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华海

来源:首条财经—首财研究院

2020,应是京东亦或刘强东的大年。

京东数科的2000亿热度还未消散,京东健康又来搅动资本秋水。

9月27日晚,京东健康披露招股书:拟港交所主板上市。暂未透露发行规模、发行价格及上市时间等信息。但有媒体称,募资至少30亿美元,计划最早12月招股。

市场热情可见一斑。全球最年轻的独角兽公司,正呼之欲出。

不禁疑问,刚刚从京东分拆独立一年的京东健康,实力几何?凭啥有此期许光环?

012000亿巨兽如何崛起?

企查查显示,今年8月,京东健康刚刚获得8.3亿美元B轮融资,估值超300亿美元。换言之,又是一个2000亿人民币的行业巨兽。

这仅据其2019年5月分拆独立,不足一年半时间。

崛起之路,耐人寻味。

含着金汤匙出生,京东健康脱胎于“京东零售生活服务业”,旗下主营业务有京东大药房、药京采、京东互联网医院、智慧医院等。

京东大药房是核心模块,贡献8成以上收入。

数据显示,京东大药房已是国内最大的在线零售药房,为多个药品品牌单一最大零售商。医药零售业务增速,超行业平均增速4倍。

彪悍爆发力,离不开京东“爸爸”的疼爱,各位“大哥”的呵护:京东物流保障京东健康药品配送,京东数科助力其网络平台搭建,京东零售则是货源抓手。

可以说,京东健康汇集了京东系所有的互联网医疗资源,享受着福利东风与品牌背书,叠加万亿级的大健康赛道,占尽天时地利人和。

来看业绩。

招股书显示,2017年至2019年,京东健康收入分别为56亿元、82亿元、108亿元。

2020年上半年营收88亿元。同期利润2.08亿元、2.48亿元、3.4亿元和3.44亿元。

剔除公允价值变动和非经常损益等项目,净利润率2018年、2019年达到3.0%、3.2%,2020年上半年达到4.2%。

应该说,这是十分亮眼的成绩。

放眼大健康领域,盈利何其艰难。要知道,阿里健康2020财年(截至2020年3月31日)营收为96亿元,亏损1570万元;平安好医生2019年营收50.65亿,亏损18.3亿元。

对比之下,“后浪”京东健康可谓弯道超车、盈利能力强悍。

双轮驱动战略值得深品,即“零售药房+线上医疗服务”,基于“互联网+医学专科中心”模式,加速连接稀缺医疗资源。发展期间,从初涉医药电商到跨入互联网医疗领域,从问诊服务拓展到健康管理服务,逐渐扩大势力江湖。

2020年的突发疫情,验证了上述业务模型价值。京东健康2020年上半年营收增幅达到76%。

一路高增,也奠定其发展雄心。

招股书显示,京东健康将使命定义为“国民首席健康管家”。

不得不承认,这是一个十分诱人的发展愿景,不缺资本故事。

然放大镜下,并不全是祥和画面。

02超100亿成色 5000万的“饼”

“年营收超100亿的数字大健康企业”。这条百亿红线,甩开阿里健康,应是京东健康最艳丽的标签。

玩味的是,各项业务间的比例其并未公布。

招股书显示,京东健康在线零售药房业务通过三种模式运营:自营、在线平台及全渠道布局。其中,自营模式主要指京东大药房;在线平台模式主要是第三方商家入驻。

截至2020年6月30日,在线电商平台拥有超9000家第三方商户,平台活跃用户7250万;2020年上半年,京东健康日均在线问诊量近9万人次,平台累计用户1.5亿。

1.5亿的累计用户,9万的日活,悬殊对比下,京东线上医疗服务面临拷问:“双轮”之一的互联网在线医疗,是否拖后腿,亦或蹭热点呢?

招股书显示:京东最初开展互联网医疗服务,主要是提供在线处方验证和续签服务,以满足用户在线购买处方药的需求。

那么,京东健康这“日均9万次”的问诊量,有多少是简单的开处方业务?

