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于网络, 侵权必删

  文 | 华商韬略 阿团

  让故宫再次伟大引入注意的单霁翔,一度被自己同行骂为罪人!

  在单霁翔不断地创新后,故宫不再是以前的故宫了。

  “近几年,故宫以更加年轻、时尚、亲和的姿态呈现于世人面前,不复古板,不再隔绝,不作高深之态。”2018年,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获得“年度文化人物”时表示。

  其实,接手故宫博物院并不在单霁翔58岁的计划内。彼时,他已经在国家文物局当了10年局长,还有两年就要退休。

  他曾整理过剩下两年要干哪些事、还有什么使命待完成,并多次向媒体表示,文物局就是他的最后一站。

  文物圈内的观点是:能当故宫博物院的院长,怎么都应该是个全球知名的学者。没想到2012年,故宫面临前所未有的舆论、信任危机,“管理型”的单霁翔“临危受命”,调任为故宫博物院新院长。

图片来源于网络, 侵权必删

  2012年,单霁翔成了故宫博物院的“看门人”,实施了一系列举措:扩大开放,让沉睡在库房的文物呈现在观众面前;改善参观环境,设置了严苛的标准;拆违建,消除安全隐患;扩大开放区域;增加文化活动,让观众有尊严地参观故宫。

  让故宫更有尊严、让文物更有尊严、让观众更有尊严,但凡能与这三者挂钩,单霁翔都竭尽全力去推动。

  他希望故宫能成为“真正的博物馆”,这个“真正”体现在——奉故宫为高高在上的“文化殿堂”是不准确的,它更应该是人人能及的“文化绿洲”。

  2013年,法国总统奥朗德来访,单霁翔也没给总统“面子”,坚持让奥朗德在午门前下车,并直接拉闸关门,礼宾车队硬被拦在了午门口。

  至此以后,再无任何一国总统得以乘车进入故宫。

  同时,飞速发展的科技为传统文化的保护、传承与传播,提供了数字化解决方案。

  故宫把收藏的1862690件文物藏品都公布在网上,大家不仅能查阅到藏品的信息,还能阅读藏品背后的故事。在科技的助力下,故宫讲坛场场爆满;紫禁书院在全国各地落户;故宫知识课堂走出了国门。

  接连推出了多款APP,每一款都经过深入考究,制作精良。其中最早推出的《胤禛美人图》APP还获得了香港DFA Award大奖,此后故宫APP得此美誉——“故宫出品,必属精品”。

图片来源于网络, 侵权必删

  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上线之后收获百万点击,豆瓣评分高达9.4,超过《舌尖上的中国》,登顶全国纪录片榜首。

  这吸引了不少中国的年轻人——18到22岁的学生成了为故宫“打call”的主力军。受此影响,报考故宫文物修复师的人数,直接飙升至1.5万。

  早在2017年,故宫文创年营业额达到15亿元,超过了1500多家A股上市公司的营收水平。

  故宫逐渐变成了“网红”一般的存在,一场“紫禁城里过大年”更是把参观淡季变成了旺季,“紫禁城上元之夜”也是突破历史纪录的一夜。

  故宫的“逆生长”,让我们更加喜欢。

  所以,故宫应该更网红,让更多人感受故宫、了解故宫、品味故宫。

  单霁翔一系列举措,给故宫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改变,不仅带来不菲的创收,还让故宫逐渐成了一所“人见人爱”的博物馆。

  ——END——

  欢迎关注【华商韬略】,识风云人物,读韬略传奇。

  版权所有,禁止私自转载!

  如涉及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