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黄老邪 来源 | 镭射财经

近日,兴业消费金融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兴业消金”)披露了“兴晴”系列个人消费类贷款资产支持证券的注册申请报告(下称申请报告),同时公布的2020年业绩显示,兴业消金营收、净利润增速双双放缓。

兴业消金成立于2014年12月22日,注册资本19亿元,股东分别为兴业银行(持股66%)、泉州文化旅游(持股24%)、特步(中国)(持股5%)、福诚(中国)(持股5%)。

根据申请报告,兴业消金2020年营收同比增长28.4%至64.65亿元。尽管营收首次突破60亿元,但这一营收增速明显不及2019年超105.68%。

兴业消金净利润表现优于营收,2020年净利润13.5亿元,同比增长31.01%,仍逊于前三年,2017-2019年其净利润增速均超过100%。

兴业消金营收、净利润两位数的增速,背后是消费金融市场体量庞大,竞争加剧,从蓝海市场逐渐转向红海市场,总体增速放缓。

特别是后疫情时代,线下渠道受冲击严重,线上红利愈发明显,包括兴业消金在内的不少持牌消金亟待转型,而这并不是一件易事。

从申请报告来看,兴业消金2020年放贷规模扩张速度下降,不良率有所上升。2020年发放贷款和垫款391.83亿元,同比增长18.74%,落后于2018、2019年分别为109.1%、65.9%的增速。

为何兴业消金在2018-2019年可实现如此高速增长?据消金界报道,兴业消金是依赖于线下直营的模式,而且抓住了线下大额贷款的空窗期。

2018年以来,线下大额模式收费混乱、风控把关不严等问题爆发,原有依靠线下代理扩张的持牌消金受到影响,中邮消金取消多地代理权,兴业消金、湖北消金或关闭、或暂停代理模式。在此背景下,兴业消金如黑马般崛起,抓住机遇,快速占领市场。

兴业消金主要负责人此前在接受采访时表示,线下、线上模式的背后,代表消费金融行业两种不同的业务模式。线下用户的信贷需求则相对高额、低频,资金用途主要集中在家庭装修、子女或个人教育费用支出等方面。

这一点,与兴业消金较单一的贷款产品及服务有关。

兴业消金官网显示,其旗下产品包括家庭消费贷、兴业计划(助学贷款)、立业计划(房租贷款)。均为现金类信用贷款,用户重复借款次数低,且与垂直领域的消费场景关联不大,为贷后管理,以及向用户提供其他金融服务增加了难度。

根据申请报告,兴业消金主要产品为“家庭消费贷”,主要由公司线下营销团队拓展,严格落实贷款“三查”制度,采用“上门收件、亲核亲访”的模式,通过面谈面签确认客户贷款申请意愿真实性,并对客户的还款能力、贷款用途等进行核实、调查,有效防范贷前欺诈和伪冒风险。

而就在2020年9月,兴业消金因未尽贷款“三查”职责,违规发放不符合消费用途贷款,被泉州银保监分局处以50万元罚款的行政处罚。

此外,专注线下业务贷款,也让兴业消金线上业务略显停滞。线下业务贷款余额在总贷款余额中占比,由2018年的85.43%,上升至2019年的86.99%,线上业务贷款余额占比由14.57%降至13.01%。

这也为兴业消金在疫情冲击下,不良贷款率风险增加埋下伏笔。

截至2020年末,兴业消金不良贷款率为2.34%,这是在监管要求下调整五级分类规则,将原逾期90天以上计入不良调整为逾期60天以上计入不良统计的数据。

按逾期90天以上计入不良统计,兴业消金2019年不良贷款率为1.86%,2020年不良贷款率为1.96%。

在后疫情时代,线上转型已成为持牌消金的首选。曾依靠线下大额信贷高速发展的兴业消金,在线上贷款领域难言出色。

一方面,兴业消金此前推出的多款APP,目前仅剩“空手到”APP继续运营,为用户提供线上最高授信额度为3万元的无抵押信用贷款“小额闪电贷款”、“名企白领贷”等产品,并非与日常消费相关的场景,如旅游、婚庆、数码3C、教育、医美、家装等相结合。

另一方面,线下向线上转型并非易事。新玩家的相继加入,让消金赛道愈发拥挤。

前有新浪微博曲线入股包银消金,度小满金融入股哈银消金、入股湖北消费金融,后有小米消金、阳光消金、蚂蚁消金、唯品富邦消金、苏银凯基消金或获批、或开业。

这些新选手大多依靠大中型互联网公司,后者在资金、流量、场景、数据上具有兴业消金难以比拟的优势,降维竞争压力也让兴业消金的转型压力愈发增大。

科技赋能、数字化转型,依旧是消金行业的共识。

精心耕耘线下信贷的兴业消金,没有理由放弃线上转型的步伐,尤其是在线下获客后,将其与线上消费场景、金融服务相结合,并加大金融科技投入,才能真正降低获客成本,提高风控能力,实现线下、线上两条腿走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