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双创”以来,市场衡量一家公司的优劣,越来越看重其是否具有核心竞争力。从上市公司2019年的年报披露也能看出,没有核心竞争力的公司越来越不被市场接纳。在创业板上市十年的腾邦国际(300178)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腾邦国际劳动节后开盘第一天便以跌停开盘。因其2020年4月30日披露的2019年报,全年实现营收约32.97亿元,同比下降32.52%,净利润亏损约15.76亿元,同比下降1039.49%,扣非净利亏损约14.38亿元,同比骤降4733.87%。

其实对于公司2019年大幅亏损,市场早有心理准备。因为公司4月21日就曾披露公告,称收到广东省深圳市中级人民法院《通知书》,债权人中信银行深圳分行申请对公司进行破产清算,公司表示已经提交异议书,并积极与债权人沟通。

 

被BSP扼住命运的咽喉

经查,BSP是开账与结算计划(Billing and Settlement Plan)的简称,国际航协借此作为独立第三方,管理旅行社和航空公司之间机票现金交易所产生的资金转移。也称为电子客票。

而截至2019年7月31日,腾邦国际未能及时清算2.17亿元银行担保款项中部分款项,造成销售未结算金额已达到其担保额度的90%,所以国际航协暂停了BSP现金销售权限,由此导致票代业务停摆。这相当于一家实体企业被釜底抽薪,断掉所有原料供应,让其无法产出商品,更无法实现营收,从公司披露的业绩报告中也可见一斑。

其实,腾邦国际现金不足,早在2019年6月10日就已经暴露无遗了。当天,公司披露公告,称债券“17腾邦01”无法按时足额支付约1.13亿元利息,构成实质性违约。

结合公司半年报可知,腾邦国际上半年现金流净额缺口约1.41亿元,且半年报披露(8月30日)前已经无法支付1.13亿元债券利息,更遑论2.17亿元的担保款了。

 

经览富财经了解,腾邦国际业务受限后,公司运营持续亏损。综合国际上各种因素,公司下半年将原来覆盖俄罗斯、东南亚、欧洲的20多条线路,逐步精简为只面向俄罗斯的3条线路(深圳-彼得堡、南京-莫斯科、南昌-莫斯科)。但早在2019年5月,就有消息称公司已经开始拖欠员工工资,如今直接大幅缩减运营路线,笔者不由的担心员工工资更加无法保障。

成也票代,败也票代

公司创始人钟百胜1998年辞职后,在深圳华强北租个柜台开始了机票分销生涯。由于彼时刚刚放开民营机票代理资质,腾邦国际抓住机遇,迅速抢占深圳机票代理市场。然而这个行业几乎没有壁垒,更不需要费力营销造势,只需要一个摊位,一两个人就能完成所有工作,因此票代领域迅速变为一片红海,各路牛鬼蛇神层出不穷。

但腾邦国际丝毫不惧怕突然闪现的各路对手,认准了只要在某一域做到最大,自然就能存活下来。于是及时调整战略,不断将同业公司收入囊中。此举在当时可谓一箭双雕,既快速扩张票代业务,又让竞争对手迅速消失。

从公司2010年递交创业板IPO资料可知,2007至2008年,公司先后收购8家同业公司,一跃成为华南地区票代领域龙头。据悉,这8家公司中,航程航空、天鸿航空、时讯达3家是同一个老板,也是因为资金链断裂才出卖公司的。

收购完成后,腾邦国际的机票销售金额成功飙升至11.22亿元,猛增近5倍。至此,腾邦国际为成功登陆创业板打下坚实基础。此前所有的收购成本瞬间不值一提。公司也开启了上市后连续盈利的新篇章。但凡事有利有弊,被兼并的中小票代成就了腾邦国际,也将腾邦国际架在火上烤。

2018年,公司此前收购的各类中小公司,销售机票总金额占据票代业务的96%,公司直销占比反而被一砍再砍。从公司2019年报可知,商旅服务营收占比为89.38%,华南地区的全部业务占比90.40%,同比上升3.54%,其他地区占比骤降84.24%,而去年华南地区业务整体占比仅为58.91%。由此可见,公司抗风险能力被极大弱化了。

