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 读

翟天临不知知网,仝卓往届变应届,屡蹭综艺热点的美声少年翻车了?

事实上,这种蹭热自嗨摔跤的例子并不少,聚焦企业也同样存在,比如贵州百灵。

从工业大麻、口罩到治新冠“神药”,贵州百灵可谓一路蹭蹭蹭,只是路子不对、实力不行,未碰出火花,再加上姜伟的频繁跨界,这家药企难掩饰野蛮之态。

作者:纪凡凌

来源:首条财经——首财研究院

仝卓意外翻车,告诉鲜肉们一个道理:

热点不能随意蹭。一旦擦枪走火,可能一辈子就糊了!

聚焦药界,贵州百灵及姜伟,是否正有此态?

疫情以来,所谓新冠防治药物层出不穷。相关药企热情高涨,重投入、快研发,夜以继日,争分夺秒。

然一些浑水摸鱼者,扰乱了这个积极画面。博瑞医药、海南海药......,最新浮出水面者,是贵州百灵。

撞上枪口? 蹭热基因

2020年5月25日,贵州百灵在官网、官微发文:旗下两款独家苗药——咳速停糖浆和咳清胶囊对轻型、普通型新冠肺炎治疗有效。

消息一出,股价连续走高。

5月25日至27日,分别上涨6.43%、1.37%、2.25%。

显然,贵州百灵火了。

只是,火势的后续走向没把控好。

值得注意的是,上述两款苗药仍在临床实验研究中。

贵州百灵也称,由于疫情防控形势向好,患者数量锐减,临床试验原计划招募72例患者,最终仅入组30位患者,从而影响了结论客观性。并且,部分轻型和普通型新冠肺炎患者也出现过自愈情况。

简言之,效用仍待验证,临床数据缺乏说服力。如此不严谨的慌张公布,不乏误导、蹭热之意。

业内人士指出,与新冠有关的临床试验进展或药物研究,监管部门有明确要求,必须谨慎。上市企业官网的信披更应遵守规定,避免误解。

或基于此,5月26日该文被删除。

很快,也引来贵州省药品监督管理局关注。

股价,随之急跌。

2020年5月28日,贵州百灵股价开盘大跌5.28%,盘中跌幅一度超6%,市值缩水约7亿元。29日,再跌2.83%。

一些投资者,妥妥入坑。

专家表示,一款药物的疾病疗效,不仅需多次临床试验,还要通过有关方面专家评审、论证等,只有完全确认有疗效,获得认可批准后,才能正式公布,鉴于新冠疫情本身的未知性,相关药物的疗效论证更为严谨。

从贵州百灵前后矛盾的表述看,公司只是在自说自话,这违反了药品管理、资本市场的相关规定。

新证券法设专章完善信披制度,违规者罚金从原来最高60万元罚款,提至1000万元。

同时,首次确立以“信息披露义务人”为核心的民事责任主体制度。一旦信披违法,面临证券民事赔偿责任。控股股东、实控人的归责原则也由“过错原则”变为“过错推定原则”,加重对责任人的举证责任。

由此看,贵州百灵似已撞上了枪口,蹭热失灵。

事实上,贵州百灵不是首次搭热点“列车”。

早在4月,贵州百灵就宣布子公司云植药业取得一次性医用口罩、医用外科口罩的《医疗器械注册证》。生产线启动后,可日产口罩5万个。

然至今,其未正式公告口罩生产情况。

抛开疫情,也有典型表现。

与康恩贝、仁和药业等药企相似,贵州百灵也看上了工业大麻。

2019年5月24日,贵州百灵宣布与黑龙江汉荣汉麻生物、哈尔滨市医学科学研究院签订合作协议,开展工业大麻的研发与加工。

尴尬的是,此时工业大麻热度已过,贵州百灵的布局并引来市场青睐。

且受疫情影响,贵州百灵有关合作处于暂停状态。

这未必是坏事。

一定意义上说,早期被寄厚望的工业大麻,目前仍是水中月,存在很大不确定性。

2019年3月,国家禁毒委下发通知,声明“我国目前从未批准工业大麻用于医用和食品添加”。

Latitude Health创始人表示,工业大麻业务在国内仍是高度管制领域。

众所周知,工业大麻的产业链涉及种植、提取及分离等多环节,其生产稳定性和产品提纯率能否达标,对技术要求极高;药品在开发、注册和认证阶段,进行大量的实验研究,周期长、成本高,也有开发失败的可能性。同时,能否通过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认证也是重大变量。

