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华商韬略 巴图海

  当前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群众疫情后日益强烈的报复性消费需求,和口袋里没钱之间的矛盾。

  -6.8%!

  80后和90后们算是遭遇了人生中首次季度性衰退,这是自1992年有记录以来,中国首度遭遇GDP负增长。上一次中国GDP负增长,还要追述到上个世纪70年代中期特殊时期。

  三架马车中,消费、出口都因疫情而遭遇断崖式下滑,1季度出口下降超过10%,消费品零售总额下降近20%。

  虽然国内疫情已被基本控制,但商家期待的报复性增长也没有到来,而且也很难再现了。

  统计数据显示,受疫情影响,一季度全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5082元,比上年同期名义下降8.2%,扣除价格因素,实际下降12.5%。

  另一方面,全国性的报复性存在却先到来了,无论企业还是个人,账上的现金都在变多。

  根据人民银行的数据显示,今年1季度,人民币住户存款增加了6.47万亿,在去年1季度,我国居民的存款则是增加6.07万亿。

  这相当于,一季度91天里,平均每天超过700亿存款涌向银行!

  值得一提是,不仅居民存在增加了,企业存款也在增加。今年一季度,非金融企业的存款增加了1.86万亿,较去年同期有着显著性的增长。

  总得算来,一季度存款增加了8.07万亿!

  经过了这一轮疫情考验后,企业比以往更注重保护现金流、存钱。一些以往对资本市场持否定态度的企业,在遭遇资金链断裂的危险后,也开始重新思考上市计划,比如老乡鸡、西贝等餐饮企业。

  很多企业,仍把2003年非典增长奇迹当信仰,但不得不说,这样机会并不会再来第二次。

  从时间和区域上看,2003年的非典疫情只局限在部分大城市,没有呈现全国扩散模式,也不是持久战,而且国外并没有呈现蔓延态势。所以,2003年时,出口这家马车影响不大,仍有充足的资金进入中国,推动经济增长。

  出口和消费钱都在减少,增长不来,如何再次激活消费呢?

  此外,目前疫情虽然控制住了,但重点城市仍在常态化防控阶段,并没有像非典时期那么快放开。

  上海复工第一周上海共售出了7.2万杯珍珠奶茶。

  海底捞开放堂食首日,等位两小时。

  但一系列热闹背后需要注意的是,大规模的聚会、购物、游乐等正常消费还没有完全恢复,现阶段消费增长其实是“恢复消费”,而不是“报复消费”。

  4月13日中国百货商业协会发布的《零售业复工复产情况调查报告》显示,有72%的受访企业表示其商场内的90%的商户恢复了正常营业,客流也在逐渐恢复,但仅有10%的企业客流恢复到80%,近一半的企业销售额仅恢复60%—70%。

  恢复还需努力,报复仍有距离。

  而从增长来看,2003年是中国经济双位数增长时代,而今政府常规目标是保6%,暴利增长不再,复现2003年报复性增长的局面也就更难了。

  最重要的是,现实确实教会中国人要存钱了。房贷、车贷、教育这些大山横亘于钱,家庭现金流一旦断裂,怎么吃得消。

  月光、裸辞的任性举动,一旦遭遇了危机,就把人打回了原形。

  很多人已经开始为此买单了。

  1季度,居民的短期贷款大幅增长,同比增长超过了5000亿。所谓短期贷款,主要是消费贷。

  所谓短期贷款,主要是消费贷。数据对比看,这似乎和存款趋势相违背,但是这种冲突不难理解。随着这几年信贷扩张,消费贷应用场景并非只限于消费,往往与房贷等绑定。

  消费贷增多,或许意味着在停工或者待业的日子里,很多现金流枯竭的个人或者家庭,在通过这种方式支撑日常生活用度,以及各类贷款支付。

  当前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群众疫情后日益强烈的报复性消费的需求,和口袋里没钱之间的矛盾。

  一一END一一

  图片均来自网络

  欢迎关注【华商韬略】,识风云人物,读韬略传奇。

  版权所有,禁止私自转载!