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关注更多资讯更新中,文章涉及个股仅供参考,风险自控。

PLA、PBAT 是可降解塑料领域主流产品

可降解塑料产品百花齐放。塑料是现代化工行业最重要的材料之一,然 而由此产生的“白色污染”问题被广泛关注。可降解材料不仅可以大 幅减少废弃塑料对环境造成的影响,同时也是实现资源循环和利用的 有效载体。各种可降解塑料在性能、实用性、降解性、安全性上都有其 各自的特点。PLA 和 PBAT 因其性能优良、生产技术较成熟、产业化程 度较高,成为了可降解塑料行业的主流产品,发展前景广阔。

PLA 技术壁垒较高,核心竞争优势在于丙交酯的生产

PLA 目前是产业化最成熟、产量最大、应用最广泛的生物基和生物降解 塑料。PLA 制备有两种方法,分别是丙交酯开环聚合法和直接缩聚法, 工业上广泛采用的是丙交酯开环聚合法。中间体丙交酯的合成和纯化 是目前 PLA 工艺流程中的核心技术和难点,其反应条件苛刻、工艺复 杂、技术要求较高、生产成本较高,是国内企业 PLA 产能扩张的主要技 术壁垒。目前 PLA 产能主要集中于海外,国内仍处于起步阶段。许多企 业正在加强与科研机构的合作研发,试图打通乳酸、丙交酯、聚乳酸的 全产业链。预计未来 PLA 投产速度将有大幅提升,市场前景广阔。国内 在建或规划 PLA 项目新增产能合计 160 万吨。上市公司金丹科技、万 华化学、道恩股份、中粮科技也在积极布局 PLA 产业链。

PBAT 技术较为成熟,核心竞争优势在于一体化水平

PBAT 是目前生物降解塑料研究中非常活跃和市场应用最好的降解材料 之一。共酯化(直接酯化)、分酯化和串联酯化是 PBAT 制备常用的三 种方法,国内企业主要采用直接酯化法,该工艺操作简单,工艺流程短、 原料利用率高、反应时间短、生产效率高,但也存在反应体系物质较复 杂、相对分子质量分布宽且不易控制等缺点,对产品质量有影响。我国 PBAT 产能居于全球领先地位,技术较为成熟。在同质化竞争的情况下, PBAT 的核心竞争优势在于公司的一体化水平。一体化水平的提高将有三大优势:

(1)避免上游原材料价格波动;

(2)保障原材料供给;

(3) 生产成本的进一步下降。随着不断有新的在建产能涌入,未来市场竞争 加剧,一体化的成本优势将凸显。在建产能方面,PBAT 在建或规划产 能合计达 563 万吨,是现有产能的 10 倍以上。PBAT 产业较为成熟,行 业内投产加速,新增产能比 PLA 更多,恒力石化、金发科技万华化学道恩股份彤程新材等上市公司不断加码 PBAT 赛道。

“禁塑令”开始实施,应用场景不断拓展,供不应求

经过 2020 年一年的准备期,我国已形成了国家-地方多层次的禁塑政策体系,政策再度趋严,进入执行阶段,对可降解塑料行业的利好正式落地。可降解塑料已应用在多个场景,如线下商超、零售和餐饮、外卖平台、社区团购平台等,需求量因此大幅增加,出现了供不应求的局面。据我们测算:未来 5 年中国可降解塑料市场需求量有望达到 238 万吨, 市场规模可达 477 亿元;未来 10 年有望达到 428 万吨,市场规模可达 855 亿元,未来可降解塑料市场空间较大。

政策推动需求量猛增,应用场景广泛

我国逐步推行“禁塑令”,执行力度较大。可降解塑料的成本相对较高,通 过政策限制成本较低的不可降解塑料袋的使用,推动可降解塑料的生产与销售。 在国家政策上,我国“限塑令”推出较早,早在 1999 年,我国国家经贸委发布(99) 第 6 号令,规定 2000 年底前全面禁止生产和使用一次性发泡塑料餐饮具的文件, 走在世界前列。2020 年 8 月,商务部公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商务领域塑料污染治 理工作的通知》,此次“禁塑令”不仅要求禁止、限制使用对环境负担较大的塑 料,还加快推广塑料的可替代产品,比如可降解塑料、纸质包装等,有助于可降 解塑料对传统塑料的替代进程,这也为替代产品市场快速发展奠定了良好的政策 基础。在地方政策上,自 2015 年开始,陆续有地方政府推行出政策限制对塑料的 使用,近年来,北京、上海等城市都提出了具体的禁塑措施,与限塑令不同,禁 塑令对于可降解塑料的市场增量贡献更大,有利于可降解塑料替代率快速上升。 经过 2020 年一年的准备期,国内已形成了国家-地方多层次的禁塑政策体系,政 策再度趋严,进入执行阶段,对可降解塑料行业的利好正式落地。可降解塑料应用场景广泛,供不应求。自 2021 年 1 月 1 日开始,最严禁塑 令开始实行,不可降解塑料袋禁止在北京、上海等城市和省会城市使用,一次性 塑料吸管也在全国的饮料连锁店中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可降解塑料或纸质材料制 品。以 PBAT 和 PLA 为原料的可降解塑料逐渐渗透到生活中,商超、餐厅、饮品 店等各行业纷纷采取措施落实减塑。许多线下商超更换使用可降解塑料袋,如京 客隆、永旺超市、便利蜂、KKV 等;奶茶店更换使用具有生物可降解性质的塑料 吸管,如喜茶开始使用 PLA 吸管和杯子;零售和餐饮品牌使用具有生物可降解功 能的餐盒,如盒马、麦当劳、肯德基等;外卖平台、社区团购平台使用具有可降 解功能的塑料袋以减少白色污染。可降解塑料需求量因此大幅增加,出现了供不 应求的局面。据每日经济新闻消息,可降解塑料原材料 PBAT 的价格已从 20 年 12 月底的 2.3 万元/吨,上涨至 1 月初的 2.6 万元/吨,不到一个月涨幅达 13%; 国内 PLA 报价也从一年前的 2 万元/吨上涨到现在的 3.2 万元/吨,涨幅达 60%。

