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在闯关A股的大军中,公司主动撤回IPO申请的现象频发,原因何在?仔细研读这些公司的申报材料后不难发现,不少公司存在信披数据前后不一、虚假披露、隐瞒披露等违规行为,有些公司的申报材料存在瑕疵。在交易所强监管的震慑下,企图蒙混过关的公司求生欲满满,毕竟,“主动撤回”总比被“当众打脸”要体面得多。

1月22日,浙江光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光华科技”)的求生欲爆发了。

当日,光华科技与保荐人国泰君安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分别向上交所提交了《浙江光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关于撤回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科创板上市申请文件的申请》(浙光华科技(2021)2号)和《国泰君安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关于撤回浙江光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科创板上市申请文件的申请》(国泰君安司发[2021]95号),申请撤回申请文件。

1月25日,上交所决定终止对光华科技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科创板上市的审核。

光华科技为什么心虚?

既然它瞄准的是科创板,来看看它的科创成色如何。

其招股说明书(申报稿)(以下简称“申报稿”)显示,光华科技是一家专业从事聚酯树脂研发、生产、销售的高新技术企业,主要产品包括环氧固化聚酯树脂、TGIC固化聚酯树脂、HAA固化聚酯树脂及特殊用途聚酯树脂等系列。2017年-2019年,公司聚酯树脂的收入分别为54,956.47万元、67,855.77万元及73,583.82万元,占营业收入比重分别为93.89%、99.14%及99.72%。

光华科技在申报稿中表示其符合科创属性和科创板定位要求,理由如下:

1、研发投入情况:报告期内,研发费用分别为2,091.77万元、2,345.57万元、2,639.83万元,三年合计研发费用7,077.16万元,研发投入金额累计在6,000.00万元以上。

2、发明专利情况:截至招股说明书签署日,共计拥有发明专利6项,其中5项发明专利已形成主营业务收入。

3、营业收入情况:报告期内,销售收入持续增长,2017年、2018年、2019年营业收入分别为58,531.12万元、68,446.61万元、73,788.61万元,最近一年的营业收入达到3亿元。

证监会2020年3月20日发布的《科创属性评价指引(试行)》、上交所2020年3月27日发布的《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企业发行上市申报及推荐暂行规定》显示,科创属性同时符合下列3项指标的发行人,支持和鼓励其按照规定申报科创板发行上市:

(一)最近3年累计研发投入占最近3年累计营业收入比例5%以上,或者最近3年研发投入金额累计在6000万元以上;其中,软件企业最近3年累计研发投入占最近3年累计营业收入比例10%以上;

(二)形成主营业务收入的发明专利(含国防专利)5项以上,软件企业除外;

(三)最近3年营业收入复合增长率达到20%,或者最近一年营业收入金额达到3亿元。

我们来逐条比对一下:

光华科技申报稿截图。

首先,综上可知,光华科技最近3年累计研发投入为7,077.16万元,最近3年累计营业收入为200766.34万元,前者占后者的比例约为3.5%,与5%尚有不小差距,幸而最近3年研发投入超过了6000万元,惊险过线。

光华科技申报稿截图。

其次,申报稿显示,光华科技拥有专利11项,其中6项为发明专利,都与主营业务有关,比规定的5个多出一个,惊险过线。

最后,综上可算出光华科技的最近3年营业收入复合增长率,约为8%,与20%有着相当大的差距,幸而2019年的营业收入超过了3亿元,再一次惊险过线。

综上可知,光华科技的科创属性只能算勉强达标。

如今,各行各业都渴求高质量人才,已登陆科创板或者拟在科创板上市的企业就更需要实力过硬的研发队伍。自称“高新技术企业”的光华科技在这点上的实力如何呢?

光华科技申报稿截图。

申报稿显示,截至2019年12月31日,光华科技在职员工291人。其中研发人员56人,占员工总数的比例为19.24%;本科学历员工数为21人,占员工总数的比例为7.22%;硕士及以上学历员工数为4人,占员工总数的比例为1.37%。

唯学历论不可取,但对企业研发实力有着高要求的科创板来说,学历可以直观体现研发人员的实力,进而展现企业的研发实力和发展潜力。综上可以看出,光华科技的研发人才储备不足,且现有研发人员良莠不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