上述疑问,并非妄言。

更核心的在线问诊、慢病管理、家庭医生等业务,京东健康可说刚刚起步。今年8月,京东健康推出家庭医生业务,终于完成互联网医疗业务形态的最后一块拼图。

再看这张拼图,“京东家医”尤其雄心勃勃:未来5年内,为5000万个京东用户的家庭提供家庭医生服务。

众所周知,家庭医生模式重度依赖人效和运营效率。京东家医曾表示,将提供7X24小时在线服务,医生回复“秒级”响应,健康管家主动随访。

理想丰满,但目前京东医疗仅300名全职医生,如匹配5000万目标服务,急速扩容的重资金投入不可避免。做好了,叱咤互联网医疗江湖;做不好,就是烧钱无止境的吞金深渊。

毕竟,互联网医疗不止一个京东健康。竞品云集、赛道血拼,京东健康能否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精”,才是实现5000万家医目标的根本。而这些,不是一个资金、流量就可解决的,需要特色技术、核心模式、专业经验等多维加持。

综合升维难度之大,可想而知。

是否真心想做?能否真正做好?

画饼容易,圆梦难。

再看“自营”业绩,也有些雾里看花。

和京东商城上出售商品一样,京东健康的自营分“自采”和“合作”两类。品牌方、厂家以让利形式和京东合作,也打“京东自营”名号,这样可大增自营的销售比例。平台成交金额(GMV),也能变成京东健康的营收。

以在京东健康页面搜索“失眠多梦药”为例,药品来源有的是“京东大药房”的纯自营,有的是各品牌方的京东旗舰店。

对比阿里健康。2020财年其自营业务收入81.34亿元,平台业务GMV达到835亿元,但给阿里健康带来的服务费收入只有11.7亿元。

细观招股书,只交代了“京东健康的收入主要来自通过自营业务销售医药和健康产品,其次来自向第三方商家收取佣金和平台使用费,以及向供货商和第三方商家收取广告服务费等。”的营收结构,并没详细给出佣金比例。

再看净利率指标。2017年和2018年,京东健康尚未涉猎耗钱的在线医疗,其利润可近似做为医药电商的盈利水平参考。2017年,京东健康净利率为3.2%,2018年为2.6%。

这是什么水平?

以上市连锁药企老百姓、一心堂、大参林、益丰药房为例,近三年利润率都保持在5%以上,同时还要承担高额的房租费用。显然,互联网零售利润率并不高。

03大强取舍 鲸吞利弊

马云曾经预言:“中国下一个首富,一定在大健康领域。”

风起于青萍之末。这符合人性。生活越富足,越注重健康理念。谁能为用户的健康焦虑找到出口,并获得认可逻辑,财富天平自然会向其倾斜。

作为健康服务的基础产业,互联网医疗无疑拥有广阔空间。frost & sullivan数据显示,2019年互联网医疗市场规模达到2000亿,未来5年复合增长率高达38.9%。

万亿赛道,充满奶与蜜,也早已吸引来巨头们扎堆抢食。

2019年京东刚“官宣”京东健康时,主要是整合旗下医药零售、医药批发、互联网医疗、健康城市四个业务板块。京东健康CEO辛利军曾表示,“京东虽然起步晚,但不代表做得慢,做得晚更能看清楚这个市场的格局和痛点。”

现在看,快起来、看清楚的京东健康,也有全域通吃的野心。据网经社统计,梳理互联网医疗的头部企业,京东健康的布局堪称最广:挂号预约、网上问诊、药品零售、跨境药品供应链、中药饮片供应链、药品冷链、020送药上门、慢病管理、家庭医生、消费医疗、上门检测、海外医疗、保险、互联网医药共建、健康城市建设等。

想来,这也符合刘强东的“大即正义”,但能否跑通,风险几何,则需更深入思考。

涉猎越广,竞品越多。细分看,京东健康布局的医药电商、互联网医疗、健康服务、数字解决方案、医药配送等,对应着阿里健康、1药网、叮当快药、平安好医生等众多竞品,业务具有极高重叠性。

