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余兆也

编辑:梦阳

风品:蓝海 沈禾

来源:首财--首条财经研究院

“得屌丝者得天下。”

11月21日,小米高管王嵋此言,上了热搜。

被企业盖棺“loser”,自然引发用户不悦甚至愤怒。

所幸,小米集团迅速道歉,王嵋也即刻请辞。

屌丝与韭菜

当然,动静这么大,除了用户感情,或也触及了小米的战略痛点:挣脱“性价比”标签、向高端转型。

不可否认,坐拥6000亿港元市值的小米已足够高光。但忆峥嵘岁月,正是米粉的孜孜支持,才让其从寥寥数人的创业公司,巨变为世界五百强科技企业。

曾有用户评价“小米是唯一一款便宜的同时,还能让使用者感受到尊严的手机。”

如今,这份尊严却被浇灭: 小米豪横,米粉“屌丝”,怎能不怒?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12月2日上午,小米集团开盘前突然停牌。午间,发布公告确认即将通过8.9亿美元可转债和价值约31亿美元的增发配售,募资近40亿美元,随后宣布复牌。

40亿美元,堪称港交所史上最大额度定增配售。而23.7港元的定增价格,位于配售区间最低值,相比前一日收盘价折扣幅度在9.4%。

由此,不少投资人也怒了,抱怨小米割韭菜。

当日,小米股价最大跌至23.6港元,收于24.3港元,跌幅超7%。

不满情绪,可以理解。有媒体指出,小米配售股份在前一晚就全部认购完。

是否内控不当,提前泄漏信息?

第一财经报道称,消息是在小米集团年度投资者调研大会之后走漏。

但也有专家表示,大体量的公开募资,每个环节都有走漏可能,如没证据证明小米内泄,其不用承担责任。

葫芦帐,显然算不清。低价回购,高价配售,雷军财技果然了得。

只是,是否赢了资本,输了口碑呢?

有投资者言:把用户当屌丝,把股民当韭菜,以后还有谁敢长期持有小米。

是啊,这一波波折腾到底在闹哪出?

一切起于青萍之末。细想,或并非偶然事件。

实际上,中低端心结已困扰雷军好久,尤其是在今年。

灵魂三问 高端化有多难?

11月18日,2020亚布力论坛上,雷军发出灵魂三问:为何大众普遍认为小米产品都是中低端?认为小米产品都是代工的、贴牌的?认为小米没技术?

此前,其曾在多个场合强调,小米手机要走高端化。今年初推出的小米10系列,即剑指高端市场,售价3999元起,至尊版价5299元。

但这个高端梦,并不好圆。

数据说话。2020三季报显示,小米智能手机平均零售价从2019年同期的1006.5元人民币升至1022.3元,高端升势并不算明显。毛利率甚至从去年同期的9.0%滑到8.4%,相比苹果、华为动辄超30%的数据可谓水火。

今年前10月,小米中国大陆地区定价3000元以上及海外定价300欧元以上的智能机全球销量超800万台,约占总销量的8%。

成绩值得肯定,但体量及占比仍然偏小。换言之,小米手机依然有较强的中低端属性。

整体毛利率看,由2019年第三季度的15.3%降至2020年第三季度的14.1%。IoT由12.8%涨到14.2%,互联网则由62.9%降至60.4%。小米表示,后者下降由于金融科技及游戏业务毛利率下降。

也有好消息。

第三季度,小米集团整体营收 722 亿元,同比增长 34.5%;净利润 41 亿元,同比增长 18.9%,营利均创单季历史新高。智能手机收入476亿元,销量4660万部,同比增长45.3%,远超其他手机厂商。Canalys数据显示:小米手机全球范市场份额升至13.5%,排名第三,大陆地区为12.6%,排名第四。

何有如此神勇表现?

多半沾了华为芯片断供、供应链承压的光。

2019年为例,华为Mate和P系列年度手机出货量年度超4400万部,智能手机出货量达2.4亿台。而2020年第三季度,华为出货量5190万部,同比下降22%,小米则凭借42%增长位列全球第三。

作为国货高端之光,华为出货量6年首次下跌,给了小米难得的向外走、向高走机会。

第三季度,小米国内实现19%增长,印度市场增长9%、欧洲增长更猛,甚至在俄罗斯已跃居市场第二,离华为冠军之位仅一步之遥。

专家表示,机会稍纵即逝,竞品必须快速填补华为产能受制而空出的渠道、市场、品牌认知。

Strategy Analytics曾预计,如华为芯片受阻持续到明年,预计将释放约1亿部市场空间。

从此看,小米上文的高端梗、40亿美元增发,就有了逻辑注脚。

据腾讯科技12月2日报道,小米一直在与供应商洽谈,预订高达2.4亿部手机的零部件。

磨刀霍霍,野心足够大。

不大也不行。国内手机市场已触到“天花板”。信通院数据显示,今年10月国内手机总体出货量同比下降27.3%。1~10月国内手机出货量下降22.1%。被寄厚望的5G“换机潮”爽约,市场正从增量向存量转换。

