屋漏偏逢连阴雨,入华二十六年仍水土不服的惠而浦,或将失去A股上市公司控制权。

8月25日晚间,惠而浦(600983.SH)发布公告称,公司收到格兰仕要约收购,拟向惠而浦全体股东要约收购公司总股本61%,要约收购价格为5.23元/股,最高资金总额为24.45亿元。

棱镜财经注意到,格兰仕以微波炉等小型家用电器制造为主,目前还未上市,如果格兰仕顺利拿下惠而浦控制权,相当于借壳上市。而高达61%股权的收购比例,也意味着惠而浦在华将可能面对黯然退场的没落局面。

小家电“吞下”大白电

不过,惠而浦也同样有声名显赫的来头:“惠而浦”是惠而浦公司(Whirlpool Corporation)的旗下品牌,创立于1911年,总部位于美国密歇根州的本顿港,是世界上最大的大型家用电器制造商之一。

1994年,惠而浦进入中国市场;2014年,美国惠而浦集团收购合肥三洋大部分股权,公司重组为“惠而浦(中国)股份有限公司”,目前持股比例为51%。

尽管是一家有百年历史的国际家电企业,但也未能啃下中国市场,在整个家电市场的影响力,更像一个二线品牌。

棱镜财经注意到,而在与本土品牌的博弈中,惠而浦为加强本土化,先后与北京雪花冰箱、上海水仙洗衣机、广东蚬华电器、深圳蓝波空调等本土企业成立合资公司,但均以失败告终。接连受挫下,冰箱、洗衣机、热水器等产品市场占有率都很低。

由于目前收购内容还未披露,不过可以看到的是,惠而浦经营面临亏损,也需要寻找接盘方,而在格兰仕接受后,惠而浦是否会黯然退出中国市场,也成为一个悬念。

品牌危机四伏

惠而浦前身为合肥三洋,2014年重组惠而浦集团后更为现名,当时拥有三洋、惠而浦、帝都和荣事达等品牌。

不过,在业绩上,惠而浦的入主并非提振上市公司业绩:2015年-2019年营收分别是66.8亿元、67.7亿元、63.6亿元、62.9亿元、52.8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分别为3.40亿元、2.83亿元、-9698万元、2.62亿元、-3.23亿元。

2019年10月,三洋品牌使用权到期,惠而浦中国再次面临巨大考验。棱镜财经注意到,除了整体市场环境压力,惠而浦品牌洗衣机迟迟未能补位,也是影响其业绩的关键原因。

而棱镜财经也了解到,惠而浦小家电、热水器、空调的品牌经营权在苏宁手中,很多产品都是苏宁贴牌生产;帝度为中日合资公司的产物,当前更有多个经销商反映,当前帝度品牌已不再单独展示,只是作为惠而浦冰箱一个系列。

同时,荣事达所有权则在合肥市国资委手中,如三洋一样是租赁使用,除了不菲的商标许可使用费,在采取交由各个省级代理商租赁合作经营后,未来极有可能步三洋的后尘。

在失去三洋后的,惠而浦调整如何?最新半年报显示,公司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21.56亿元,较去年同期下降20%;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16亿元,较上年同期下降93%。

业绩造假被罚

尽管是百年品牌,但是惠而浦在中国的品牌影响力远远不及格兰仕,知名度甚至不如三洋,惠而浦的在华之路十分坎坷。而真正令惠而浦雪上加霜的是,前述已经难尽人意的业绩数据,竟然还包括造假的成分。

今年7月,惠而浦收到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安徽监管局《行政处罚决定书》,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安徽监管局认为,惠而浦作为上市公司,虚增营业收入和利润,披露的2015年年度报告、2016年年度报告涉嫌虚假记载,违反相关规定。

根据惠而浦公告,因2015和2016年年报虚假记载,公司及相关责任人遭到处罚。处罚决定显示,2015、2016年度,惠而浦通过编制虚假的销售订单、少记营业成本等方式,累计虚增营业收入2.45亿元,累计虚增利润2.23亿元。

同时,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安徽监管局决定,对惠而浦给予警告,并处以40万元罚款;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金友华给予警告,并处以20万元罚款;对其他责任人员江慧玲、George Wong、章荣中给予警告,并分别处以5万元罚款;对其他责任人员张智、黄秋宏给予警告,并分别处以3万元罚款。

不仅如此,惠而浦还面临股民的索赔。同花顺维权平台信息显示,2016年4月22日-2017月7月26日期间买入惠而浦股票,并在2017年7月26日收盘时仍持有该股票的受损投资者可以参与索赔报名。目前已有上百名投资者申请维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