以此来观,贵州百灵是有蹭热基因的。

问题在于,或运气不佳,或专业性不够,蹭来蹭去,难有大波浪。

雷声阵阵 跨界玩家姜伟有多缺钱

这或与当家人的风格打法,有关系。

细梳发展路径,姜伟也是个资深玩家。

早在2001年,姜伟就组建了“贵州咳速停围棋队”、“贵州百灵制药围棋少年队”,为培养少年棋手,三年内出资百万。

2002年,又打造“贵州咳速停拉力车队”,在不少赛场拔得头筹,2010拿下中国汽车拉力锦标赛车队总冠军。

姜伟曾言,百灵在体育这块投入较大,每年车队大约投2000多万元;棋队以前每年是几百万元,百灵杯世界围棋公开赛,光这个比赛每届投入便将近1000万元。

2010年贵州百灵上市后,口袋充裕的姜伟跨界举动更为大胆。

2011年,与三元太宝达成合作,负责太子参种植示范基地项目,投入4亿巨资。

此外,还投了大量与医药没啥关系的项目。

2013年,贵州百灵宣布将使用3.95亿元超募资金,建设胶原蛋白果汁饮品、中草药草本植物功能饮料投资项目,进军饮料业。

接着,姜伟又瞄准地产业,买下贵州嘉黔地产90%的股权。在贵州安顺投资10亿元,打造五星级安顺希尔顿饭店。甚至,还跨界投资了飞机制造项目,引进巴西“阿莫特”机型。

猛如虎的跨界操作,让其收获关注无数,股价也有斩获。当然,几番大手笔开支、重资本布局,也考验着资金链。

正当世人感叹于,资本大佬闪转腾挪的深厚功力时。

一颗大雷,揭开了姜伟的另面人设。

来看一份审计说明。

2020年4月30日,天健会计师事务所出具《非经营性资金占用及其他关联资金往来情况的专项审计说明》的专项说明,直接捅出了2019年姜伟非经营性占用了贵州百灵20.86亿元的资金大洞。

由于事涉金额巨大,2020年5月15日,贵州百灵收到深交所关注函,要求其说明实控人非经营性占用公司资金情况,并在5月20日前回复。

5月23日,贵州百灵发布一次延期回复公告,5月28日再次延期。

显然,这是一个烫手山芋。

事实上,实控人违规占用上市公司资金一直是严打重点。

以华泽钴镍(已退市)为例,其实控人关联企业占用上市公司子公司资金,2013年至2015年,占用资金余额分别为10.81亿元、14.15亿元、14.97亿元,且未披露相关占用情况。

最终,中国证监会发布〔2018〕1号市场禁入决定书,董事长被采取终生证券市场禁入措施,终生无法担任上市公司高管职位;副董事长和总经理等分别采取10年、5年证券市场禁入措施。

《公司法》第二十条规定,公司股东应当遵守法律、行政法规和公司章程,依法行使股东权利,不得滥用股东权利损害公司或者其他股东的利益。

由此看,贵州百灵的回复“难产”,自在情理之中。

屋漏偏逢连夜雨 船迟又遇打头风。上述风波还在发酵,大新闻又出来了。

5月29日,“苗药第一股”贵州百灵发布公告,称公司控股股东姜伟近日将已质押给五矿证券的部分股票办理质押式回购交易延期购回,涉及4000万股。按5月28日收盘价8.49元,总价值达3.40亿元。