 

穷途末路的票代公司

伴随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民航局在2014年也开始逐渐布局机票直营业务,直到2016年,中国航司取消前后返佣,规定佣金按张支付。这其实直接宣告票代时代的终结。

腾邦国际嗅觉还算灵敏,2014年民航局布局直销机票业务的同时就尝试转型,但是多年浸淫在票代业务这种简单粗暴的盈利模式中,导致公司毫无战略方向可言。

腾邦国际曾尝试商旅管理、供应链金融、旅游B2B,以及近年日趋成熟的5G应用等多种业务。显而易见,腾邦国际的各种努力均没有产生良好的化学反应,达成业绩共振,更没有明确的新的营收增长点,从其2019年报营业构成就可见一斑。

究其原因,无外乎票代业务盈利模式简单易操作,赶上行业红利可以躺着挣钱,公司决策层即便想改变,也没有十足的内在动力。毕竟,2014年至2018年,公司还是保持持续盈利的。也正是这种“温水煮青蛙”式的自我毁灭,才导致公司2019年直接亏损15.76亿元,并面临破产清算。

自从2014年探索新业务以来,腾邦国际2015年至2018年之所以能保持持续盈利,主要是因为金融贷等相关业务。

饮鸩止渴般动用所有融资工具

经览富财经了解,公司2015年金融贷盈利1.01亿元,占全年1.46亿元净利的69.19%;2016年金融贷盈利0.87亿元,占全年1.78亿元净利的48.88%;2017年金融贷盈利1.21亿元,占全年2.84亿元净利的42.61%;2018年金融贷盈利1.21亿元,占全年1.68亿元净利的72.02%。

腾邦国际经历过票代业务的行业红利后,又恰巧站在金融贷业务的风口上,2018年的腾邦国际似乎一心想枕在自己的“功劳簿”上蒙头大睡,丧失了2014年那敏锐的嗅觉。

众所周知,金融业务想要大幅盈利,必然伴随规模庞大的资金运作。腾邦国际利用融资成本差产生利润的同时,无法避免融资缺口的逐步放大,终将跌入资金链断裂的深渊之中,这等同于饮鸩止渴。

况且2017和2018连续两年金融去杠杆行动,腾邦国际赖以生存的股票增发,新债券发行,银行贷款和授信以及质押股权等融资工具

我们开篇便说过,一家企业优劣与否,主要看其是否具有核心竞争力,核心竞争力的产生,必然要依托公司持续稳定的提供研发费用。

查阅腾邦国际近几年研发支出可知,公司研发投入占营业比例逐年降低,2016年该数据还是2.63%,2017年直接腰斩,2018年同比打3折。且研发方向也并未跳出公司目前业务。公司2019年报研发投入的说明文字,更是直接粘贴2018年报内容,甚至连个标点都没改。

 

如果说腾邦股份2019年大幅亏损,所以研发减少可以理解,那2018年盈利1.68亿元,研发投入金额却同比骤降61.43%则令人百思不得其解。

查阅公司2018年报,公司拒绝解释降低研发投入的理由。表示“研发投入总额占营业收入的比重较上年发生显著变化的原因”为“不适用”。

企业越是主营业务尾大不掉之时,越应该积极寻求真正的科技创新,而不是投机取巧,饮鸩止渴。可以说,腾邦国际是企业转型失败的典型案例。

“债台高筑”的悲剧

结合腾邦国际最新的2020年一季报,目前公司持有现金不足2.12亿元,但是短期借贷为27.77亿元,应付利息约为2.124亿元,而公司总负债则为49.06亿元。

腾邦国际总资产约为61.78亿元,这其中还包括约36.97亿元应收账款,和应收利息0.11亿元。其中,其他应收款就高达33.35亿元。

通常情况下,这部分款项多数是关联企业或大股东占用欠款,而公司大股东腾邦集团早已深陷债务危机。如要还债,腾邦国际也只能变卖家产了,即开篇所说执行破产清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