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响原创 · 作者|婷婷

在见到「深响」的时候,好枫青芸创始人、CEO,《创造营2021》总导演孙莉已经接近三天几乎没怎么合过眼。昨晚,《创造营2021》成团之夜,她送出了第四批成团出道的学员。

在《创造营2021》节目里,市场的选择机制被更简化也更残酷地呈现。刘宇、赞多、力丸、米卡、高卿尘、林墨、伯远、张嘉元、尹浩宇、周柯宇、刘彰,成了最终被选择的人。

这份成团名单里,体现出的不再只是“世界的参差”。正如团名“INTO1”中所体现的那样,这份“参差”经历了磨合、碰撞、融合,演变成为合而为一、和而不同的青年团体面貌,诞生出首个created in China的国际化男团。

参差感,或者说多元化,是今年《创造营2021》带来的一个大惊喜。学员的选角和发起人团的构成中,除了国际化这一特点外,学员们还有街舞、电竞、上班族等不同背景,发起人团成员来自影视、音乐、团体等不同领域——通过十期节目,《创造营2021》真实且深刻地呈现了不同成长背景下,多元文化、多元价值观碰撞与交流的过程。

这也正是创造营系列节目的核心魅力所在,正如腾讯视频NOVA工作室负责人、《创造营2021》节目制片人多晓萌所说,“创造营是一个大量的青年样本的聚集”。这仿佛是一场独特的社会实验,将90位不同背景、不同个性的青年人汇聚一堂,让大众跟踪观察他们的碰撞与成长,再挑选出大众心中最有代表性的个体面貌。

对此,「深响」与《创造营2021》的节目制片人多晓萌、节目总导演孙莉,在成团夜的第二日一起聊了聊他们是如何完成对特定时代年轻人的记录、呈现、表达。

多元化青年图鉴

创造营系列节目也来到第四年了。这几年间,起源于韩国的“101模式”风靡东亚,在本土化的尝试下一个又一个团体诞生,有的辉煌,有的失落。

但《创造营2021》的成团夜依然掀起了热潮,昨晚,成团夜直播共有全球5238万名创始人观看,斩获全球389个热搜。走过四年时间,直面各个国家的同品类节目,《创造营2021》再一次成功夺走了市场的注意力,推动创系列成为新秀产业的超级符号——创系列的动人之处到底在哪儿?观众为什么愿意年复一年地为创系列的学员呐喊、撑腰?

关键答案始终是“人”。多晓萌认为,综艺化表象之下,节目的核心始终是对“人”的塑造。

很难再有一个场景,能够让大众跟踪式地观察90位不同文化背景、不同圈层属性、不同价值观的学员在一起互动与成长。而《创造营2021》的魅力,就根植于多元的、个性的青年价值观的魅力。

从刘宇身上,能感受到的是十余年中国舞学习经历中所习得的文雅;赞多和力丸两位来自日本的世界级街舞舞者,展现出强悍的舞蹈实力,但同时二人身上又始终透露着来到异国他乡的彷徨失措;从夏威夷追梦到日本、再来到中国的米卡,则处处透露出对音乐的热爱,对友情的真诚。

即便是没成团的学员,也都有着不同成长经历下铸造的鲜明特点:成长过程中经历过被排挤嘲笑、但仍始乐观向上、怀有音乐梦想的网红韩佩泉;一边说着“想下班”,但一边又坚持着完成了所有舞台的利路修;一开始经历了“全网嘲”,但最终将少年真诚留在观众心间的“糖果超甜”。

呈现之后是选择。在创系列的选角机制中,制作组的工作是将大量有特征性的青年样本汇聚,而大众面对这样一个多元化的青年图鉴,掌握着最终的选择权。

选择的过程中体现出强烈的投射效应——多数情况下,创始人会在其所“撑腰”的学员身上找到认同的价值观、相似的特质,抑或是其想要成为的样子。这是一种寻找自我同一性的过程,体现着的是粉丝个体对过去、现在、将来的“我”的认识和思考。

一个非常具有代表性的例子是,在决赛前的《创造营doki见面会》上,一位身穿汉服的幸运粉丝被抽中上台互动。当被问到其最喜欢的学员是谁时,所有人都心照不宣地看向刘宇。粉丝与撑腰学员之间的投射效应由此可见。

在这样的机制下,最终被大众选择出的成团学员,带有的是被最广泛青年人认可与追随的价值观,他们的身上有着特定时代青年文化的凝结。在谈及为何会为《创造营2021》设置国际化背景时,多晓萌提到,他观察到了国潮的崛起,认为当下年轻人对中国文化有了更深的认同与兴趣——有着明显“国风”属性的刘宇,最终以中心位出道,这足以佐证多晓萌的判断。

​创系列节目之所以始终保有生命力的底层原因就在于,节目每一季讲述的故事,都真实地反映了当下年轻人最真实的心理状态,最共性的痛点。

2018年,《创造101》中101个女孩儿喊出了“逆风翻盘,向阳而生”的口号,孟美岐、杨超越、王菊等诸多被追逐、被争议的个体背后,是女孩儿们对自我的表达,对传统审美、性别刻板印象的抗争。

2019年,《创造营2019》决定重新定义男团审美。101个男孩儿们扛着大包裹、睡着大通铺,用军营式的生活展现出青年人们硬朗、坚韧的内在力量。

2020年,《创造营2020》聚焦一个“敢”字,女孩儿们敢于拼搏、敢于挑战、敢于说出梦想。希林娜依·高等7位成团成员身上,凝聚的是自信果敢、个性张扬的新世代女子力。

