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亿中国人可能有4亿都来了长沙。”

网友的一句玩笑话侧面反映了今年国庆假期长沙的火爆程度。网红长沙标签之下,茶颜悦色是当之无愧的“顶流”,据说排队时长足以让两个陌生青年从尬聊到牵手。

热闹喧嚣意犹未尽,这边又有消息称,茶颜悦色与湖南省博物馆马上会有个联名大动作,有意思的是,这次联名的推手是长沙银行。据了解,今年内长沙银行将推出与茶颜悦色、湖南省博物馆的联名信用卡,并期待成为“爆款”。

一举联合长沙两大“顶流”,长沙银行此举值得说道。

网红即流量,流量即商机

茶颜悦色与长沙银行早在2015年结缘,从创业初期到品牌效应显现。这次联名合作把两者的关系更推进一步。

长沙银行的嗅觉是敏锐的。“网红经济”即“流量经济”,而流量都在像茶颜悦色这样一个一个的消费场景中。银行本身品牌调性高度同质化,要想做出差异,就得嵌入特定的流量场景,“谁火撩谁”,以此实现标签迭代,丰富品牌内涵。现实点说,谁嵌入越多流量场景、掌握越多大户流量,其商机的想象空间就越大,业务的天花板就越高。

在今年的半年度报告中,长沙银行公开提出“本地生活生态”的概念,其核心思想就是覆盖吃喝玩乐、医教游养的场景,连接政府、商户、消费者的流量。这也就不难理解,为何长沙银行瞄准茶颜悦色、湖南省博物馆了,毕竟“头部”效应不可小觑。

但需要注意的是,玩转网红经济并不是蹭IP这么简单,一切品牌行为最终都应该导向渠道变现,否则喧哗过后一地鸡毛。如何避免叫好不叫座?这就需要商业生态的托举。跨界合作不仅要覆盖多数消费场景,更要楔入关键交易环节,把流量攥在自己手里。目前来看,长沙银行对这一点的认知是比较清晰的。

城商行玩“生态”,是个伪命题吗?

这几年,“生态”一词在金融圈热度持续走高——中信银行布局开放银行,构建金融“生态圈”;浦发银行投产API平台,数字生态银行小试牛刀;招商银行聚焦移动端生态,在手机银行和“掌上生活”两大App大把砸钱;平安银行则要通过其金融科技链接集团各大业态……全国性股份制银行物理优势显著,发展生态较为主动,中小型城商行则面临一些现实困境和先天不足。

那么问题来了,“生态”对长沙银行而言是否是个伪命题?

非也,生态的建设内在逻辑与传统银行经营模式有着较大差异,其强调“开放”“共享”,即与行业价值链中各环节和参与者连接聚合,通过场景+生态的方式为客户提供无处不在、无微不至的金融服务。从流量思维来看,就是能够通过生态达到以量换量,以量换质,以量换效益。银行现在的生态建设,实际上就是流量私域化的过程。从这点上看,包袱轻、区位好、接地气的长沙银行仍有胜算。

胜算之一:深耕本土,紧握C端的客群优势

作为湖南首家上市银行、湖南省规模最大的法人金融企业,长沙银行在湖南有着显著强于同行的政府和网点资源,能够做到地市州全覆盖,县域深度下沉。最新的数据显示,长沙银行在全省有近1500万的个人开户数,也就是说湖南每5人中就有一人是长沙银行的客户,本身就是一个流量大户。与很多城商行在零售转型上资产业务领衔的思路不同,长沙银行零售转型从一开始走的就是客群建设领衔的路子,这条路最难但最稳最有前景,因为“饭碗”牢牢地端在自己手里,这为其“用流量撬动流量”能提供足够的资本与话语权。另一方面,长沙银行现有的331个网点、近4000家农村金融服务站就像毛细血管一样深入到本地生活场景中,尤其在重点区域中的密度无出其右,这是一笔极具竞争力的硬件财富。

胜算之二:流量新高地,网红大长沙的地域优势

地域先天因素一般是制约城商行的短板,往往导致生态建设受阻。不过,地域在长沙银行这里却是加分项——今年双节刷爆全网的长沙是何许城也?娱乐经济发达、网红品牌众多,近年来产业链、产业集群、总部集聚效应优势突显,对投资、人才的吸引力越来越大,一批批优质企业随之发展壮大,对多年深耕于此的长沙银行来说,正是玩“生态”的底气所在。金融服务与用户日常生活服务的链接点多面广,通过支付兑现的各种权益已成为各类业态的营销标配。长沙银行推进零售转型已有时日,围绕本地客群的实际需求,已经建立“弗兰社”客户权益平台,覆盖吃喝玩乐、医教游养,形成了连接政府、商户、消费者的本地生活金融生态圈,这就让“流量进碗”具备了前提条件。

 

胜算之三:有钱花、舍得花的消费能力优势

长沙一直是全国省会中的房价洼地,居民购房支出占比较低,有更多的钱去消费。在中部六省会2019年人均消费支出排名中,长沙名列榜首,人均消费支出36158元,排名第二的武汉人均消费支出30863元,其他四省会均未超过3万元。长沙人口结构也比较年轻化,年轻族群消费意愿较强,成长性和忠诚度较高,是当下的消费主力之一,有利于银行持续性开展深度营销服务。偏偏长沙又是全国数一数二的传媒之都,新的消费理念、时尚和业态可以快速引进和传播,“买买买”是一种本能,“刷我的卡”是一种觉悟。这几点共同造就了长沙这个中部罕见的“销金窝”。

GBC生态闭环的秘诀在哪?

上述种种禀赋,在城商行中不可多得。长沙银行完全可以在“生态银行”建设上一展拳脚。如果真愿一战,至少可以发起三路进攻:

一是坚持零售转型的路径不动摇,把本地生活生态作为生态银行建设的第一入口。发挥网点密集的优势,以社区网格化、农金站布局来链接尽可能多的线下场景, 触达尽可能多的客群;加快以“弗兰社”为代表的线上平台搭建,以消费为切入点,以更为开放、共享的姿态引入更多资源,挖掘和转化客群。

二是强化业务板块的协同性,形成G端(政务)-B端(商户)-C端(个人)的闭环。建设生态银行,就是要建设数据生态,也就是从政务和公共数据中挖掘需求,再将需求对接金融活动场景。G端是长沙银行积淀多年的传统优势项目,特别在政务服务、公共服务等社会大众的“刚需”场景上多有耕耘,共建了包括财政、社保、医保、住建、公共资源、法治等多个系统,衍生出智慧医疗、智慧校园等一系列核心业务,且100%线上化。“路”已修好,不走白不走,关键谁来走,怎么走。答案不复杂:B端、C端来走,通过各端业务板块间的协同来走。

三是金融科技的全面赋能,提高“金+技+智”综合服务能力输出。长沙银行近年来正在逐步淡化单一金融服务的形象,而更趋向于一个综合解决方案服务提供方,这在政务及公共服务场景中表现明显。今年九月,长沙银行联合腾讯、阿里、华为、中国银联、科大讯飞和湖南大学等48家单位共同组建金融科技湘江生态联盟,对生态银行建设可谓如虎添翼的能力储备。金融科技的发力,以及包括与科技公司、投资机构、策略咨询机构的联盟,金+技+智的综合服务能力整体对外输出,最终是有助于形成“G-B-C”生态闭环的。天时地利人和俱在,生态银行大有文章可做,长沙银行接下来将如何布局实施,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