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胡昌伟 编辑|韩蕾

用未来十年的分红再造一个阳光城,你心动吗?我不心动,倒有些担忧。

4月15日,阳光城(000671.SZ)在线上召开2020年度业绩说明会。阳光城执行董事长兼总裁朱荣斌表示在引入险资泰康集团时,阳光城做出了十年的业绩承诺,对此公司制定了“两个五年计划”。

朱荣斌表示,“第一个五年,我们要坚持地产的主赛道,继续把主业做大做强。第二个五年,我们要拓展阳光城的第二赛道,并实现规模和利润的跨越。”

十年的时间太长,长到无法看清未来,阳光城却夸下海口“创造千亿利润,实现300亿分红”。

根据对赌协议,阳光城承诺2020年至2024年累计归母净利润不低于340.59亿元,即以2019年归母净利润40.2亿元为基础,前五年复合年增长率应高于18.13%,2025年-2029年归母净利润合计601.64亿元,且分红率不低于30%。

《蓝筹企业评论》统计了上市公司近十年的利润增长情况,发现在2011年至2020年期间,一共有50家公司连续十年利润持续增长,他们绝大部分来自于银行、消费、医药,满足阳光城那般业绩承诺要求的更是凤毛麟角,难道阳光城会是那个万里挑一的“幸运儿”吗?

资产减值吃掉10%利润

阳光城发布的2020年度业绩报告显示,报告期内,实现营业收入822亿元,同比增长34.60%;归母净利润52亿元,同比增长29.85%。去年营收和净利润都取得不错的成绩,不过,毛利率快速下滑和存货减值大幅计提,为阳光城未来的利润的增长埋下隐患。

去年阳光城整体毛利率下滑,其中房地产行业毛利率下滑6.66%至18.88%,处在上市房企毛利率最低一档。分区域来看,各个大区普遍都呈现毛利率下降的态势。公司近一半的收入来自于华东区域,结算收入超400亿元,毛利率下滑5.00%。占营收约一成的华中地区,毛利率下滑最快,下降12.35%。

数据来源:公司年报

《蓝筹企业评论》认为,毛利率的下降主要原因是,阳光城的项目布局主要在一、二线城市及周边,2017年高价拿的地现在已经开始结算,在政府限购限价的背景下,毛利率的下降不可避免。

这与2020年年报中存货减值计提加速趋势相呼应,一般来说,开发商购置的土地后,会计上会把它记录在资产负债表存货一栏,当楼盘实际售价低于当初买地时预估售价,会对存货重新评估并减值。

2020年存货减值计提7.97亿元,2019、2018年分别存货减值计提5.88、3.50亿元,始终无放缓的态势,要知道阳光城一年的净利润50亿元出头,这样算下来仅资产减值一项吃掉公司近10%的利润。

阳光城并没有因此停止高价拿地的步伐。2020年11月,阳光城在江苏南通楼盘限价背景下竞得两个高溢价地块。25日,阳光城与卓越联合体以10.84亿元的总价竞得编号R20035号地块,折合楼面价8847元/平方米,溢价率107.58%;此前,23日,阳光城经过144轮竞价,在南通以9.26亿元竞得编号为R20031地块,楼面价9583元/平方米,溢价率122.41%。

阳光城的“大跃进”

从中短期来看,阳光城近些年积极拿地扩张规模,而房价持续受政府限价,毛利率下降可能还会持续一段时间,未知的大额的存货计提,随时都可能触发。

总裁朱荣斌也在2020年业绩说明会上坦承,阳光城利润率有可能还会下降,但在利润率低的情况下,也可以实现利润总额的增长,扩大经营规模。

但持续扩大经营规模又谈何容易?

由于房地产自身行业属性的原因,房企需要先借钱买地、施工,等楼盘封顶拿到预售许可证以后才能向居民进行预售回款,持续的扩大经营规模意味需要不断地融资借款。

脚踩一条红线的阳光城,根据规定未来有息负债增速不超过10%,这也意味着以后的营收增速难以大幅超过10%。利润来源于营收,况且在毛利率持续走低的情况下,净利率复合增速达到18%并无依据。

此外,每年固定的分红会加剧阳光城资金的缺口,对赌协议要求2020年至2024年累计归母净利润不低于340.59亿元,分红率不低于30%。也就是说,5年时间里阳光城必须拿出100亿元分给股东。

我们认为,一方面阳光城为了保持利润的增长需要不断的扩大规模,扩大规模必须不断融资借款,另一方面阳光城加大的分红力度,进一步加剧了阳光城的资金缺口,位于黄档的阳光城,未来有息负债规模增速不超过10%,能撑得起未来五年归母净利润18%以上复合增长吗?答案显而易见。

经营性现金流“虚增”

阳光城年报和各大媒体都宣传到公司经营性现金流越来越好,2020年阳光城全年实现经营性现金流净额达213.5亿元,同比增长38.64%。

乍一看一片繁荣景象,但《蓝筹企业评论》梳理发现,阳光城一部分投入地产的资金以投资活动现金流流出,从而掩饰了经营性净现金流真实的情况。

阳光城参投了很多地产项目,参投项目的资金并不计入经营活动现金流,而是记录在投资活动现金流中,事实上,阳光城2020年经营性净现金流比2019年多流入60亿元,但是投资性净现金流多流出100亿元,去年阳光城总体处在筹钱的状态。

一方面这些项目给阳光城带来了丰厚的利润,2020年投资收益达到近23亿元,占归母利润的四成,另一方面,这些项目有些不用并表,“巧妙”的绕过了监管。

截止2020年底,阳光城的负债规模近3000亿元,有息负债为1060亿元。剔除合同负债的资产负债率为79.09%,离监管还有一定距离,净负债率过高、有息负债超千亿等问题仍待解。

分拆上市,杯水车薪

诚然,短期内阳光城可以分拆旗下物业公司阳光智博在香港主板上市,缓解自身的资金需要。不过此举不能解决实质问题,即便是上市了,恐怕难以缓解阳光城对资金的渴望。

截至2020年末,阳光智博资产总额为14.37亿元,实现营业收入13.72亿元,利润总额2.26亿元,净利润1.73亿元。参照上市不久的蓝光嘉宝,蓝光地产募集了约17亿港元。从2020年的业绩比较,蓝光嘉宝的净利润为5.33亿元,是阳光智博近两倍,不难推测阳光智博的上市能募集资金可能不超过10亿元,相对于阳光城的千亿负债,简直是杯水车薪。

阳光城声称自己是去年唯一一家成功引入险资战投的房企,换句话说,阳光城是胆子最大、最激进的房企。泰康集团的入股,看中的就是每年增长的分红。

再看看一线房企在做什么,保利地产2020年降低分红,加紧拿地。保利集团面对股东的相关提问时回答到,“三道红线”,房地产贷款集中度管理制度出台、土地供应“两集中”落地,保利地产会提高资金储备,保持持续发展能力,长期来看,保利住宅开发业务的天花板在1-1.5万亿。

拿了险资的钱,不管是公司调整战略还是外部情况发生恶化,每年都必须按固定金额的分红。这样来看,地产公司不是不想拿险资的钱,而是不敢拿。

第一个五年计划都难以完成的阳光城,何来基础畅想第二个五年计划,多次尝试多元化的万科也未有显著成效,或许阳光城的大股东和高管们低估了“复利业绩”的压力。

睿蓝财讯出品

文章仅供参考 市场有风险 投资需谨慎

来源:睿蓝财经(ID:ruilan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