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道者 谢嘉晟

推动厦门经济高质量发展离不开人才,人才离不开高校。深圳围绕人才展开的高校建设模式为国内城市提供了一种成熟范本。厦门启动规划建设翔安国际科教区,与“深圳范本”称得上异曲同工。

1厦门拟三年引进10所高校

近日,厦门市发改委挂在官网上关于政协提案办理情况的《答复函》引起了媒体的频频关注。

《答复函》明确提出,规划建设翔安国际科教区,力争用3年左右,引进10所境内外一流高校到厦门联合,或独立开办与厦门产业发展高度相关的应用型学科院所。

《答复函》甚至对厦门拟引入的高校都有了比较具体的名单,包括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浙江大学、西安交通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等13所国内高校,以及谢菲尔德大学、曼彻斯特大学、爱丁堡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南洋理工大学、新南威尔士大学、悉尼大学、丹麦技术大学等19所国外高校。

最终先引进哪10所高校,期间还有个合作意向和引入政策的待定问题。不过,这至少说明,厦门在破解人才瓶颈上,有了更加长效和具体的应对方案。

作为厦门唯一的“双一流”高校,已有百年校史的厦门大学,长期以来一直担负着为厦门乃至福建各地输送高层次人才的使命。最辉煌的时候,每年会有近半应届毕业生留在厦门,而留在福建省内的比例甚至超过一半。

3月18日,在厦门市与厦门大学市校合作联席会上,福建省委常委、厦门市委书记赵龙说,百年校地,世纪情缘。厦大和厦门相伴百年,厦门滋养了厦大,厦大反哺了厦门,厦大从厦门走向了世界。

在厦门大学即将迎来百年校庆之际,福建省委书记尹力等一行来到学校调研。

尹力指出,厦门大学是厦门的厦大、福建的厦大,也是国家的厦大。要发挥厦大教育资源、智力资源的优势,在加快经济社会发展、推进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发挥重要作用,更好地服务全省发展、服务全国大局。

过去,厦门大学在厦门乃至福建经济发展中所发挥的人才作用已是有目共睹。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历史时代,厦门乃至福建都需要更加丰富多样的高层次人才,因此也需要更加多样化的“双一流”高校。

2高校建设的“深圳速度”

  

厦门提出对标深圳,规划建设翔安国际科教区是向深圳取经的一个组成部分。

《南方日报》公开的信息显示,过去的近40年中,深圳除了自建有深圳大学、南方科技大学和深圳技术大学等多所高校之外,还陆续引进了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中国科学院大学深圳校区、香港中文大学(深圳)、中科院深圳理工大学等17所外来985,1所211和6所港校在深圳落地生根。

根据深圳《关于加快高等教育发展的若干意见》,到2025年,深圳高校数量要达到20所左右,全日制在校生要达到25万人,要力争成为中国高等教育强市。

深圳是中国改革开放40年来经济高速发展的标兵,或许不少人并没有预见到,深圳在高校建设上居然也跑出了“深圳速度”。

深圳大学始建于1983年,到2019年,在教育部公布的国家级和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名单中,深圳大学就有15个专业入选了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成立于2012年的南方科技大学更被视为“一夜崛起”的后起之秀。

在2020年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学排名中,中国内地有81所高校上榜,南方科技大学排在第9,深圳大学排在第21,碾压了国内一众985、211、“双一流”高校。

3“深圳速度”下的“深圳经验”

 

但成就高校建设“深圳速度”的一些“深圳经验”,并不是什么城市都学得了的。

央广网的一篇报道称,深圳创立深圳大学时,当时全年财政收入不到1亿元,但深圳硬是挤出了5000万元办大学。深圳大学从开始筹办到第一批本科生开学,只用了8个月时间。当时深圳全市有两辆奔驰轿车,一辆给市长,一辆则拨给了深圳大学的校长。

深圳高校的很多闯试更是大胆吃了螃蟹。南方科技大学录取学生的方式采用“6+1+3”的综合评价录取模式,即高考成绩占60%、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占10%,此外,学校组织的能力测试成绩占30%。

深圳还把吸引人才放在突出的地位。深圳大学至今引进了各国院士、国家各类计划人才过百人。而南方科技大学起步就是国际化,有各国院士39人,教师中90%以上有海外工作经验,60%以上有在世界排名前一百大学工作或学习的经历。

2019年成立的深圳技术大学,首任商学院院长霍尔格·哈顿旺曾是德国雷根斯堡应用技术大学原副校长。2020年,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引入国际知名学者、中国问题专家、高层智库郑永年筹建全球与当代中国高等研究院,并聘其担任首任院长。

“深圳缺乏高质量的本土高校与城市科技产业体制深度融合互动发展。”南方科技大学校长陈十一在2019年深圳两会上直言。

深圳大学校长李清泉在“高校·科创·湾区”研讨会演讲中提道:“一流的湾区一定要有一流的人才和一流的创新成果,不可能完全依赖输入,大湾区必须要有高素质人才和高水平原创科技成果的生成能力,这就需要建设世界一流的大学群来支撑。”

陈十一和李清泉的观点对于正致力于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厦门同样适用。尽管厦门在高校建设步伐上比深圳慢了几条街,但启动规划建设翔安国际科教区也算是一个良好的开端。

注:资料来源于厦门市发改委网站、南方日报、央广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