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公子不悔

01

纵观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我们不难发现一个道理,那就是没有永远不变的强大,没有永不衰弱的辉煌。

将视线缩小,一个民族,一个城市的发展,同样如此。大多数事物的发展规律,都类似于正弦函数,有波峰有波谷。高点便是衰弱的开始,谷底便是否极泰来的前兆。

曾几何时,中国工业最强城市,大多数都在北方。从民国到改开之前,北方的工业实力都可以碾压南方。尤其是东北。

有组数据显示,奉系时期的东北拥有占全国产量80%的钢铁、93%的石油、55%的黄金、30%的电力、47%的铁路、38%的对外贸易。

1945年时,东北的经济实力已经超越日本。据统计,1945年时全中国的工业总产值,东北地区占了85%,台湾占10%,其余地区包括长三角、京津冀、珠三角,总共只占5%。

这份荣耀,一直延续到了改开前后。哪怕是1978年,中国内地经济前十,北方也包揽了6座,其中4座位于东北。

制图:城市财经

然而时移世易,随着改开四十年的发展,中国人气、财气以及工业要素,都在往南移。

现如今,在中国内地经济与工业前十榜单中,已经没有了东北城市的身影,甚至前三十经济强中,都没有一座东北城市。

在经济与工业十强阵容中,整个北方,也只有北京在坚守。

GDP方面,我们已经说过多次了,在南京晋级为十强之后,天津被排挤在外,整个内地GDP十强城市,北方只有一个北京。

今天,咱们主要看看南北方的工业实力悬殊情况。

02

上图是过去五年中国内地工业城市实力排名变化情况。

可以看到:

1、和经济十强一样,十大工业强市,北方只有一座北京城,其余全是南方城市。而且,北京也只排在第9位。

2、即便是在五年前,十大工业强市,北方也只有两座,北京和天津。

3、五年间,深圳前进两位,取代上海,成功跻身中国工业第一强市。上海退居第二位。

4、工业十强城市中,珠三角占3座,长三角占4座。这两个城市群,已经囊括了科技、金融、工业、人口等一切发展最好的要素,成为中国当下最具发展潜力的两个片区。

因此,无论就业、生活还是投资,尽可能选择这两个片区。

5、过去五年里,工业实力增长最快的当属泉州。过去五年上升9位,直接上位至工业十强之列。

当年泉州凭借着“三来一补”政策,率先发展乡镇企业、并探索出“晋江模式”“石狮模式”的泉州。但凡你能想到的有名气的服装品牌,基本都来自泉州,比如361度、特步、七匹狼、安踏等等。

凭借着这些品牌,泉州打响了自己的知名度,也做强做大了自己的工业实力。在过去五年中,泉州的工业实力上升了9位。

6、与泉州形成极大反差的,是北方的天津与青岛。过去五年,天津工业实力下滑十三位,青岛下滑5位。

想当年,天津、青岛与上海一起,凭借着纺织产业组成了名噪一时的“上青天”阵容,也组成了当时的一线城市阵容,如今天津和青岛早已失去了往日的光彩。

两座城市的工业实力下滑,与整个北方的环保政策有极大关系。因为这个政策,整个北方的工业实力都在下滑,济南、西安、郑州无不如此,除了北京。

除了大环境外,两座城市下滑如此之快,还有自身原因。

天津主要是之前的水分太多,经过两次挤水分,经济与工业实力都大幅缩水。

青岛则是没有跟上产业转型的步伐。青岛战略新兴产业规模较小,而传统产业缺乏核心竞争力的短板被无限放大,两相夹击下,青岛这几年工业强市的形象在逐渐崩塌。

2017年,成为青岛工业实力的分水岭,当年其工业总产值出现断崖式下跌,2018年继续下跌,随之下跌的还有工业利润。

青岛的制造业中很大一部分可以归为纺织、食品、皮革、木材加工、橡胶、化学纤维等原材料加工业,规模小,利润低,竞争力不强。

从工信部公布的全国制造业单项冠军数量来看,宁波总数达到了39个,其中新材料、汽车零部件、电子信息制造、专用装备和关键基础件类占了绝大多数,而青岛只有15个,其中包括海尔海信各两家、澳柯玛一家。

03

从上图还可以看到,不光北方城市的工业实力位次在下滑,南方一些强中心城市的工业实力也在下滑,比如上海、武汉、成都等。

其实这是一些城市主动调整的结果。很多城市在去工业化,当然不是完全去,而是减轻工业产值的占比。

客观来说,一座城市的工业实力并不是越强越好,关键还是要与城市地位相匹配。

以上海来说,上海去工业化,是为了壮大自己的金融科技实力,作为中国经济、金融、贸易中心,显然金融与科技更适合上海的身段。

北京、深圳、广州、成都、武汉、杭州、南京这些热门城市也是一样。在工业实力已经达到了一定强度之后,发展更好的服务业(科技、金融等),才能够突破自己的天花板,去创造更灿烂的未来。

与中心城市不同的是,像泉州、苏州、佛山、东莞、无锡这类地级市,工业实力越强越好。

这是因为,作为地级市,他们难以在金融和科技的顶层设计方案中,获得一个好的位次,它们只有不断壮大自己的工业实力,才能顺利去承接中心城市外溢的制造业需求。

如果把国家比作一个企业,那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杭州、成都、武汉、南京等城市都是管理层,他们只需要提升自己的软实力,而泉州、苏州、佛山、无锡、东莞、南通等城市,则是技术员工。

技术员工只有不断提升自己的硬实力,找准自己的位置,才能如鱼得水,跟着领导获得更好的发展。

在这方面,泉州是个明白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