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好不好,关键看用户。用户才是这一轮家电厂商破冰破局的关键要素,但目前很多用户面前横着三座大山!

华辛||撰稿

市场不好,总得找原因,然后对症下药。对于今年,以及未来几年的家电市场的局面和走势,很多厂商都是如此,积极寻找出路和方法。

眼下,摆在家电厂商面前的问题到底是什么?刚刚过去的八天长假,家电圈与一些家电人聊了聊,他们给出的方向和答案,出奇一致:横在家电消费市场前面的,有三座大山,感觉不太容易搬动。

第一座,就是家电产品的阶段性饱和。家电是耐用消费品,不是快消品,更新换代周期过去长达十年甚至更长,如今虽然受到产品技术升级迭代快、用户需求升级变化多等影响,已经在缩短。但也在六七年,甚至七八年。这种长周期的需求,带给家电产业的就是用户需求"阶段性饱和",每到一个拐点,就会出现一定周期的需求放缓、减速。这是谁也无法抵抗的。

虽然过去五六年来,很多家电厂商都在推动产品的更新换代周期,一些家电企业的产品推陈出新速度,已经缩短至半年,或者只有7、8个月。但是,消费需求并没有因此而加快家电产品的淘汰进程。

第二座,就是用户的观望性情绪加重。比如说,刚刚过去的十一黄金周,以及更早一些时候的九月电商大促,线上线下的家电出货都不理想,没有达到很多厂商的预期。因为,很多用户都在等待接下来的双十一、双十二促销,家电价格是不是会更低,促销力度是不是更大。这几年来,越来越多的促销活动,已经让大量的用户选购家电产生了严重的观望情绪,很多人家里的老家电还在用,就等着合适的机会出手换一台新的家电。

促销活动越来越来多,每一次活动都是一次史无前例的降价促销,这些因素延迟了中国家庭的家电选购决策周期。让他们普遍认为,下一次的促销肯定会更优惠。如果不是真的刚需,没有让人惊喜的促销活动内容,肯定很难撬动家电消费的规模化引爆和反弹。

第三座,就是市场重心转向更新换代。此前30多年,中国家电市场的重心是完成从无到有、从有到优的普及型、新增型消费。说白了,就是在消费红利、人口红利,以及政策红利之下,市场一路上涨,企业业绩一路凯歌高奏。没有人关心家电市场的天花板在哪里?最近五年,很多家电厂商都说,日子难了,规模化的天花板太明显了。原因就是市场重心和消费方向,已经全面转向更新换代,新增型和普及型都让位了。

家电的更新换代消费,如果叠加外部经济环境的多变,以及家庭收入和工资资金的预期不明,必然造成很多换新消费被压制,直接造成家电市场上的"僧多粥少",拼抢型、价格型竞争,再次会延迟很多家庭的换新消费节奏。

那么,面对这三座大山,家电厂商的解药又在哪里呢?家电圈认为,显然是没有一剂药是适合所有家电厂商的,最终的结果一定是不同规模、不同实力的家电厂商们对症下药,找到最适合自己的方法和道路,才是上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