换言之,小米也必须向高走,向外走。

Canalys数据显示,2020年第三季度全球十大最畅销机型中,Redmi手机占三席,售价集中在千元档位。

显然,海外销量能势如破竹,也是靠着小米的传统优势——性价比。

毕竟,小米便宜好用的标签已深入人心。2018年时,雷军甚至抛出“硬件综合净利润率”,表示永远不会超5%。

此言一出,成功收获市场份额,但也强化了其中低调性。

确定,对于快消电子产品而言,高端下沉容易,低端进阶很难。

均价1000多元的品牌,前期受众支付力并不强。推出高端价位机,如产品没有明显独特的竞争优势,进阶难度可想而知。

成也“屌丝”,败也“屌丝”的吐槽,不无道理。

不懂高端? 久久为功

阻力,不止来自往期的刻板印象。

说千道万,高端化需硬实力打底。

2020三季报显示,小米季度研发投入23亿元,占总收入3.2%,比去年同期的3.7%还要低。实际上,过去两年里,小米研发投入一向“小心翼翼”。过去八个季度,研发营收占比始终在3%-4%间徘徊。

而单单2019年,华为研发费就达到1317亿元,总营收中占比超15%。怎能不坐稳国产高端品牌王者呢?

有数码博主开麦:“雷军不懂高端”、小米是“假高端的形式主义”。

观点不乏片面、偏激,但也并非完全妄言。

业内人士指出,国内头部几家手机厂商,纯代工的只有小米一家。

行业分析师于盛梅表示,从高端市场看,苹果在代工厂中拥有专线,华为旗舰机也由自有工厂生产。小米想高端发力,自建工厂或生产线势在必行。

公开信息显示,小米手机代工厂主要有两家,富士康主要代工小米手机的旗舰机型,英华达主要代工性价比机型,如红米系列等。

需要指出的是,代工与低端没有因果联系,但相应的成本控制、环节管理等,必然加大品控难度,是否与高端属性产生冲突值得考量。

以2020年的高端主力机型小米10为例,其与小米CC9 Pro不采用相似设计ID、曲面屏设计,就连后置镜头模组也很相似。而后置四镜头,除1亿像素主摄外,超广角减配、两颗200万像素的微距和景深镜头也不乏鸡肋感。而90Hz 1080P的屏幕和仅支持Pi2防水,是否难撑高端?

除了配置设计,质量品质也有质疑。

如11月12日,用户清静-平和在黑猫投诉称,小米10 PRO 手机充电异常,第一次维修更换了主板,不到20天有出现同样故障,并在第一次维修过程中工作人员不慎损伤摄像头组件。手机购买不到三个月,因故障更换了主板,更换后不到20天有出现同样问题,应该是手机有缺陷......

11月4日,另一用户在黑猫投诉称,8*16号在苏宁易购小米专卖店,5999购买的小米10至尊纪念版黑色12+256版本。11月1日发现NFC功能不好用,在小米商城选择了寄修服务。小米售后告诉我要更换主板,但是不是我人为损坏给我保修......

11月24日,用户“旭曰201208”投诉称,天猫京合旗舰店下单小米10青春版使用出现死机现象,要求退货退款。

......

上述投诉,均已通过平台审核。

对于小米10的高价,雷军曾专门解释称,光骁龙865的芯片就比上一代贵了500元,总成本高了1000多元。

但高价不代表高端,高品质才是关键。

同时,稳定产能,也是重中之重。今年的小米10,同样也经历过供货“危机”。

懂不懂高端,是不是假高端,仁者见仁,不做评判。

但可肯定的是,高端化之路并非一蹴而就,背后是供应链、产品力、品牌性等诸多要素的综合使然,任一环节有短板,都会让用户口碑、体验打折扣。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6月刚入职小米的CMO杨柘于近日因身体原因“转岗”,转任中国区营销顾问。个中缘由,引发热议。据《晚点LatePost》消息,转岗是因“工作未获雷军的认可”。

公开信息显示,杨柘可谓圈内知名的高端化营销大师,摩托罗拉、苹果、三星、华为等品牌手机产品均有其参与。尤以塑造高端形象见长,比如华为P7、P8、Mate 7等,可以说华为高端化转变,杨柘起到了重要作用。

大师出马也没力挽狂澜,小米高端转身可见之难。

在铑财看来,高价不代表高端。一字之差,却是一个对消费者心智改造的浩大工程,要有真正独特的创新力、品质力做基底。“人无无有,人有无精”,是小米摆脱低端标签的破局利器。个中耐心、恒力试探,产品打磨、产业链搭建,堪称滴水穿石。需日拱一卒,久久为功。

另一厢,小米的传统性价比优势,也非固若金汤。

友商追击凶猛。不仅华为、OPPO等国产品牌极尽性价比之能事,连大咖苹果也已“放下身段”,争夺下沉市场。

一个标志性事件是,苹果今年4月份发布的iPhoneSE2下探至3000元区间,这在以往是难想象的。价格下沉引发购满热度,iPhoneSE2一跃成为全球第二畅销手机。

相比苹果的“下探”顺利,小米“上升”之路是否仍迷茫?

