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年来,中国家电产业的不少企业和商家们,到底病在哪里?是方法不够多、思路不够新、手段不够狠,还是内心不够强大?

何声||撰稿

一说到大道理,大家心里都明白:比如说工厂不能再以定制机、爆款机的名义,搞特价低价乱战,打的是工厂没利润、商家没赚钱;比如经销商们,不能再搞忽悠、欺骗那一套,更不能天天呆在店里,抱怨和指责电商等新零售乱来;不管是家电企业,还是家电经销商,都坚决不能搞短期的投机主义,要谋求长期主义的落地和实施;

一说以新手段,大家却都不想干了:比如说推高卖新,商家认为这是工厂的“坑”,凭什么让电商卖特价让实体店推高卖新?低价一片红海,高端怎么能卖得出去;比如说要通过体验营销、服务变革,推动市场从价格竞争走向价值竞争,商家却认为这种投入就是典型的“打水漂”,没啥效果反而浪费时间,不如降价让利来得直接。

这几年来,所有家电厂商,都在寻找“市场不好、消费需求、增长乏力、发展无路”的病根,都希望可以在这一轮的市场快速变化中找到差异化的突破口。但是,现实的困惑就在于上面的集体性困惑:一说道理、一讲问题,大家心里都清楚,但一涉及到动真格,要去尝试新的手段、新的理念,以及新的方法,就会面临“瞻前顾后”犹豫,以及“进二退三”的徘徊不前。

这也正是家电圈最近几年想不通、理不清的家电业发展“症结”所在:既然大家已经知道了过去结束了,未来才刚刚过去,老办法不行了、新手段还要尝试磨合,却为何不愿意去改变?难道,中国家电产业的“病根”只是上述“知道做不到”、“想到干不到”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

经过40多年的发展,中国家电业在规模上、品牌上、数量上,可以说是“全面变强大了”。但是,很多家电人的内心并不足够强大和自信,本质上还是中国家电业还没有真正变得强大,没有真正建立主导和左右全球产业发展和变革进程的绝对实力。

害怕失败、不愿等待、担心错过,这些内心的不自信可以说在家电行为“比比皆是”;甚至一些实力并不强大的家电厂商,还在担心“输不起”。说实话,真正导致当前很多家电厂商面对已经明确的未来市场,已经清晰的路径,仍然不敢“真刀真枪动真格奋斗”的原因,正是缺乏足够强大的内心和自信心。

正如一些家电厂商,至今在一线市场上,还想着通过策划包装一些“洋品牌”的身份,为企业和产品“贴金”,却完全没有足够的自信心,凭借差异化的产品、技术和服务,来赢得更多的年轻主流消费人群认可。一些厂商还想通过一些“洋马甲”来忽悠欺骗年轻用户,却忽视了这些年轻人已经在快速建立自己的民族自信心、自豪感,也认识到中国制造、中国原创的价值与魅力。

不少已经“做强做大”的家电企业和商家,并没有真正拥有与规模实力相匹配的发展内涵和商为修养,即“软实力”。大量的中国品牌、中国创新和中国企业,至今仍然无法摆脱“山寨”、“模仿”、“炒作”等商业的痕迹。

一线市场上,大量“家电厂商的暴发户”们,只能享受量增利涨,却不能承受“转型变革中的业绩下跌甚至经营决策的小小失败”;大量的千亿家电巨头们,也只是在年复一年追求短期的业绩做大增长,越来越没有耐心和信心去等待一场充满挑战和未知的转型变革过程。这也直接引发并导致大量家电厂商触顶“心理天花板”了。

所以当前家电产业的“病根”其实并不复杂,只是很多的厂商不愿意承认事实、害怕被失败拖累、总是担心错过错失。却从来不思考一个问题:市场不等人、时间不等人、对手不等你!

====

家电圈:覆盖产业面广阔、内容专业、观点鲜明的价值分享平台。文章未经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必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