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国产鞋大涨价,最高涨幅31倍

近期,国产品牌鞋引起了市场的关注。国内消费者在部分海外品牌禁用新疆棉后,纷纷转向国产品牌。但让消费者惊讶的是,国产鞋不断传出涨价、缺货的消息。

消费者转向国产品牌本来是值得开心的事,但消费者却感受到了悲伤,在涨价、缺货下,许多消费者调侃说:曾经的国产鞋看不起,现在的国产鞋高攀不起。

在国产鞋涨价幅度中,占据王者地位的是李宁韦德之道4银白款,在某物APP上显示,原价是1499,现价已经是48889。

(数据来源:网络)

一双鞋,价格接近5万块,已经超过了众多城市房价一平方的价格,如此天价鞋,真就是活久见。在高价下,根据显示,这款鞋最近没有成交记录,进入了一个有价无市的状况。

又如李宁韦德之道8时刻黑蓝,原价为1599,在某物APP上售价最高为6199,相对原价也有接近4倍的涨幅。

(数据来源:得物APP)

每个码数的鞋价各自不同,平台上显示这款鞋最近的成交记录是43.5码,售价为4899,相对原价涨幅也达到了3倍。

(数据来源:得物APP)

平台火热的情况呼应之下,线下实体店也出现了人流量增多的现象。在清明假期的时候,杭州下沙奥特莱斯李宁折扣店处于一个人山人海的状况。

(图片来源:网络)

随着国产鞋火爆情形,“炒鞋”这个名词再次出现在大众的面前。

02

妖魔化的“炒鞋”活动

近年来,“炒鞋”成为了球鞋市场上一个新的名词,是指购鞋者买到限量款球鞋后,并不是自己穿,而是想转卖赚差价的行为。

在市场上炒鞋的参与者大概有两种类型的人,一类是单纯赚取差价的人,他们往往只通过官方渠道抢鞋,然后在市场上进行售卖;另外一类则是专业炒鞋的人,他们通过大量扫货、垄断市场后,开始左右市场价格。

在高额的利润吸引下,炒鞋已经成为了一项职业活动。炒鞋党往往通过利用供货渠道与市场销售之间的时间差,垄断货源,然后大肆炒作,散播溢价和缺货消息,搞饥饿营销让炒鞋市场不断发酵,操纵球鞋价格。在鞋圈,得物、nice等一批球鞋交易平台涌入下,炒鞋从小众化转向证券化的投机狂潮。

在2019年的时候,nice平台还上线闪购功能。该功能可以实现买家在平台上购买球鞋后通过寄存,然后实现再次出售。在闪购功能中,买家其实买到的不是实体鞋,而是其交易权益,已经脱离了实物销售的环节,完成了证券交易的金融化操作。

除了闪购功能外,平台甚至还编制类似股票市场的价格指数走势图,为交易行为提供交易参考。

(数据来源:nice平台)

作为限量版的球鞋,不能否认其具有收藏意思,但炒鞋金融化操作以及价格指数走势图的出现,已经明显让人感到炒鞋已经妖魔化,脱离了球鞋作为我们日常生活当中所使用的一件消费品的本质,让人更多认同的是一双鞋其背后的投资价值。

03

“炒鞋”是不是下一个郁金香事件?

在炒鞋热的背后,不禁让人回忆起了导致17世纪欧洲金融中心荷兰衰落的郁金香事件。

事件是发生在17世纪中期,郁金香刚从土耳其引入到西欧,刚开始的时候,量少价高是其在市场上的特点,甚至成为了上层阶级财富与荣耀的象征。在此之下,投机商便抓住了其中的商机,开始囤积郁金香球茎,并推动价格上涨。

1635年,炒买郁金香的热潮蔓延为全民运动,人们购买郁金香已经不再是为了其内在的价值或作观赏之用,而是期望其价格能无限上涨并因此获利。

好景不长,在1637年2月,郁金香市场突然崩溃,六个星期内,价格平均下跌了90%。郁金香事件,是人类史上第一次有记载的金融泡沫经济。

在炒鞋的市场中,炒鞋党,往往瞄准的是那些经典、限量款鞋子,因为这样就会让其中专业的炒鞋党有炒作的空间,也让参与者有物以稀为贵的想象空间。但不禁发起质疑,即使是限量款的鞋子真能值那么多钱吗?

在这里,我是觉得不值得的。对于品牌商来说,某一款鞋子只是这短时间内发售的品类而已,在某段时间后,还会推出新的一款鞋子,如果真的是热销的话,可能还会有再生产的可能性。

当有新款鞋子或新单接力的时候,那么此前的高价还能持续维持吗?当不能维持的时候,是否就形成了一个郁金香事件呢。

04

走歪的“炒鞋”需监管

越演越烈的球鞋热,背后已经是蕴含着一个巨大的经济泡沫,可能会让盲目入局的投资者面临极大的金融风险。若是球鞋价格大幅下跌的时候,更是会带来物品囤积,资金链断裂等一系列的问题。

“炒鞋”的歪风让本属于普通商品的球鞋,成为了一个投资品。歪风,该狠刹!市场的乱象已经急需监管。国货“炒鞋”风波,让官方微信中央政法委长安剑直接发文喊话:“爱国主义怎容投机倒把”“这场炒鞋闹剧,该收场了!”。

4月6号,作为平台服务商的得物APP,在官方微博中发布“关于大家关注的近期个别鞋款价格波动的情况说明”。

(数据来源:微博)

在声明之后,得物APP上关于近期几款的高价鞋已经下架,根据搜索结果显示现在售价最高的一款是4309元。

(数据来源:得物APP)

作为限量版球鞋,不可否认其具有一定的收藏和投资意义,但“炒鞋党”把球鞋的价格炒到一个畸形的地步,远远的超出其本来的价格,还不断的喊出“炒鞋”是风口的口号,吸引人不断进场,形成了一个击鼓传花的资本游戏。

这种做法和歪风邪气必须被遏制,监管部门应该坚决出手,加强对平台以及对金融杠杠流向球鞋市场的监管。作为市场的消费者来说,我们也应该保持理智,切勿冲动消费,要认清球鞋的本质是日用品,而不是投资品,用理智的买方市场推动卖方市场进行改变。

总结:

在国产鞋“炒鞋热”的现象之后,权威媒体对炒鞋行为的关注有了极大的提高,炒鞋的金融化操作也已经开始引起了监管部门的注意。也警惕盲目进场参与炒鞋的人们,在“炒鞋热”之下,保持一份清醒才是最明智的选择,不能怀着不会成为炒鞋接力棒中的最后一棒的侥幸心理,若是“炒鞋热”持续下去,历史上的郁金香事件或是“炒鞋热”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