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嫣然

来源:首条财经——首财研究院

近来,银行业比较闹心。

资本层面,IPO阵容拥挤、破零却一再卡壳;来势汹汹的破净潮,更让不少上市者难掩价值尴尬。

市场层面,疫情冲击、让利大势、净息差、罚单强监管、外资入局、逾期暴雷等影响,也让高冷的银行业倍感压力。

聚焦股份制银行,连王者招商银行也有些底气不足。副行长王良表示,“今年,银行业面临的利润增长压力非常大。”

2019年,招商银行营收2697.03亿元,同比增长8.51%,归属于该行股东的净利润928.67亿元,同比增长15.28%,增速创2013年以来新高,且营利位列股份制银行首位。

即使疫情凶险的2020年第一季度,其营收也达到76,6.03亿元,同比增长11.44%;盈利277.95亿,增速10.12%。

如此成色,何以信心不足?是=装可怜,还是另有隐情呢?

2亿元教训VS频频罚单

6月4日,中国裁判文书网披露一份二审刑事判决书:招商银行深陷一起汇票虚构业务交易。

银行承兑汇票是商业汇票一种,由付款人委托银行开具的一种延期支付票据。票据到期,银行有见票即付义务。票据最长期限一年,期限内可背书转让。

此次中招者招商银行郑州分行,被骗2亿元商业承兑汇票。

裁判文书显示:2013年2月和3月,金益全公司法定代表人宋某虚构金益全公司与舞钢公司业务交易,指使张某等3人制作虚假的《钢材买卖合同》,提供给郑州招商银行业务经理司某办理银行承兑汇票。

办理过程中,司某没有认真审查合同真实性,违规帮宋某完成签署《业务合作协议书》。使宋某在2013年2月和3月顺利办理出6000万元和4000万元的银行承兑汇票。

2013年8月,金益全公司在郑州招商银行办理的2013年2月份的银行承兑汇票到期。司某作为银行客户经理,再次违规帮宋某从第三人信某处融资1亿元。

截至法院二审时,宋某5000万元敞口未归还招商郑州分行。

同样打法,宋某还在民生银河郑州分行和广发银行平顶山分行成功行骗,三家银行涉案金额共达5.6亿元。

5.6亿元的教训,可谓惨烈。但梳理其骗法,也没多高明、复杂。

显然,招商银行的内控体系存在漏洞。

事实上,因员工审查不尽职,招商银行已多次被罚。

2019年11月8日,因“办理信用证业务未严格审查贸易背景真实性”的违法违规行,招商银行武汉分行被罚30万元,员工朱亮负有承办责任,李蕾负有领导责任。

2019年11月22日,因违背审贷分离原则、授信“三查”不尽职、人为掩盖资产质量真实性,招商银行贵阳分行被罚20万元;员工杨胜辉被罚5万元。

2020年,问题仍在延续。

1月6日,中国银保监会浙江监管局公布行政处罚信息:招商银行杭州分行存在个人贷款管理不审慎,个人贷款资金违规流入房市;贷款发放不审慎,未严格审核楼盘结顶情况即发放个人住房按揭贷款;对项目资本金认定不准确,向资本金不足的房开项目发放贷款;贷款管理不审慎,贷款资金转为单位定期存款等行为,被罚135万元。

这是银保监开年的第一波罚单。

1月8日,因贷款受托支付不及时,招商银行襄阳分行被罚25万元。

同日,因贷款用途监管不严,导致贷款资金被挪用;未采取有效措施排查发现保管已签字盖章的空白凭证、合同等重要物品,招商银行常州分行被罚65万元,主要负责人钱东也在被罚当事人名列。

1月16日,因发放未办理网签合同且楼盘未封顶的个人住房按揭贷款,招商银行太原分行被罚30万元。

1月22日,招商银行郑州分行又因存在未按规定处理异议;未按规定报送个人信用信息两宗为违法违规行为被罚6万元,2名直接责任人分处1万元罚款。

4月10日,招商银行杭州分行因签订关键要素空白的合同和借据,被罚25万元。

6月9日,招商银行陕西自贸试验区西安高新科技支行、招商银行西安朱雀大街支行、招商银行西安太白路支行因宣传内容与保险条款实际不符,分别被罚20万元、15万元、25万元,共计60万元。

身为股份制银行翘楚,却以罚单“以身作则”,何有此粗放之态呢?