换言之,姜伟目前拿不出这笔现金赎回,现金流紧张度,可见一斑。

还有麻烦“大事”。

2020年3月,原贵州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原化妆品注册管理处处长罗志受贿案二审曝光,罗志被判刑11年,个人单独受贿181.6万元。

据《法制时报》报道,2017年贵州百灵董事长姜伟送给罗志10万元,希望其在公司申报“糖宁通络”国药准字文号及工艺登记等相关事项上提供帮助。

显然,这已涉嫌违法违规。

2018年,国家卫健委、国家医保局等九部委联合印发《2018年纠正医药购销领域和医疗服务中不正之风专项治理工作要点》,随后各省市陆续发布医药购销反腐文件。

2019年6月,财政部会同国家医保局成立部际协调工作组,将77家药企列入稽查名单。

重点打击医药贿赂、回扣问题。

2020年4月24日,医保局《关于建立药品价格和招采信用评价制度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指出,将合理利用相关部门打击和治理医药领域商业贿赂、操纵市场等行为的执法成果,通过企业承诺和契约管理,采取适当的失信惩戒措施。

监管层信号频频。医改进入深水区,医药反腐成为工作重点。姜伟这种粗放举动,无是火中取粟。

一干操作猛如虎,到头来贵州百灵、姜伟还是露出了条条问题底裤。

一个个大雷,让投资者措手不及,也拷问着贵州百灵的实力底色。一个焦点,即是两者的流动性问题。

首次营利双降 应收账款高企

来看业绩。

年报显示,2019年贵州百灵营收28.51亿元,同比下降9.13%;归母净利2.91亿元,同比下降48.27%;扣非归母净利润2.30亿元,同比下降58.53%。

营利双降,这是贵州百灵上市10年来的首次,且净利近乎腰斩,更惊到不少投资者。

主营中成药业务毛利率滑至57.69%,较2018年下降5.44%。

同时,应收账款占比高且周转变慢。

2017年至2019年,贵州百灵的应收账款周转率分别为1.82、1.58、1.46,逐年下降。

2019年应收账款达15.54亿元,占当期营收比重为54.5%。到2020年一季度,其他应收款从2019年末的1.14亿元增至7.19亿元。

专家表示,应收账款增加、周转率下降,说明药企的议价能力弱,产品市场话语权不强。由此带来的回款速度变慢,必然加大资金占用,导致企业资金缺口。

何以有如此惨淡业绩?

贵州百灵解释称,一方面,公司投资参股云植药业和重庆海扶出现亏损,导致净利减少。另一方面,2019年3月控股子公司和仁堂药业因被收回《药品GMP证书》,其营收较上年同期减少1.09亿元,净利润减少2026.9万。

另一方面,管理、财务、销售费用增加,也是一个重要考量。

报告期内,贵州百灵三费之和12.08亿元,毛利润17.14亿元,三费占毛利润70.51%。其中,销售费9.70亿元,同比增长3.99%;财务费0.54亿元,增长251.95%;管理费1.84亿元,增长24.33%,增幅大于营收。

造血力下降,应收款增加、支出高企,叠加实控人的资金占用,贵州百灵的资金流自然捉襟见肘。

这也放大了外界对其债务风险的关注。报告期内,公司短期借款22.02亿元,同比上涨39.22%;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0.1亿元;长期借款2.13亿元。

进入2020年,颓势仍未有效缓解。第一季度贵州百灵营收7.77亿元,同比增长10.34%;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为8439.14万元,同比下滑46.2%。短期借款23.21亿元,占总负债比重达到77.2%。

看来,姜伟也很难。

任性豪投后,这位曾经的贵州首富已十分缺钱。从其违规占用、延期兑付等粗放表现看,其腾挪空间愈发狭小。

聚焦产品端,同样不乐观。

心脑血管类药物,是贵州百灵的核心业务,独家产品为银丹心脑通软胶囊。

放眼全球,排名前十的心血管疾病药企,全部都是国外公司,如拜耳集团、百时美施贵宝公司、赛诺菲等。其中,拜耳集团、赛诺菲均已进入中国市场,对贵州百灵造成一定竞争压力。

