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财姥爷 编辑:小市妹

  问:我是去年7月份沪指3000点左右入市的,买的还是业绩不错的公司,现在到了3500点,我的持仓却下跌10%,姥爷您说说看,我在牛市为啥还会这么惨?现在的市场环境下,我该怎么办呢?

  财姥爷:朋友别哭!这不是你个人的问题,是当前市场环境下大多数投资者共同的境遇。

  我看了一下数据,2020年7月以来,各大指数确实都出现了大幅上涨,沪指涨了近20%,深成指和中小板指数涨了25%,创业板指涨了33%,完全是牛市的感觉。

  但是期间A股下跌的股票有2639只,下跌超过10%的有2053只,超过了总股票数的50%;下跌超过20%的有1421只,超过了总数的30%。也就是说,即使不考虑到那些频繁调仓导致更严重亏损的案例,大多数人的收益应该比你还糟糕。

  更魔幻和惨烈的是,2019年1月4日沪指见底2440点以来,该指数涨了近50%,深成指和中小板指数涨了1倍以上,创业板指数更是涨了近3倍,A股下跌的个股仍然达到了1757只,超过总数的40%。如此这般牛市,A股之前确实从来没有出现过。

  市场的另一面,是部分龙头公司的暴涨。以最受关注的贵州茅台为例,2020年7月以来,其涨幅超过60%;2019年1月以来,其涨幅接近5倍,目前其PE(TTM)估值已超过60倍,是历史估值中位数的2倍有余。对于市值接近3万亿、业绩增速不过20%的公司来讲,这种涨幅和估值水平,在过去是不可想象的。

  正所谓一“酱”功成万骨朽。

  我早说过,在注册制和机构化的背景下,以后A股可能是美股化的趋势。即使是牛市,也只是优质公司的结构性行情,鸡犬升天的普涨可能很难再见到了。但是,头部好公司炒到如此高的估值,市场分化到如此极端的程度,确实是我始料未及的。

  这或许只能说明一个问题,当前机构投资者对未来经济前景比较悲观,所以业绩稳定性比高成长更重要,更能获得较高的估值。

  对于当下市场的应对之道,我有几点意见,供你参考:

  1、远离垃圾公司,远离短线炒作,丢弃短期暴富的幻想,坚持长线价值投资的策略。

  2、如果你觉得自己拿的是好公司,而且估值很低,这个时候割肉再去满仓追那些高估值龙头是不理智的。风水轮流转,只要是便宜的好公司,其价值早晚会在资本市场得到充分地体现。

  3、尽量均衡配置,不要把过多的仓位押在一个公司、一个行业或者一种风格上,即使是那些高估值龙头公司,适当配置一部分比例也未尝不可。

  4、相对更稳妥的办法,是长期定投大盘指数型基金,这样既可以避免赚指数不赚钱的尴尬,保证获得相对稳定的收益,也是比较省时省力的方法。

  问:我感觉最近几年基金特别火,身边朋友好像都在买基金,一些明星基金经理发行的产品,抢都抢不到。姥爷如何看待中国基金行业的大发展?明星基金经理的爆红,又说明了什么问题?普通投资者应该如何正确认识和投资基金?

  财姥爷:基金的火热,从一些数据上可以反映出来。

  2012年以来,公募基金管理规模就迅速增加,2014年突破4亿,2015年突破8亿,2017年突破10亿,2020年突破了20亿。

  去年新发公募基金规模更是大幅增长,达到了3.12万亿份,创下新基金发行的年度新高,高于2017年—2019年的发行总和,与2019年相比增长110.16%。一些明星基金经理新发产品,申购极其火爆,几十亿的规模,往往数小时就能售罄,最后的配售率只有20%左右,让人咋舌。

  我觉得,基金行业的大发展,一方面是因为在新的经济金融形势下,老百姓对资产配置和资产的保值增值有了更多的认识。另一方面,自然是最近几年来基金极强的赚钱效应。

  当前经济金融形势的最大特点,就是经济增速下行和低利率并存,同时资管新规打破了刚性兑付。通过银行存款或者购买银行保本型理财产品获得高额收益的机会,基本上一去不复返了。

