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张老师

出品 | 子弹财经

没想到“后浪”话题,竟被一家电商公司终结了?

B站可能也没想到,一支《后浪》,会激起那么大的水花。从新闻到知乎,从B站到快手,前浪与后浪观点鲜明对立,不同圈层“一浪各表”。从《后浪》、《非浪》,到《入海》、《看见》,大家都试图用一个词涵盖各自眼中的年轻人。

6月20日,一则《别叫我后浪》的态度短片,可能直接终结了这个话题。短片由返利网联合「子弹财经」、每日经济新闻、界面新闻、蓝鲸财经及虎啸奖等多家媒体联合出品,短片记录了6位年轻人内心深处对生活的真切态度。

这次,我们把话筒还给了年轻人。

1、后浪话题被终结?每一朵浪花都有自己的方向

“你定义我干嘛?”

“我做任何事都是从自己出发的。”

“我可以接受被贴标签,但我还是很独特的我。”

“我不希望任何人给我下定义。”

“听取别人的意见固然重要,但是对于我个人来说,还是做好自己最重要。”

“它没有办法去看到真实的我,完整的我是什么样。”

……

《别叫我后浪》一开篇,就直接阐述了年轻一代对于“后浪”这个标签的态度——他们并不喜欢被外界一个标签提前定义了自己,无需理会,坚定做自己就好。

90年的胡雨彤,走下讲坛,奔赴洱海开客栈,再去企业做培训师;

91年的李东明,因为老板一张大饼误入广告圈;

93年的陈皓,裸辞江西老家公务员,转行房产中介;

97年的杨光,初入职场,成日里奔忙于工地上的工程机械售后维修;

98年的杨晓霖,还在读书,因为喜欢经济学而选择深造;

99年的杨烨,留学归来,在媒体实习。

视频中的六位90后,年龄、家庭、教育及经历各异,对未来都足够坚定、自信,但都不认为可以用一个标签把自己定义。他们希望有人感同身受,可以指点他们的生活,但不希望外部对他们的生活指指点点,这,或许是这一届年轻人的态度。

如果把时间轴拉长,从#80后##90后#到#00后#,围绕年轻人的标签化从未停息,大家总喜欢用一个#后#标签来定义一批年轻人。这一次,同样是探讨当代年轻人,《后浪》和《别叫我后浪》,给出了不同的答案。

或许,关于“后浪”这个标签的讨论,已经被短片提前终结,世界上哪有两朵相同的浪?每一朵浪花都有自己的方向。

2、把话筒还给年轻人:自己说了算

有意思的是,一个内容平台发起的话题,最终却被一家电商公司终结,看似偶然,却也有一定的必然性。

究竟谁更懂年轻人?很大程度上,这是由平台的基因所决定的。它们都是真实的,只是一个活跃于精神,一个落地于生活。

如果说内容平台更多地看到了用户的喜好和兴趣,满足了他们心中的诗和远方,那么电商平台则更多地承载了用户的真实消费和能力,记录了用户现实中的挣扎与奋斗。

毕竟,朋友圈的礼节性点赞,不等于真心喜欢,刷着游艇豪宅的视频,或许只是猎奇,为火线英雄的喝彩,不意味着想活在战争年代……

作为一家电商导购平台,返利网看到了年轻人在消费背后可能最真实的表达。这一次,选择把话筒还给了他们。

29岁的李东明,7年沪漂,可以每天只花4块钱,也可以大方地给女友买LV;

23岁的杨光,是个极度省钱的机械工程师,“基本上每一顿饭都是对自己的犒劳”;

21岁的杨烨,家庭优渥,但既不用信用卡也不分期付款,希望自己的能力与欲望相匹配;

22岁的杨晓霖,为把钱投入到爱好上,克制冲动消费,开始量入为出学会了记账;

27岁的陈皓,转行之后压力倍增,却计划攒钱去卡塔尔,与女友一起看世界杯;

30岁的胡雨彤,生活极致简约,却会为一场演唱会花费几千。

如果把年轻人比作浪,那么起浪前先得蓄力。

视频中这些年轻人,工作与家人期望的冲突,钱包与房贷车贷的抗争,轮番袭来,他们承担不同的生活压力,愿意为美好生活而省,为所追求的美好投资与付出。

现实中,很多时候,有人没有活成父母想要的样子,也没活成别人喜欢的样子,还有的最终也没活成自己想要的样子,甚至一不小心活成了自己讨厌的样子。

但是到底活成什么样子,终究是自己说了算。

3、还原他们真实的样子?或许从来就没有一种被称作“后浪”的人

谈及创作这支短片的初衷,返利网品牌公关副总裁叶健平表示,“在筹备618大促时,我们发现,消费潜能被激发的数字背后,是一群群鲜活的年轻人为了追求他们心目中的美好生活做出了选择,他们愿意为之去奋斗、去消费……所以,我们萌发了这个念头,想把话筒还给年轻人,去听听他们想说什么。”

“从策划,到拍摄,再到打磨成片,仅仅只花了不到10天。”叶健平表示,“虽是仅花费不到4万的小成本制作,但我们比较欣喜地看到一些社交媒体上的讨论,对于‘把话筒还给年轻人’都表示了认同。”

据了解,#别叫我后浪#微博话题上线后,阅读量迅速突破200万,逾百家媒体跟进关注。

根据公开资料显示,返利网的高频用户,正是一群“泛90后”。他们通过返利网叫外卖、去网购、订酒店、买机票……吃喝玩乐购无所不省。

返利网或许正是看到了当下年轻人的真实表达——他们用脚投票,用钱买单,用返利网再省一笔。

事实上,省钱绝不是坏标签。

今年两会上,李克强总理指出,中国人均年收入约3万元,有6亿人月收入不足1000元。根据CNNIC的《第4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统计报告》,截至2020年3月,月收入在5000元以下的网民群体占比达72.4%。

可见,无论一二三四线城市,大家都有着强烈的省钱需求。

毕竟世人慌慌张张,不过图碎银几两。可偏偏这碎银几两,能解世间万种慌张。

叶健平表示,“在这支短片的创作过程中,我们发现,省钱在某种程度上也是被标签化了,省钱并不等于穷或者抠门,每个人都会把钱花在自己认为值得的地方。我们也希望能够尝试打破大家对于年轻人、对于省钱的固有标签和印象。”

“用户是多元的,很多人都认为,老一代人才会节省着过日子,或者学生才会省钱,但其实并非如此,我们也不会去随意定义我们的用户,在我们看来,无论用户财富多少,消费高低,我们都希望帮用户再省一笔,这也是返利网的品牌态度。”叶健平说道。

何止#省钱##后浪#?我们给每一代年轻人都在打上不同的标签,来强调他们的差异,又何尝不是一种标签化?

其实,每一代年轻人,都在以各自的方式,努力过好自己的生活。

或许从来就没有一种被称为后浪的人,因为他们都有着不同的远方。

*文中题图来自:摄图网,基于VRF协议;其余配图来自返利网官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