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很迫切地是要利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集中攻关关键核心技术。

  为此,高校、科研院所已经行动起来了。中国科学院会聚焦一些关键核心技术,瞄准关键的基础材料、核心工艺、基础算法、重大装备等核心技术需求,在光刻机、橡胶轮胎、高端芯片等方面争取主动揭榜,发挥多学科综合优势,集结精锐力量组织系统攻关,有效解决一批“卡脖子”问题。

  若着眼于实现2035年进入创新型国家的前列,到2050年建成世界科技强国等长远目标,我国在科技创新方面要付出艰辛努力。除了集中攻关“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还需要有对基础研究、原始创新的长期投入,以及对创新友善的体制机制环境。

  未来,将把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摆在整个国家科技工作的更加重要的位置。探索面向世界科技前沿的原创性科学问题的发现和提出机制,建立对非共识项目和颠覆性技术的支持和管理机制,进一步加大基础研究投入,优化投入结构,加大对冷门学科、基础学科和交叉学科的长期稳定支持,为科研人员静心思考、潜心研究、全心投入提供更好的服务,支持和鼓励广大科技工作者勇闯创新“无人区”。

​  美国等西方国家出于维护自身竞争优势、战略利益博弈和意识形态斗争的考虑,极可能强化对中国在高技术研发合作和产品技术服务出口方面的限制。中国需要在更多领域加强新技术的自主研发,来改变高技术品和关键技术设备依赖海外供给、受制于人的困难局面。这虽然有相当难度,但值得持续努力,需要在科学发现、基础研究、人才培养、人才吸引、环境营造、产学研融合、军民研融合方面进行诸多体制机制改造和资源配置的强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