  银行存款之外,老百姓可以配置的基础型资产,主要就是股市、楼市和债市。

  楼市受到了政策的严密控制,近年来收益日趋下降,而且房子在老百姓的财富中占比已经过高,再增加楼市配置的性价比不高。

  股市和债市是比较专业的市场。近年来股市分化严重,赚指数不赚钱的现象突出,而债市中违约现象也频繁发生,个人投资者直接投资显然风险较大。

  在这种环境下,由专业投资者管理的基金产品,逐渐成为老百姓新的选择。特别是在最近2年,偏股型和混合型基金收益率中位数都高达30%,极强的赚钱效应成为最好的广告宣传,吸引着大批基民入市。

  一些明星基金经理和基金产品的爆红,其实也在情理之中,只是行业集中化趋势在基金领域的体现而已。

  目前,头部的前10家基金公司,管理资金规模超过了全行业的40%。其中,易方达张坤管理规模超过1000亿,广发基金刘格菘管理规模达到844亿元,景顺长城刘彦春达783亿元,排名行业前三,个人管理规模基本都相当于一家中型基金公司管理总额。

  现在基金很火爆,但是确实也有很多怪现象。

  比如我看到一些投资者,自己买股票的时候不敢买某些估值过高的公司,但是重仓买的很多基金产品,其持仓却都是这些高估值公司,这种逻辑其实挺奇怪也挺危险的。

  总之,世界上没有那么容易赚到的钱。在投资基金的时候,不能盲目跟风,一定要多学习相关知识,一定要有风险意识,不要有一夜暴富的幻想。比较靠谱的方式,首先是找到比较好的基金产品,然后通过长期定投的方式,获得稳定持续的收益。

  问:本周股市出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千亿大白马上海机场因为业绩预告巨额亏损,以及和中国中免的一纸免税店补充协议,股价连续三日暴跌,导致张坤、冯柳等一众明星基金经理踩雷。与此同时,中国中免股价却出现连续大涨。姥爷如何看待这次事件?对于这两家公司未来的发展趋势,姥爷又有何看法?

  财姥爷:上海机场业绩巨亏,肯定不是股价暴跌的主要原因,因为这是疫情带来的预期中的事情,股价之前早有反应。真正导致其暴跌的,是和中国中免签的这份免税店补充协议,这是预料之外的突发事件。而且这次协议对上海机场未来业绩前景确实构成了较大的影响,所以资本市场才会反应激烈。

  简单来讲,该补充协议的最大变化,就是增加了对上海机场流量的考核性指标,使其在2021到2025年对中国中免免税店的租金收益,将从过去的“下有保底,上不封顶”,调整为“下不保底,上有封顶”。

  显然,这是疫情下上海机场客流下降后议价能力减弱的表现。在这种协议下,其未来5年业绩的确定性和成长空间确实不容乐观。

  但是,我相信这次事件对上海机场的影响不是永久性的。

  作为国际客流最大的国内机场,上海机场海量的优质客源是其最大资源和护城河,坐地收租的盈利方式也是极好的商业模式,这是吸引一众明星基金经理重仓的根本原因。

  未来一旦疫情好转,国际客流回暖,其对租户仍然具备强大议价能力,未来的成长空间仍然值得看好。

  至于中国中免,本次协议自然是增强了其未来5年业绩向好的确定性,但是真正支撑其长期业绩发展的,是中国免税市场的飞速成长和国人巨额海外消费的回流。

  作为市场占有率超过80%的免税行业绝对龙头,中国中免未来无疑将充分受益于行业的发展红利。

  免责声明

  本文涉及有关上市公司的内容,为作者依据上市公司根据其法定义务公开披露的信息(包括但不限于临时公告、定期报告和官方互动平台等)作出的个人分析与判断;文中的信息或意见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商业建议,市值观察不对因采纳本文而产生的任何行动承担任何责任。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