机会窗口与芯片之“痛”

实际上,小米也曾有过绝佳时机。

2016年10月25日,小米发布MIX,创造性的提出“全面屏”概念。一时间,其高配版本的产品价格直冲3999。要知道,同年华为最高端的Mate9 Pro高配版也不过四千出头。

遗憾的是,小米并没乘胜追击。似乎其只想证明:哥有做高端的能力。

的确,彼时市场仍是“出货量”、“市场占有率”为王,做性价比产品自然更顺手。

换言之,小米亦或雷军没及时走出舒适圈、认知圈。

华为、中兴的经验告诉我们,得芯片者,得天下。得芯片者,得高端。

然2013年,雷军甚至曾预言未来3到5年芯片会按沙子价卖。

如此认知,也预示着小米的芯片之痛、错失之痛。

2014年,小米开始涉足芯片研发,从联芯手中接过LC1860,命名小米澎湃。然之后的澎湃S2一直难产。

今年8月,面对外界疑问,雷军答复是:小米澎湃在2017年后遇到巨大困难,小米还在继续做。

不过,相比自研卡壳,小米“投芯”动作不断。据不完全统计,2018年至今小米投资的半导体企业已超20家。

雷军表示,小米要坚持不懈做一家技术性企业,2020年计划资金投入超100亿元,坚持硬核技术。

可见,对于短板痛失,雷军也心知肚明。一直走轻模式、重营销的小米,开始技术深耕、核心力打磨,值得肯定。

不过,一个事实是,芯片短板短时间里无法弥补,这也是国产手机业的痛点。

好在小米有高通这个金主。

12月2日,雷军出席高通骁龙技术峰会。其欣喜宣布,小米获得高通旗舰处理器骁龙888首发权,且享有一段时间独占期。

背靠金主,手握旗舰芯片,这确实是一张有分量的高端牌。

但仅凭这些,要想去掉中低端标签、要想取代华为角色、要想扛起国产高端大旗,显然远远不够。

自强才是根本。

高端价值、高端之战

上升到小米集团,乃至小米生态,何尝又不是呢。

可以说,大佬雷军一直在下一盘大棋。

回望10年,逐渐变强的小米,也越来越拥抱大众,除了“发烧”,更渴求“美好”。

打开小米官网,跳转而出的是小米商城界面。手机,家电、出行穿戴、笔记本、电源配件、耳机等不一而足。很明显,小米集团以手机为引擎连接,构建了米家生态体系。

这个大生态故事,才是支撑这个6000亿市值巨象的根基所在。

而支柱手机业务的外在印象,更能决定小米整体调性。换言之,高端化升级也是小米集团价值提升的关键所在。

行业分析师李晨表示,以低毛利的硬件产品获取用户和流量,即硬件获客,再以生态利润(非硬件业务)补贴,这是小米生态的价值逻辑。对资本市场而言,生态协同下的“走价”比“走量”更有稀缺性、抗风险力。

其实,在成为“雷布斯”前,离开金山的雷军也汲汲于自我价值实现。而与魅族间的恩恩怨怨,一直是话题梗。魅族创始人黄章至今仍满腔怒火,认为雷军骗取了自己信任,套取了魅族的核心机密才创办小米。

是是非非,不做评判。至少将小米手机一路做大,还是证明了被喷“不讲武德”的雷军也有几把专业刷子。

跳开手机,雷军投资大佬的身份同样耀眼,虽早期错过了阿里、腾讯,又在ofo、草根资本处伤心,但顺为资本也投出了一起教育、Ninebot(平衡车)、智米(小米空气净化器等)、华米(智能手环)等众多独角兽企业。

优秀的创业者,精明的投资人,“不讲武德”的窃取者、割韭菜的财技高手,分化的标签评价,也折射出雷军的矛盾画像。

想来,大佬大神多是在这种毁誉交织中,不断成长进化的。

比如董明珠与雷军曾经的10亿豪赌,曾勾起多少媒体的话题炮弹。看似纷纷扰扰,实则两者都是稳坐钓鱼台的赢家,单单一个免费流量,就剩下多少宣传费,圈下多少用户粉。

不得不说,在造势、引势方面,小米亦或雷军都是一把好手。

那么,现在的高端话题,是否又是一场阳谋呢?

2018年2月7日,雷军曾在年会定下目标,“10个季度内,国内市场重回第一”。

事与愿违,小米反而在第四位置上越坐越稳。雷军也好久不提第一愿景,转向对高端化耿耿于怀。

2020年11月17日,华为宣布剥离荣耀手机业务“断臂求生”。

老大渡劫,小米进入了争高端、抢份额的历史性时刻。

站在风口上,猪也能上天。永远相信美好的事情即将发生!

从三季度的神勇业绩看,小米确实飞起来了。但结合新款iphone延迟,以及华为出货量下降,这种神勇是否就没那么香?靠竞品一时不济,换来的“美好”窗口子弹又能飞多久?

细品雷军开文的灵魂三问,无论阴谋阳谋,这场高端之战逻辑完全不同。舆论再足、势头再猛,终究要硬核实力说话,而背后是产业链、技术链、品质链、价值链的日拱一卒、久久为功。

那么,小米亦或雷军做好准备了吗?

本文为首财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