视联合专场直播,这让人不由得充满期待:为国货品牌加油。

“霍”已备“琦”!我们又将看到怎样精致的中国商品,听到怎样慷慨动人的中国故事?

西方有似神的油画,东方有如梦的书法。

西方有兰蔻、麦当劳和星巴克,东方有山海精怪口红、雕花彩妆、钟薛高与老乡鸡。

“国货崛起+直播爆发”的时代已经到来,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文中题图及其他未署名配图来自:美ONE官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