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业格局将出现又一场翻天覆地的格局变化。而对于接盘方来说,得奶源得天下的当下,伊利和三元拿到优质牧场的资源,可以进一步彰显品牌雄心,乳业正加速走上强者恒强格局。对于恒天然来说,卖掉牧场聚焦餐饮,这条路要怎么走?

作者丨佟思

来源丨鳌头财经

一代新品牌的崛起,总伴随着老品牌的黯然落幕。合生元等新晋品牌大肆瓜分市场的另一边,恒天然已经在默默收手,乳业正从曾经的最核心位置被逐步边缘化。

近日,恒天然宣布将以5.55亿新西兰元(约合25亿元人民币)的总价出售其在中国的牧场群,接盘方是伊利、三元,在乳业圈掀起一片哗然。谁能料想到,曾经的乳业巨头,在持续减持贝因美后,又果断卖掉牧场,曾经在华辛苦打下的一片江山,就这样拱手让人了。

乳业格局将出现又一场翻天覆地的格局变化。而对于接盘方来说,得奶源得天下的当下,伊利和三元拿到优质牧场的资源,可以进一步彰显品牌雄心,乳业正加速走上强者恒强格局。对于恒天然来说,卖掉牧场聚焦餐饮,这条路要怎么走?

跌出前五的乳业巨头

对于中国市场奶业布局,恒天然可谓是用心良苦。

2007年,恒天然开始在中国建立第一个试验牧场,如今其在中国已建成三个奶牛养殖基地,分别位于河北省玉田县、山西省应县,以及与雅培共同在山东齐河县兴建的牧场。

2018年初,恒天然集团旗下的中国牧场荣获全球食品安全倡议(GFSI)认可的SQF(安全质量食品)的三级认证,成为国内首个获得SQF三级认证的牧场,这也是SQF认证中的最高级别。

如今,恒天然在中国共有存栏3万多头泌乳牛,每年生产超过3.3亿升牛奶。行业数据显示,恒天然中国牧场每年出产的高品质原奶,占到中国乳品行业奶源总量的1%。

辛辛苦苦10多精心运营,恒天然牧场一直被看作在上游奶源供应最优质牧场之一,在如今的奶源者得天下的奶粉争夺战中,恒天然具有很强的竞争力,为何突然要出售呢?

恒天然首席执行官Miles Hurrell公开表示:“我们并不回避这样一个事实,即在中国从零开始建立牧场一直以来都是一件非常挑战的事情。但是我们的团队成功地把我们的牧场发展成为高效的示范牧场,为本地消费市场提供了高品质的新鲜牛奶。现在是时候把接力棒传递给优然和三元去继续用心经营这些牧场了。”

抛开牧场本身而言,鳌头财经注意到恒天然卖掉牧场背后,其实是奶粉业务不及预期,在奶业激烈争夺中处于节节败退之地。早在2005年,恒天然就登陆中国市场,并以大约2亿元买下河北三鹿乳业的43%股份,此后三鹿被曝毒奶粉事件宣告破产,恒天然中国奶粉布局受挫。

三聚氰胺事件之后,进口奶粉迎来了井喷式的发展,恒天然曾因是最大的乳制品加工企业也获得了巨额收益。2015年,恒天然以每股18元,总代价接近35亿元入股贝因美18.82%。但近几年贝因美内部动荡不安,对外业绩并不乐观,甚至出现了退市风险警示,恒天然也倍受连累。

2018-2019年恒天然分别亏损1.96亿新西兰元、6.05亿新西兰元。究其主要原因,2018年因肉毒杆菌乌龙事件恒天然赔偿给达能2.32亿新西兰元,后续又对贝因美的投资减记了4.43亿新西兰元,使其资产负债率上升了3.2%。

为为应对不佳的财务状况,恒天然新帅上阵,重新审视其全球战略布局。自2019年8月开始,恒天然对贝因美进行了多次减持,截至2020年9月28日,恒天然乳品(香港)有限公司在贝因美的持股比例降至7.82%。

同时,恒天然宣布中国牧场不再是“非卖品”。消息公布后,包括蒙牛、伊利等多家国内乳企都表达了收购意愿。恒天然似有意缩减奶业这个“伤心”业务,与之对应的是,恒天然奶业地位出现不断下滑,根据2020年全球乳业20强排名,恒天然的位次略有下滑,跌出了前五。

净债务还有47亿新西兰元

“中国仍然是恒天然最重要的战略市场之一,我们有超过四分之一的产品销往大中华区。出售自有牧场业务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专注发展我们在大中华区的餐饮服务业务、中国战略客户服务、消费品牌及原料业务”,Hur Hurrell rell表示,在中国建立牧场13年之后出售该业务,不仅是恒天然经过复核充分考虑后做出的决策,也符合其目前全球战略规划的需要。

去年9月,恒天然宣布了全新战略,将更专注于餐饮服务、消费品牌和原料供应等更具竞争优势的业务领域。一系列改革和售卖资产后,恒天然改革已经初显成效。

过去,乳品原料业务占据了恒天然中国市场业务的近九成。但现在,随着旗下餐饮服务和消费品业务的发展,这一曾经的业务重点的收入占比已经降至六七成左右。据称,目前恒天然中国的乳品原料业务已经进入平稳增长阶段,餐饮服务业务则成为了公司利润的重要支撑之一。

根据恒天然此前公布的财报数据显示,恒天然2020财年收入为210亿纽元(约合人民币962.89亿元),增长11亿纽元;毛利为32亿纽元,增长2亿纽元;调整后税后利润为3.82亿纽元,增长1.18亿纽元。

其中,原料业务的调整后毛利润十分强劲,同时尽管疫情带来干扰,但大中华区餐饮服务业务在上半财年取得了出色的销量与毛利润表现,这些是驱动基本业务绩效的主要因素。

此次出售奶粉业务,恒天然认为可以帮助恒天然更好地专注发展在大中华区的餐饮服务业务、中国战略客户服务、消费品牌及原料业务。但仔细梳理牧场和做餐饮并不矛盾,恒天然出售资产后的交易金额,或许要用来偿还债务。

财报数据显示,报告期内,恒天然净债务为47亿新西兰元,减少11亿新西兰元。此次交易总额近25亿,被用来当作债务削减计划的一部分,有很大可能性。

并且,因疫情导致餐饮门店关闭而出现震荡,恒天然方面根据第三季度业务更新中提供的指导,亚洲,大洋洲和拉丁美洲的餐饮服务业务在第四季度受到了新冠疫情的影响,三个市场均在下半财年出现亏损,债务压力仍充满众多不确定因素。

变卖资产、聚焦餐饮后,恒天然能否翻盘,鳌头财经还将持续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