再看国内竞品,恒瑞医药、华海药业、哈药集团均是头部企业。

竞争日益激烈,洗牌关键时刻,产品品质成为生存之本。

这似乎,又触发了贵州百灵的伤心地。

2019年5月7日,湖北省药监局发布《湖北省药品质量公告(2019年第1期)》,贵州百灵的咳速停胶囊(批号为20180405)因装量差异检验不合格。

2018年1月,原云南省食药监局发布《云南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2017年第4期不合格药品质量公告》,贵州百灵的风热感冒颗粒(批号为20160914)检验结果不符合规定,不合格项目为装量差异。

罚单背后,是贵州百灵尴尬的研发投入。

数据显示,2017年和2018年,其研发投入总额分别为7385.55万元、5041.61万元,占营收比例分别为2.85%、1.61%。同期其资本化研发费用只有3637.38万元、1956.89万元。

到了2019年上半年,研发投入仅1132.25万元,占总营收的0.84%。

研发投入持续下滑,显然有违行业的创新为先、质量为先、效率为先的新生态。

这种逆势之举,也折射出贵州百灵、姜伟的匠心缺乏、初心丢失。与姜伟的粗放跨界、轻视沉淀、追逐短利热点可谓一脉相承。

由此带来的后果,即是产品老化、竞争力不强,导致上文的应收账款高企。而为尽力维护市场,只能增加销售等费用支出,摊薄净利,业绩自然好不到哪去。数据显示,其销售费用为研发投入的33.72倍。

专家表示,长期以来,医疗业就弥漫着一股浮躁风,拿着一两款仿制药或主打产品,就通吃市场,醉心功劳簿。简单粗暴的野蛮生长,让不少企业忽视创新、忽视核心产品研发,更没有长远发展规划,这是导致我国医药产业大而不强的主因。亦是此次医改的整治重点。

质押、减持与分红 掏空企业?

显然,行业大变革下,这种粗放打法已不可持续。

不可持续性,还有多维表现。

比如大股东的频繁质押。

近年来,姜伟及其一致行动人频繁质押公司股权,最高峰时所持股权接近100%质押。

2020年5月21日,贵州百灵公告显示,姜伟质押6.64亿股股份,占其所持公司股份的 80.46%。

客观而言,适度股权质押本是上市公司正常行为。但过高比例质押,无疑会影响企业稳健经营。一旦爆仓,中小投资者易成最大受害者,衍生风险不容忽视。

结合上文的延期购回,担忧并非空穴来风。

更令玩味的是,高质押的同时也伴随大量减持。

2019年,姜伟累计减持超928万股,套现资金超7900万元。

2019年底,贵州百灵还曾宣布称,姜伟计划在未来3个月内减持4233.6万股,而减持计划届满后的3月11日至12日,姜伟再次减持713万股。

除了套现资金,还有大手笔分红。

虽然2019年营收双降,贵州百灵还是计划按照向全体股东每10股派2.2元人民币现金(含税)的方案分红,现金分红金额超3亿元,占贵州百灵2019年净利润的106.55%。

如此高比例的分红,在贵州百灵上市10年间,仅上市第一年出现过。

虽说分红,是对投资者的责任之举,但脱离实际、过分任性分红,也无疑杀鸡取卵、损害企业成长性。长远看更是对投资者的不负责任。以豪放分红闻名的承德露露,持续陷入颓势,即是力证。

经验告诉我们,很多高分红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业绩下滑、负债高企之际,上述分红是否有牺牲企业成长性,甚至掏空企业的短视之意?