6月29日,投资者“一串烤好的韭菜”在招商银行股吧里吐槽“连续快一个月没涨过一天像样的,倒是一直跌的不像样。”

上述情绪,可以理解。

截止7月1日收盘,招商银行股价34.79元/股,相比开年的38.88元,已下跌10%。

好数据与坏数据 王者利器跌下“神坛”?

资本信心不足,应该有多维考量。

来看业务。

2019年报显示,A股9家全国性股份制商业中,招商银行2019年营收和归母净利润均排首位。

资产规模上,招商银行以7.42万亿元总资产稳居第一,较上年末增长9.95%;

资产质量方面,招商银行不良额和不良率连续三年“双降”。截至2019年末,不良贷款余额522.75亿元,同比下降2.48%;不良率1.16%,同比下降0.20%。

在没有融资的情况下,其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由2018年的11.78%,提升到2019年的11.95%,分红率也提至33%。

也有利空数据。

比如,2019年末426.78%的拨备覆盖率。

2019年9月26日,财政部发布《金融企业财务规则(征求意见稿)》说明中表示,为真实反映金融企业经营成果,防止金融企业利用准备金调节利润,对于大幅超提准备金予以规范。以银行业金融机构为例,监管部门要求的拨备覆盖率基本标准为150%,对于超过监管要求2倍(即300%)以上,应视为存在隐藏利润的倾向,要对超额计提部分还原成未分配利润进行分配。

很明显,426.78%的拨备覆盖率高于300%,隐藏利润倾向背后,是否存在刻意掩盖一些问题数据呢?

来看净利。

单季业绩看,2019年前三季度其营收2077亿,同比增幅为10.36%。不过,Q4单季营收620亿,同比增幅仅2.8%。

如此营收增速下,净利增长仍然强劲,可见招商银行有不少腾挪空间。

再看存贷款结构。

截至2019年末,招商银行存款总额48444.22亿元,同比增长10.08%。其中,零售活期存款、零售定期存款分别为11712.21亿元、6351.00亿元,同比增长10.05%、26.25%;合计占总存款的37.28%,占比提升1.76%。

客户存款利息支出734.30亿元,同比增长18.46%。其中,定期存款成本上升明显:公司客户定期存款平均成本率为2.85%,较2018年提升0.1个百分点;零售客户定期存款平均成本率为2.96%,较2018年提升0.27个百分点。

招商银行解释称,除规模增长因素外,还受存款竞争加剧影响,同时为承接客户理财到期资金,本集团适度加大结构性存款、大额存单等成本相对较高的存款产品的供应,存款成本率有所上升。

另外,逾期90天贷款/不良贷款偏离度指标:2019年为85%,2018年为79%。这说明招行不良认定也不如以前严格了。

曾经的“差生”平安银行,2018年为97%,2019年为82%,已优于招行。

何以至此呢?

身为零售之王,招商银行也有软肋尴尬:比如信用卡不良。

2019年信用卡贷款规模达到6709.92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6.62%,占贷款总额比例为14.94%。

尴尬的是,信用卡贷款不良余额增速更猛,同比上升41.32%;不良率也提升0.24个百分点,为近三年来的首次回升。

从不良贷款金额来看,信用卡贷款也大幅提升。由2018年末的63.92亿元提升至2019年末的90.33亿元,同比增长41.32%。

招商银行表示,“报告期内,受信用卡风险上升影响,本公司不良贷款生成额、不良贷款生成率均有所上升。”同时受个别对公大户不良生成与信用卡不良增加的影响,总行不良贷款率较上年末上升0.50个百分点。

信用卡不良率提升,也给招商银行带来更多隐含风险。比如2019年,招行整体不良贷款增加到了442.15亿元。

2020年一季度,问题更加突出。信用卡新生成不良贷款66.29亿元,同比增加26.91亿元。不良贷款额已超去年不良贷款总额的七成。

现在有多尴尬,曾经就有多高光。

曾几何时,招行信用卡业务是国内一众信用卡交易高速增长的“标杆”,也是其零售之王成色的重要支撑。

近期看,王者利器似乎正跌下“神坛”。

2019年上半年财报显示,招行信用卡业务凸显颓势。信用卡交易额同比增速12.03%,呈下滑之态。

2019年双11,天猫刷新2684亿元销售额,增幅超25.71%。而招商银行截至18:33:55的总交易额只有400亿元,信用卡交易额只有217亿元。

互联网高速发展,招商银行的信用卡正在受到冷遇。

不过,这锅儿也不能让互联网全背。

来看投诉。

截止7月1日21时截稿,首条财经在黑猫投诉上搜索“招商银行信用卡”,出现3119条投诉结果。聚投诉投诉量更高达9931件,解决率仅5.85%。

6月28日,消费者“用户7475945190”在黑猫投诉反映:“我是有一笔贷款,以为是自动分期的,到了还款日,我只还了最低还款,最后发现逾期,还产生违约金,于是赶紧和银行方面沟通,说明还款意愿,希望减免违约金,银行方面答应3天的宽限期,只要全部还上,就不会产生违约金。我按照银行说的全部还完了,最后还是产生了813元的违约金,其员工表示不予减免违约金。