我国政府早在 2007 年就要求全国 范围内禁止生产、销售、使用厚度小于 0.025mm 的塑料购物袋。早期商场、超 市塑料购物袋使用减少量在 75%左右,但是政策的执行效果呈现逐年递减趋势, 出现了反弹。同年国务院也下发通知,要求商品零售场所一律不得免费提供塑 料购物袋,但到 2018 年,零废弃联盟调研表明,调查的 1101 家线下门店中, 不合规塑料袋占比达 78%,除大型超市、连锁便利店较为严格以外,其他类型 门店近 90%不收费。

我们认为,我国在提高“限塑”法律法规的强制性和全面性以及加强政策执行 力度上的进一步行动,将缩短我国可降解塑料渗透率与欧洲的差距,并在此过 程中释放相当一部分可降解塑料的需求。

​基于各地政策,对可降解塑料的总体替代率进行保守估计。我们依据各省市 禁塑政策执行时间表和执行力度,以及海外可降解塑料发展历程,预测了我国未 来可降解塑料的需求变化。预测中国可降解塑料市场需求量的基本思路如下: 2020-2025 年,由于有明确的禁塑政策,我们根据禁塑政策执行时间和力度,在保 守条件下,预测 5 年内各省市可降解塑料的替代量。保守假设各地区“禁塑令” “开始执行”的替代率 10%、“进一步推广”的替代率 20%、“完成替代”的替 代率 30%。“完全替代”意为不再销售传统包装塑料制品,但由于其他材料的竞 争,例如纸质包装袋/盒,考虑西欧和美国可降解塑料在包装领域的替代率不超过 30%,“完成替代”的替代率假设为 30%。根据各省份“禁塑令”的执行时间表 及禁令范围,不同省市的落实情况按照等级乘以系数,其中 2020 年因为疫情影响,替代率为通常情况的 70%。根据上述假设,我们预测了 2020 年到 2025 年我 国各省份包装领域可降解塑料对传统塑料的替代率。根据各省市预测可降解塑料 的替代率、涉及人口,以及人均消费包装塑料制品量,我们预测 2020 年到 2025 年,我国包装塑料总替代量分别为 50、98、125、153、180、207 万吨。假设未来 全国年废弃塑料总量维持在 4200 万吨不变,预计,2020 年到 2025 年可降解塑料 替代率分别为 1.19%、2.34%、2.99%、3.63%、4.28%、4.92%,呈现逐渐减缓的趋 势。通过国内塑料的消费类以及进出口量,得出可降解塑料总消费量(万吨)以 及可降解塑料的总产值(亿元)。到 2025 年,预计我国可降解塑料需求量可到 238 万吨,市场规模可达 477 亿元;到 2030 年,预计我国可降解塑料需求量可到 428 万吨,市场规模可达 855 亿元,需求总体呈现减缓上升的趋势,我国未来可降解 塑料市场空间巨大。

国内可降解塑料相关上市公司主要有:金发科技、金丹科技、瑞丰高材、中粮 科技、华峰氨纶、彤程新材万华化学。其中当前上市公司中已有产能建成的 主要是金发科技的 7.1 万吨 PBSA 和 PBAT、另外还有中粮的 3 万吨 PLA。其 他的上市公司正处于产能规划和建设阶段。

金丹科技:立足乳酸生产,积极布局聚乳酸 PLA 产业链。

万华化学:PBAT 与 PLA 协同布局,进军可降解塑料领域。

道恩股份:加大研发投入,储备可降解塑料技术。

中粮科技:产业布局持续推进,引领聚乳酸领域发展。

金发科技:潜在产能充足,产品大部分销往海外。

恒力石化:基于石化优势,积极拓展 PBAT 市场。

万华化学:推进产业链一体化布局,PBAT 项目处于环评阶段。

道恩股份:加强合作研发,推进 PBAT 产业建设。

彤程新材:与巴斯夫合作,建设 PBAT 工厂。

瑞丰高材:与上海聚友化工技术合作,打开未来成长空间。

点击关注更多资讯更新中,文章涉及个股仅供参考,风险自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