以此看,姜伟违规占用资金的粗放大雷,不是无源之水。

陆克平、四环生物的前车之鉴

无论贵州百灵的蹭热点,还是姜伟的频跨界,都有违医药业的深耕、慢发展属性。种种问题苦果,是两者在为任性、短视、短利买单。

放眼行业,不乏前车之鉴。

比如资本大佬陆克平及四环生物。

日前,证监会更新2则处罚决定,直指四环生物及实控人陆克平的多项违法行为。

据处罚决定书,陆克平涉控制19个账户以扩大四环生物表决权,在限制交易期内买卖股票等行为,被采取终身市场禁入措施。因涉及多项违法,陆克平最终合计被罚2734万元。

同时,四环生物也因2014年至2018年年报存在虚假记载等“四宗罪”吃到罚单,董事长孙国建被禁入市场5年,多名董事、财务总监等共计13名责任人被处罚。

重罚背后,故事也很精彩。

2014年至2018年,四环生物发布的年报显示,企业股权较为分散,公司处于“无实控人”状态。

结合不良业绩,市场多有微词。

在多次问询无果后,2019 年 1 月 7 日,证监会对四环生物立案调查。

随后,马甲露底。

细梳各中关系利益,均经不起推敲。事实上,陆克平不晚于2014年5月23日就已是四环生物实控人,

证监会调查信息显示,早在2014年,陆克平通过多个证券账户及权益工具增持四环生物股票,以扩大其控制的表决权数量。到2018年4月,其持股量已占四环生物总股本的39.42%。

长达四年的违规行为,自然深远影响了四环生物的正常运营。

首先盈利表现,2017年至2019年上半年,四环生物的扣非净利润分别为-981.98万元、-3023.73万元和-1488.19万元,很不乐观。

其次销售费高企,2016年至2018年,其销售费分别增长88.62%、 59.30%、30.77%至1.06亿元、1.68亿元、2.20亿元,费用率分别为32.27%、48.62%、55.63%。到2019年上半年,其销售费7484.55万元,费用率达43.01%。

加之竞争加剧、资本前景不明等问题交织,四环生物陷入多维困境。不少投资者入坑。

最终陆克平,遭遇重罚晚节不保。而其一生打造的“阳光系”,也风波不断。

公开资料显示,陆克平一手组建阳光集团,一度为A股三家上市公司江苏阳光、海润光伏、四环生物及新三板公司阳生生物实控人。

如今,海润光伏因连亏3年现已退市,江苏阳光债务高悬、偿债承压,阳生生物目前也正申请股票终止挂牌。

至此,陆克平的资本帝国正在坍塌,阳光系也失去了灵魂人物。如此惨状,让不少人为这位76岁资本老炮唏嘘不已。

细观陆克平败走资本市场,与其蔑视规则、粗放经营,缺乏匠心深耕、初心打磨、丢失敬畏感有直接关系。与贵州百灵的姜伟可谓风格颇似。

从某种角度分析,四环生物及陆克平被处罚,也是我国证券市场成熟完善的一个标志。对贵州百灵和姜伟来说,亦是一个范式教训。

双刃作用 如何迷途知返

一定意义上说,医药业作为慢发展、强周期产业,长期投资价值的根基在于内生式发展。但从上述企业看,资本的两面性,有时也会对其产生双刃作用。

如何放大利好,规避利空?

从市场层面看,抵消资本的过分逐利性、浮燥性因素,不仅需要监管层的重拳出击,相关法律法规的匹配完善,也需每一位参与者的敬畏行为。

从企业自身讲,价值力的最终体现,来自稳健成长性,核心竞争力打底:产品效果够硬、性价比够高,多维打磨创新力、产业心,由此汇集的内生动力,是其发展之本。

从当家人看,作为航向标、舵手,应时刻保持精进初心、责任为先。在呼唤价值投资、提升营商环境的同时,企业家诚信、专业、合规精神,亦是一个重要考量。

由此看,贵州百灵亦或姜伟、阳光集团亦或陆克平,还需迫切之变。

不破不立,破而后立。如何晓喻新生,首条财经将持续关注。

本文为首条财经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