另一边,一些大竞品却在进行聚焦。

百度在2015年成立移动医疗事业部,又陆续推出百度健康,打造百度健康医典及百度健康问医生。今年9月25日,李彦宏创立生命科学平台“百图生科”,集中发力医疗AI布局。

阿里6年前就收购中信21世纪并更名“阿里健康”,凭借庞大的流量群体,累积下超1亿的用户数量,早早登陆港股。今年9月更名“医鹿”后,表示将更加聚焦医疗服务领域。

另一巨头腾讯,除了投资丁香园、大夫在线等,还以微信为核心,连接患者、医生、医疗机构,构建腾讯觅影、腾讯医典、“腾爱医疗”战略等,聚焦互联网+医疗生态。

同时,单一细分领域做透的玩家也很不少,诸如平安集团、新氧等。由此看,京东健康也亟需构建自己更深的护城河。即使具有“与生俱来”的供应链优势,也应思考其核心竞争力。大不代表强,尤其是医疗领域,与互联网的速度规模完全是两个打法,更吃专业度、沉淀力、特色性。

同时,还有另一维度的考量。“如果你要真说有压力,应该是政策本身的开放性和包容性,因为中国的医疗服务的前景和政策息息相关。我相信不仅是我,可能所有从事医疗服务的人都是有一定程度焦虑的。”

当被问及成为京东健康CEO的最大压力时,辛利军如是回答。

回望发展路径,京东健康正是乘着政策东风,才起势的。

2016年,医药电商迎来政策春天。国家鼓励物流企业进军医疗健康行业,京东物流配合京东商城成为了不二之选。2016年5月31日,京东大药房正式上线,京东商城正式进入药品零售,即京东健康的前身。

2017年,国家发布一系列互联网+医疗健康以及互联网医院管理方面的政策,同年12月,京东互联网医院上线试运营。

2019年,京东互联网医院宿迁分院宣布上线,这成为公立医院与平台型互联网医院的首次线上线下一体化合作。

可见,每一个互联网的政策风口,京东健康都牢牢抓住了,从而快速发展。

然享受过“顺风”之便,就不得不预备“逆风”之思。伴随互联网医疗的日益成熟,相应监管也开始逐渐细化。涉猎越多,专业要求及变局风险也自然越多。个中利弊,值得思考。

强敌环伺竞争者、外部环境不断变化,京东健康的鲸吞之路,不乏不确定性挑战。

04第四战马野望 如何脱离“苦”海

可以确定的是,无论内外,京东健康被寄予厚望。被看成是京东电商、京东物流、京东数科之后,第四辆拉动京东战车的战马。

问题在于,虽然互联网医疗前景可期,但整体仍处孵化期,成功玩家还未诞生。

“互联网医疗第一股”的平安健康,近日传出被起诉、7000万资产遭冻结的消息,目前其累计亏损近40亿元;最早探路线上医疗之一的春雨医生,兜兜转转多少年仍没现实上市夙愿。

显然,互联网医疗的真实画面并没那么美。

梦想淘金的“探路者”们,都在咬牙硬挺。掘金战争,必然旷日持久。

换言之,纵使外表鲜衣怒马,京东健康也在经营一门苦生意。

如何做出专业度、特色化、差异化,是其脱离“苦海”的核心考量。

为避免同质化竞争,辛利军眼光已逐渐投向线下。为此京东健康摸索着与乡镇上的诊所、药房达成合作的可能性。

今年5月,京东健康开始为建档立卡贫困群体提供药品补助资金,会陆续覆盖线上和线下。具体而言,京东健康旗下自营零售药房京东大药房是指定线上购药渠道;每个乡镇上与京东健康定点合作的零售药房是线下渠道。同时,京东健康也在寻找更多药企合力补助药品目录。

客观而言,不失为一条探索路径。

想来,真正要做好医疗这门生意,就需要这种扎实深耕、探索。摆脱概念噱头,像京东物流那样沉下去,将产业吃深吃透。

绝非易事,确也必须而为。

关键在于,志在行业通吃、习惯快猛打法的京东健康,能有多少持续耐心、沉心、乃至敬畏心?

本文为首条财经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