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你是否认可,以大赛来拉动产业的发展,并以此汇聚、发掘、培育人才,正成为行之有效的好方式。

就在4月15日,堪称科技界顶流竞技场——第二届“先导杯”计算应用大奖赛(以下简称“先导杯”)正式启幕。中国百余家高校、科研院所、中科曙光和百度等知名科技企业汇聚于此,围绕异构计算、量子计算、人工智能等当下热点技术领域开展竞赛和交流。

与此同时,透过计算大赛的背后,我们看到,中科曙光、百度等企业正以赛事为基点,汇聚、发掘、培育计算领域的优秀人才。从筑巢引凤到引凤筑巢,技能竞赛与人才培养开始互融互哺。

1、从筑巢引凤到引凤筑巢,大赛背后的人才新思维

第二届“先导杯”将从4月一直贯穿至8月,共历时5个月,重点针对基础算法、人工智能、应用三大领域,增设量子计算、智能交通检测等契合技术趋势和社会发展的赛题,总奖金池额度近300万元。

无论是从举办层次、专家阵容、计算平台、奖金数额等各方面来看,这都是迄今我国最权威的技术赛事之一。特别是300万元奖金额度,创下了国内同类型比赛中对人才奖励力度最大记录。所谓:军无财,士不来;军无赏,士不往。如此大手笔的奖赏,自然能让第二届“先导杯”轰然成势。

此番“先导杯”大赛看似只走了一小步,却是科技行业的一大步迈进。它实现从“筑巢引凤”到“引凤筑巢”。原来是先做好产业引来凤凰,而今是先引来人才再反哺高科技产业,如量子计算、人工智能等。

从“筑巢引凤”到“引凤筑巢”是格局之变和思维之变。要引凤的梧桐,需要树茁壮,根很深,更要有哺育凤的心态。一句话,迎来凤之后,还想法设法育人、留人。

更重要的是,第二届“先导杯”大赛背后蕴含着行业深意。

第二届“先导杯”汇聚中科曙光、中科院计算技术研究所、百度等科技企业和科研机构,他们基于多年积累的知识体系、研发经验、技术能力、产业能力,以行业合力厚植培育人才的沃土,不断输出人才价值。

从行业发展来看,“先导杯”大赛能梳理科技人才标准,发掘、选拔和培养既有学科知识又熟悉计算应用的交叉型人才,甚至还能强化人才的能力,推动热点技术行业不断前进。

要知道,当下的中国科技领域需要更多本土人才的迅速培养和成长,通过实践和先导杯赛事的方式,实现技能竞赛与人才培养的互融互哺,并进一步推动各个技术产业健康发展。

比如, 人工智能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驱动力量。第二届“先导杯”大赛紧贴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趋势,为广大人工智能技术技能人才提供了大展身手和实现梦想的广阔舞台。最终,加快培养和选拔人工智能应用技术领域高素质技能人才,搭建人工智能应用技术传播平台,从而持续推动我国人工智能产业健康发展。

2、“未来科技人才”如何培养?让人才培育风刮得更猛烈些!

人才则是驱动产业数字化转型和升级的引擎。正所谓“人尽其才,则百事兴”。尤其对于科技界企业,人才建设更是重中之重。

现实中,伴随计算、人工智能产业的快速发展,专业人才储备不足的窘境日益凸显。而这需要中科曙光等众多企业一起联合打造人才生态。只有携手开展人才生态建设,深化数字化人才培养才是应对人才短缺的关键。

在笔者看来,就像是生物繁衍、蝴蝶授粉。注重“人才建设”,崇尚“人才开源,形成人才生态”的企业和产业要形成人才生态系统,才能利于人才梯度建设、知识经验积累,也利于行业长期持续发展。

据了解,国外早在2013年欧洲数字化转型市场就形成统一的数字技能和就业联盟。而在同时,中科曙光、百度等国内科技龙头企业在人才生态上也做出了相关思考。

根据科技部的统计数据显示,五年来,我国加强科技人才队伍建设,人才结构进一步优化。人才是第一资源。“十三五”期间,我国研发人员总量增加了100万人年。通过深入实施国家重大科技人才计划,我国强化了在重大科技任务攻关中培养造就高层次创新人才团队。

立足未来,“未来科技人才”应该如何培养?

创新能力是未来科技人才的关键核心能力。正如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刘亚荣所言:我国创新型科技人才培养急需进行体系性重构,一方面要积极构建多层次结网赋能的支持性科研体系,探索“以学生学习为中心”的科技人才培养新模式;另一方面要打破普通高等教育相对封闭的体系,构建多主体学分互认的人才培养供应链;推动集“教育、学习、生活、培训、研发、产业、金融”于一体的社区型多业态融合的社会经济生长模式。

而且,我们要形成可持续发展的人才观。而想要形成可持续的人才发展生态,产业内需要把各个公司、各个领域的顶尖优秀人才筛选、识别出来,形成高密度的人才的聚合。类似“先导杯”计算应用大奖赛无疑是一种有效方式。

总之,一场包高规格大赛比拼背后,能营造探讨性的人才氛围,并以行业合力培育、发掘人才,最终人才再反哺行业。这是行业之幸,也是企业发展之幸。

中科曙光、百度等企业在大赛上的“人才”心思,为行业的良性发展出了一份力,为他们的举措点赞,不妨让这股“竞赛与人才培养互融互哺”之风刮得更猛烈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