6月25日,消费者“科科太囧”在向黑猫投诉反映:“客服叫我去网点,我然后去网点,然后把信用卡全部还上,柜台给我把那个钱全部还进去了,他说自动就注销了,然后这几天为什么又出现账单了?我也没搜到什么结清证明呀,这是什么意思不明白”。

可见,以信用卡起家的招商银行,目前仍有不少问题短板。零售之王的王冠,成色几何呢?

值得一提的是,就在今年4月份,中国裁判文书网披露一起消费者状告招行案件。

消费者刘某,在使用招行信用卡时出现逾期,招商银行自2015年9月20日起至2016年8月20日记账要求收取滞纳金共计8999.53元。

刘某认为,经计算滞纳金复利计算的年化利率高达285.3%。且多项利息费用并列计算,远高于《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中关于合计支付利息不得高于本金的36%的规定。

同时,招商银行以如不按时偿还,就将原告列入人民银行失信名单相威胁,逼迫原告支付严重违法计算利息。

最终,法院判决招商银行返还3953.08元;支付损失632.28元。

目前,招商银行信用卡中心总经理为刘加隆,此前职位为招行零售业务总监、招行零售金融总部总裁。用户熟知的招商银行“掌上生活”APP,就属于其管理板块。

业绩掉队与罚金领先

搅局者,还有华夏银行。

相比营利王招商,华夏银行妥妥在拖行业后腿。

从经营情况看,2020年一季报显示,华夏银行实现归属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48.4亿元,同比增长5.13%。A股36家上市银行中,该行增速排名倒数第10。股份制银行排名更有掉队、拖队之感,倒数第二,仅高于刚上市不久的浙商银行。

2019年,表现亦差强人意。

净利增速方面,华夏银行归母净利润增速最低,仅5.04%。

资产质量方面,不良贷款率也有所下降。截至2019年末,不良贷款余额342.37亿元,比上年末增加44.28亿元;不良贷款率1.83%,比上年末下降0.02%,但依然高企。A股36家上市银行中,其和江阴银行并列为不良率第三高。

拨备覆盖率141.92%,比上年末下降16.67%,低于150%的监管要求。在36家上市银行中排名倒数第二。换言之,其风险抵补水平偏低。

今年一季度末,该行不良率再降0.01个百分点至1.82%,但仍排名第四高;拨备覆盖率则升至155.87%,排名倒数第三。

2019年,华夏银行的资本充足率为13.89%,比上年上升0.7个百分点;一级资本充足率11.91%,比上年上升1.48个百分点;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9.25%,比上年下降0.22个百分点。

简单梳理,华夏银行不乏问题之色。资产质量不佳、盈利能力不乐观、综合抗风险力待考量,与招商银行相比相差不止一个量级。

不过,两者也有相似性。

比如风控表现。

6月23日,华夏银行杭州分行因贷款管理不审慎,个人贷款资金违规流入房市;贷后资金管控不严,贷款资金违规转为本行银承保证金, 被浙江银保监局罚款60万元。这已是华夏银行一月内吃到的第三张罚单。

6月11日,因同业投资业务严重违反审慎经营规则,华夏银行北京分行被罚50万元。

5月27日,由于违法发放个人贷款、浮利分费、发放贷款作为银行承兑汇票保证金,华夏银行沈阳分行被罚70万元。

4月15日,因越权查询个人信用数据库、个人信用报告管理不符合安全管理要求、未按规定创建异议处理用户、未按规定创建管理员用户、未按规定及时停用用户的违法行为。华夏银行吉林分行存在未按规定创建异议处理用户、管理员用户设置不符合安全管理要求以及未按规定制定用户口令制度并定期检查口令控制执行情况三宗违法违规行为。华夏银行长春分行被合计罚款30万元。

