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克强总理在2020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营造支持非公有制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制度环境”。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制度环境是营商环境的重要内容。世界银行《2019年营商环境报告》说明,中国全球排名从上期的第78位跃升至第46位,这说明中国在营商环境改善方面既有较大进步,也还有很大改进空间。

中国营商环境问题目前主要集中在以下三方面:一是一些政策的制定随意性大,执行空间弹性也很大;二是一些政策不确定、朝令夕改,缺乏清晰可预期性;三是政策落实存在问题。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为非公经济发展,特别是民营经济发展推出了一系列利好的政策,但一些很好的政策并没有得到认真落实。今年政府报告提出,“在要素获取、准入许可、经营运行、政府采购和招投标等方面对各类所有制企业平等对待“;”完善支持非公有制经济进入电力、油气等领域的实施细则和具体办法,大幅放宽服务业领域市场准入,向社会资本释放更大发展空间“。现在的问题是,政府工作报告的上述内容,关键在落实。从过往的情况看,一些领域,政策上已经对非公经济开放了,但非公经济进入却步履维艰,困难重重,实际并没有真正开放。一些很好的政策并没有得到真正落实。

要让非公经济发展有一个清晰可预期发展的营商环境,以下工作十分迫切:一是纠正侵害企业产权的错案冤案。产权制度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石和基础性制度。保护产权意义重大,产权明晰会给企业家清晰的预期,有利于重振人们信心;二是创造公平竞争的法治市场环境,保障各类市场主体,特别是民营经济的合法权利;三是制定营商环境评价考核指标体系。一个地方营商环境如何,应当作为党政部门重要的政绩考核指标之一。

从更宏观的视野考察,要让非公有制经济能够有清晰可预期发展,消除对非公有制经济,特别是民营经济所有制歧视至关重要。这方面意识根深蒂固,至今并没有得到认真清理。

应当充分认识到,市场经济由于能够调动亿万人民群众参与的积极性,最大限度地释放市场、社会和思想上的活力,进而提高社会生产力,市场经济体制完全可以与社会主义高度契合。中国的改革开放,选择了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体制相结合,极大地提升了中国社会生产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理论和实践创新,是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需要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必须承认民营经济是市场主体主要组成部分,是市场经济的基础。在中国,量大面广的民营经济属于地道的社会主义性质,而不是其它。只有正确认识民营经济对中国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巨大推动作用,正确认识对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正确认识民营经济的社会主义性质,中国民营经济长远发展才有坚实基础。

营造清晰可预期的营商环境,重要的是其中制度环境,只有这样,非公经济发展,特别是民营经济发展才有信心,中国经济才有可能尽快克服疫情带来的困境,并为中国经济持续发展增添不懈动力。

(作者为北京改革和发展研究会创始会长,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