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专家大呼“结构性牛市”,但是A股出现指数天天涨,但是普遍个股下跌的反常情况。这和大部分人对于市场的认知出现偏差,这无外乎是因为市场的整体逻辑产生巨大的变化。尤其是2021年2月,已经出现大面积个股跌破2440点的股价的情况了。

在过去,A股市场是审核入市,有国家监管机构负责监管,保障企业的业绩和质量,对于投资者负责。而且由于我国的特殊情况,基本都是一旦入市就很难退市了,即使是已经名存实亡,并没有业绩的上市公司,也会因为上市的高门槛,而获得借壳上市的“壳价值”。壳价值的意义就在于A股上市公司退市困难,甚至无法退市,具备价值托底。

但是这一切的市场逻辑,因为注册制的推行以及退市的高压线改变,导致中小个股没有了价值托底,导致产生整体市场风险偏好的改变。大部分投资者相对来说,还是对于自己的本金相当看重的,宁可少赚一点,也不想让自己血本无归。一般来说,风险分两种——一种是波动性风险,一种是本金损失风险。只要本金不损失,只不过是价格波动而已,通过时间的推衍可以不断化解。但是如果是业绩长期下降甚至亏损,或者出现种种造假行径,那么有可能直接退市导致本金彻底损失。

所以这个时候就会出现资金的聚集效应,一方面是市场的韭菜太多了,真正具备投资能力的合格投资者太少,很多缺乏投资能力及承受能力的小白看见出现牛市就蜂拥而至,感觉是牛市就是买什么就是涨什么。实际情况却远非如此,因为A股市场的逻辑已经远远不是过去的市场逻辑,已经从有限的几只股票变成现在4000多个上市企业,对于甄选真正优质的股票难度已经远远超过过去。普涨普跌的牛市市场已经可以说一去不复返,一方面是市场容量更大了,资金无法撑起市场的全面持续上涨;另一方面是投资方式更加多元化,市场上的投资者有更加优质的投资标的,或者性价比更高的投资标的,导致聪明资金的活跃流动。

有些专家称,A股未来将会向美股看齐,走长期“慢牛”行情。这个观点我是比较持中立态度的,首先美股实际是个全球开放性市场,全球资金聚集效应比较大,而A股市场实际比较封闭,而且散户比较多,资金的聚集实际是不够的。因为金融科技或者说互联网涉足金融投资领域,使得根本不具备投资头脑和投资能力的小白接触了远远高于他们承受能力的金融投资产品。例如某宝,经常逆经济周期的向不明所以的小白用户推荐基金产品,通过抽样调研,实际小白就是无脑瞎买,对于预期的风险和收益都是一脸懵,他们感觉就是多几个点就很舒服。所以,未来实际是互联网金融平台引流的基金机构投资比较多,因为实际愿意虚心学习,或者说愿意为投资付出代价的比较少,实际更多的只不过是为了让自己的闲钱有一个去处,而本身并没有什么长远的规划。所以,A股目前正在处于机构化投资增多,且互联网平台引流的阶段。这个阶段,流量为王,由此会出现很多非一流的基金公司和基金经理走互联网的平台,实际本身的投资实力很一般,只会照抄作业而已,由此才会导致目前的a股市场的龙头股集体抱团事件。

总结以下,指数涨而个股普跌的结构性牛市的形成原因:

  1. 注册制推行下,新上市更加容易,壳资源的价值托底消失。

  2. 退市制度的推行,导致投资的不确定性加剧,确定性的业绩龙头才能保障本金的大概率安全。

  3. 互联网引流效应导致的资金偏重,水平一般的基金公司和基金经理所操控的基金规模更大,对于市场的影响力占比也更大。由于抄作业的基金经理更多,导致龙头聚集效应更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