截至6月30日,银保监会、地方银保监局及银保监分局针对12家股份制银行开具罚单超150张(以处罚决定在网上公布时间为准),合计罚款超9000万元,其中中信银行、光大银行、华夏银行和平安银行罚金总额达到千万。

具象华夏银行,加上6月23日的新罚单,罚单共18张,罚金总计超1100万元,涉及6家分行、4家支行。高过平安银行位列罚单第三高。

问题在于,相比千万级罚单,华夏银行与上述三家银行的体量业绩规模都不在一个量级。截止7月2日收盘,中信银行市值2686亿元、平安银行2606亿元、光大银行2057亿元、华夏银行980亿元。

相比之下,招商银行280万的罚款量,小了不少。但也有百万级的大罚单。

双刃剑畅想

一定意义上说,向以严谨著称的银企,风控、品控是基本功。天生厌恶风险的本性,让资产质量把控,成为核心竞争力。

很多人都说,银行业是百业之母,是没有天花板的行业。这句话原则上没错。

众所周知,我国银行业规模是美国的接近三倍。其中,四大国有行占据约一半份额,其他银行分食其余剩余市场。但即便是这一半,也比美国的总体市场还要大。

换言之,行业足够大,竞争仍不充分。相比于其他金融业,银行业的良币效应仍待提升。

单从此看,2020年的市场之压,实力洗牌,也不全是坏事。

“2020年将继续努力追求‘跑赢大市、优于同业’的优异业绩,创造更大价值。”招商银行董事长李建红曾在开年致辞中表示。

但短短几个月,这种乐观画风就出现了变化。

6月23日,招商银行副行长王良在股东大会上直言,从银行自身来讲,今年以来很重要的变化,就是在这种政策引导下,会对银行的净息差、利润产生影响,今年银行业面临的利润增长压力非常大。

值得一提的是,作为零售银行标杆,招商银行曾在股东大会上表示,今年以来小微贷款利率收益的变化,小微贷款今年贷款的定价,要比去年平均水平下降50多厘,而我们大概有4000多亿规模。简单计算,我们在这里面让利有20多亿。且因为政策引导,面临激烈的同业竞争,竞争很重要的手段,就是采取降价方式。因此整体说,贷款利率定价都朝着这样的方向发展。所以,有些是被动,有些是主动让利措施,整体看今年盈利增长都受到压力。

从疫情冲击的发酵影响看,上述表现似乎仍显乐观。尤其结合金融系统让利1.5万亿的消息, 中小微企业肯定是最受益者,这对零售王招商的业绩冲击不言而喻。

不过,也有好消息。

6月27日,有媒体援引权威人士消息称,证监会计划向商业银行发放券商牌照,或将从几大商业银行中选取至少两家试点设立券商。

可谓颠覆之举。

有业内人士表示,“一般认为银行体量巨大,券商体量小,券商牌照对银行而言只是多了一只碗,银行牌照对券商来说是多了一口锅。”

对于这口“大锅”是否花落招商银行,其回应称:目前未有消息。

证监会新闻发言人也表示,目前没有更多的信息需要向市场通报。

但提振意义已在多方发酵。端午节后,银行板块出现上涨行情。招商银行、华夏银行已连续4天飘红。

银行业,着实需要一次硬核提振。无论招商银行、还是华夏银行,也都有冲关可能。

然而,抛开扩容畅想,两者有一个硬伤不能忽略。券商体量虽小,但专业度更高。从往期大小券商的频频雷声中可知,无论哪家银行入局,首先要过风控关。

毕竟,作为资本市场看门人,券商这碗饭,几乎涵盖了一、二级市场核心环节。重度专业多维的服务属性,对银行也是一把双刃剑考验。

简言之,高门槛的金融业,最耗专业性。根基不稳、实力不济,不要说展业扩容,主业能否吃好、吃稳也在两说。这从零售之王招商银行的2亿教训、信用卡之压,华夏银行的业绩掉队与罚金领先中,可见端倪。

往期看,经历了2017-2018年金融去杠杆,2019年贸易战,银行业仍然保持强悍营利性、凸显实力潜力。尤其是高额分红,领冠A股,可谓责任满满。归其原因,离不开金融改革带来的制度性利好,更离不开一众银企的与时俱进、创新深耕。

从此看,2020年的洗牌之危、信用风险之压、业绩不确定挑战,看似来世汹汹,是否也有精变、转型的良机呢?

大浪淘沙、烈火炼金。如何转危为机,首条财经将持续关注。

本文为首条财经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