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市场中最忌讳的就是让情绪影响交易,但很多人却又很难避免这一点,其中表现最为突出的就是频繁操作了。近乎疯狂地买卖,满脑子的愤懑都急切地想要通过“自杀”的方式得以宣泄,这就是所谓的“交易失控”。

大多数人在事后冷静下来了都会看清楚自己的行为是多么危险,可看清不代表不会再犯。相信很多交易员都有过类似的经历吧:一次次在心里告诉自己,一定要克制,一定要理智,绝对不能毫无思考地频繁操作,如果再出现没有计划的交易就剁手!可一旦诱导情景出现时,自己又继续了频繁重仓的“自杀之旅”。

股票本身的特性决定了哲学辩证

任何事情讲究从正反两面看问题,有利必有弊,有弊必有利,权衡利弊而得之。在去年至今年的豆油股票牛市行情中,有人从8万赚到2000余万,其贪婪之心可鉴,贪婪之利,才有其财富的快速积累,但贪婪之弊,也造就了其资金“从哪里来,再回到哪里去”的可悲结局。

投机市场的新手最渴望知道的事情是什么?是下个月的价格,下周的价格,明天的价格,许多投资者在自己的股票生涯中都曾陷入过预测价格的怪圈,无法自拔。

1720年春天,牛顿卷入了著名的南海公司股票投机活动,南海泡沫的破灭使他陷入了投资失败的境地。最后他感叹,我可以计算天体运行的轨道,却无法计算股市的曲线和人性的疯狂。

市场出现极端行情时还坚定执行的原则

高手之所以有高比例的获利率,是因为他们通常都畏惧市场,对市场交易的恐惧心理让他们必须慎选进场时机,大部分人都不会等到市场明朗后才进场,他们总是在黑夜中进入森林,而高手总是等到天亮后进去,他们不会在行情发动之前去预测其变动方向,而总是让市场变动来告诉他们行情变动的方向,选择与等待万无一失的机会才发动进攻,否则就放弃。

交易策略要具有弹性,以应对市场的变化,大部分交易员常犯的错误就是交易策略一成不变,他们常会埋怨怎么市场与我想的完全不同!为什么要相同呢,生活不总是充满未知数吗?


布林线(BOLL)的构成

上轨(BOLL线的黄色线条)、中轨(BOLL线的白色线条)、下轨(BOLL线的紫色线条)。

布林线主要功能:

1、股价通道的上下轨是显示股价安全运行的最高价位和最低价位。

上轨线、中轨线和下轨线都可以对股价的运行起到支撑作用,而上轨线和中轨线有时则会对股价的运行起到压力作用。

2、布林带总共有3条线,分别为上,中,下轨,中轨之上为可操作趋势,

中轨之下为不建议操作区域,强势股总在中上轨之间。弱势股总运行在中轨下。

BOLL线指标掌握主要行情走向

一波上涨行情后,BOLL线的中轨先行下拐,再慢慢收敛,此时股价波动的空间慢慢开始变小。还未决定下一波行情的走向,不过可判定此时的行情正在蓄力。当后期的行情向上突破后,进行加速上涨后,几乎是没有太明显的回调。

布林线捕捉主升浪

1、BOLL指标开口时的成交量

BOLL指标开口时,如果股价刚刚突破BOLL指标中轨或者在BOLL指标中轨上方持续上涨,就说明股价处于强势上涨行情中。

此时,如果成交量也持续放大,就说明大量投资者正在积极买入股票,将股价持续向上拉升。

2、BOLL指标收口时的成交量

当BOLL指标的开口逐渐收窄时,说明股价的波动幅度越来越小。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成交量持续萎缩,就说明买卖股票的投资者数量越来越少,市场上的交易越来越冷清。

这也验证了股价即将进入盘整趋势的信号。


我是谁,宜经常反观,反省自身,吾日三省吾身

在失败时,要反省自己的错误在哪里,胜者求内,败者求外,不要怪市场,不要怪政府,不要怪主力,也不要怪股评,只能怪自己,只有在自己身上找问题,才能找到真正的原因。

在成功时,不要忘了自己是谁,永远记住你只是这个市场的一滴水,只有顺从才能胜利,连续的胜利不意味着你的正确,更不意味着你掌握住了市场的真理,在你要欢呼时,在你要夸耀自己时,可能灭顶之灾就要来到,要反省自己的认识是否能够跟上市场的变化,要始终谨慎,要始终尊敬市场。

在超越自我的胜利之后,必须要能回到自我,检验自我,检查自己的方法是否还能跟上市场的变化,不要用过去胜利的方法连续操作,要根据市场的变化改变自己的方法和技巧,否则灵魂出窍,死无定所。

市场交易本质上是自己与自己的较量,而不是自己与别人、自己与市场的较量

要么来源于情感,要么受制于欲望,无论善恶,人们其实都是靠“愿力”在生活着:母亲期盼儿子的成长、商人期盼财源的广进、农夫期盼作物的丰收、军人期盼战斗的胜利。

在投机市场,人们的“愿力”就是赚钱、就是成为赢家。如果人们总是亏损、总是看不到希望,那么又有谁会在市场长期地参与下去呢?

能够成为赢家的希望,不停地激励着人们乐此不疲地混迹于市场,相反,为了能够将市场的游戏持续不断地演绎下去,市场本身也会不断地制造各种级别的波动、不断地制造赢家和输家的互换,以便吸引人们继续留在市场之中,心甘情愿地继续参与下去。

在熊市市场中,除了“次级逆向波”能够给人们带来赢利的希望外,市场的“日间杂波”更多地担当了这一制造希望和幻想的重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