来到2021年,《创造营2021》变成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国际青年文化交流夏令营”,展现了最多元、最包容的青年面貌。青年人们通过这样一个窗口与世界对话,从不理解不熟悉,到彼此接纳,互相珍惜。

创四代的四群人,每一个团体都带有着不同的青年文化印记,组合在一起就是Z世代的缩影:年轻、勇敢、向上、包容。

这也就能回答《创造营2021》为什么还能打动观众与市场——这90位学员身上背负着的、代表着的,是属于当下年轻一代的梦想与自我。

找到、理解、表达

作为制作人,多晓萌对创系列节目本质的思考也经历了迭代。做《创造101》的时候,多晓萌更多考虑着如何做出一个爆款。但在后续的节目制作过程中,当他发现那么多可能之前从未接触过这个行业的年轻人,会被此前播出的节目所吸引、召唤。多晓萌突然意识到,他所制作的内容在引领一批年轻人对于当下的理解。

站在创作者的角度上,当责任感与出发点发生变化,节目设置、内容创意的底层逻辑都会完全不同。创系列总导演孙莉这样解释她所理解的综艺内核:“好的综艺都是社会观点的切片,创作者要做的是把它找到、理解、表达出来。”

《创造营2021》的制作也遵循着“找到、理解、表达”的逻辑。

最首要的是,制作组需要找到的是当下年轻人的共鸣点是什么,并找到最具有代表性的样本。

结合疫情的时代背景、内卷化下的社会焦虑,节目制片人多晓萌表示“这次《创造营2021》希望能为大众展现的是一个有欢乐感的、充满活力的‘国际夏令营’”。能够明显观察到,本季节目中对戏剧性冲突、淘汰机制残酷的着墨明显减少,取而代之的是对文化交流的展现、对学员友情的刻画。

“找到”并不容易,无论是风格选择、主题设置、学员选角都需要制作组不断地摸索尝试。对此,《创造营2021》前期进行了非常大规模的调研工作,包括国际政策、不同国家对偶像的定义、参与者对偶像的看法等等。孙莉分享说,本季节目前后面试了大概有两万人,并且她会连续几个月不断地与面试者进行交流查验。

“找到”之后,更难的一环是“理解”。尤其是在创系列节目中,公众有着极高的参与度与决定权,因此常常产生许多制作团队也无法预期的现象。这对制作组提出的要求是,他们需要及时地基于数据反馈、舆论风向,去理解大众的喜好与心理状态是什么,进而去调整要表达的内容与节奏。

《创造营2021》中,最出乎制作组意料的当然是利路修,孙莉甚至认为:“在全球的选秀中,利路修是逆选秀化的第一人,没有样本。”即便如此,她认为利路修被喜爱仍是一件情理之中的事,其最终如愿没有成团说明了娱乐向善。

多晓萌补充到:“他是一种反叛性的社会现象”。从某种程度上来讲,利路修在创造营所经历的一切,与绝大多数年轻人的处境都非常相似——被时代的洪流推动某一个位置,但扪心自问后发现,这可能并非自己喜欢的、想要的。这样的故事在真实的生活中是常态化的,比如选择了不喜欢的专业、拿到了一份不满意的offer。因此利路修在格格不入的同时,能够带给大众强烈的共鸣感。

利路修的可贵之处在于,其经历了几个月的尝试后,更加清晰地确定了自己的未来方向。这也正是制作组希望通过利路修讲述的故事,青年人的迷茫,对方向的寻找,与坚定的前行。

 

最后,在“表达”这一环节,更多考验的是制作组的技术性进化。

一方面是综艺片段中讲故事的技术。为了符合《创造营2021》以轻松娱乐为主的风格,制作组做了许多细节考量,比如采用游戏风格的画面,将录制场景设置在夏令营中常见的海岛,设置有着舒适环境的自采间,鼓励学员们通过自采放松精神、表达自我。

另一方面是舞台呈现中的技术。相比起《创造101》时期,制作组在舞台呈现上有了大跨步的进阶,无论是服化道、音舞美的质感,还是大屏背景与服装搭配、近景群舞切换等细节,都基于几年的经验累积体现出明显的进步。

此外,多晓萌提及《创造营2021》的舞台拍摄还运用到了酷派系统,通过提前根据编舞确定好分镜脚本,系统可以在正式演出中自动完成镜头切换。这是欧歌赛在五六年前就已经采用的技术,国内只在最近一两年才尝试将这一技术用在团体舞台的拍摄中,但无论如何,对真正意义上发展只有三四年的中国偶像产业来说,能在技术与意识上做到这样的快速跟进,已经非常难能可贵。

需要承认的是,相比起日韩二三十年的偶像工业历史,中国偶像产业还显得稚嫩,但发展的速度却超出想象。创系列的四季时间,约40期的节目,是伴随也是助推着中国偶像产业的进阶与飞跃。

无论在哪个国家、哪个时代,年轻人的故事都值得被记录与讲述。所以新秀产业始终蓬勃,永远都有新一代的年轻力量被看见,被追随。

创造营系列节目,是青年文化的记录者也是表达者。四年过去,节目通过约400个青年样本,四个主题故事,对特定时代下的青年面貌做出了最生动的展现与诠释。

《创造营2021》是档节目,但更是一场在国际青年文化交流氛围下的青年社交实验,正如孙莉所说,好的综艺都是社会观点的切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